湖北省恩施市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第二阶段测试题
八上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佃(tiàn)农 B.酒肆(sì)
C.炽(chì)热 D.屏(píng)息 A.杀戮 B.畸形 C.滞留 D.愚钝
彰显 教悔 僵绳 崎岖
妯(zhóu)娌 侏儒(rǔ) 吹嘘(xū) 国殇(shāng) 查无消息 为富不人 鹤立鸡群 油光可鉴
不辍(chuò) 锃(chéng)亮 篡(cuàn)改 遁(dùn)形
禁锢(gú)
盎(àng)然 翘(qiáo)首 诘(jié)责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深恶痛急 藏污纳垢 城惶城恐 抑扬顿挫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B.我们班的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D.他和颜悦色的说:“我希望他有最美丽的颜色。” 4.下面句于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在网课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科学》杂志研究报告预估,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将使中国减少大约70万左右的新冠肺炎感染者。
C.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思亲之情,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D.通过展示具体的SG信号使用范例,让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5G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桑梓”桃李”“婵娟”指代家乡、学生、月亮。
B.新型运载火箭、全新的轨道设计、全新的控制模式……给飞控总体方案设计带来很大挑战。
C.齐白石在《鸣蝉抱叶》画中题了两句诗:“鸣蝉抱秋叶,及地有余声。”
D.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他考虑过不止一次。 二、文化积累(8分,每小题1分) 6.默写下列古诗名句。
第 1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晏殊)
②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采桑子》欧阳修) 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相见欢》朱敦儒) ④ ,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李清照)
⑤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 , ”用比喻修辞,形象传达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心情。
⑥《春望》中描写国破家亡,都城一片萧瑟悲凉景象的句子: , 。 ⑦《雁门太守行》表明将士们忠君爱国的句子: , 。 ⑧《赤壁》中表达作者报国无门满腔忧愤的句子是: , 。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下列名著,完成7-9题。(共6分,每题2分)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央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7.以上文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 (作者)的 (作品名)。(2分) 8.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2分)
第 2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9.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0~13题。(13分)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①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④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⑤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第 3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⑥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⑦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选自《赵丽宏散文精选》,有删改)
10.阅读文章第③~⑤段,说说作者写出了芦苇的哪些特点。(③分)
11.试从结构及内容上,分析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12.赏析下列句子(4分)
①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分)
②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从用词角度赏析加点词)(2分)
13.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14-17题(11分)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
第 4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巾常常汗湿得能撑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窜;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14.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15.文章首段着力描写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第 5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16.品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进行赏析。(4分)
①他创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握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从描写或修辞角度赏析)
②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赏析)
17.在横线上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要求呼应前文,点明主旨。(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8-20题。(6分,每小题2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8.下列选项对《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19.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
20.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2分)
第 6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2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饿其体肤
饿: 喻: 股: 嗜: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犹割股以咦腹 (4)若耽嗜滋昧
⑤
④
③
①
②
2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 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便 不 存 意 23.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24.[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短句,作用是什么?(2分)
25.[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2分)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26.复学后,学校提出要响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爱国卫生运动,你班举办了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第 7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1)学校新增了许多洗手池,需要在旁边贴一些提醒同学们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习惯的标语,请你拟写一则。
(2)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科学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可以借助筷勺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合餐为健康埋下隐患,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在相互夹菜时不经意地传染给他人。
材料二: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某网站对公众分餐情况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查,近万名网友积极参与。下面是调查统计表: 分餐情况调查统计表
调查时间 居家分餐占比 外出分餐占比 1月15日 5.8% 10.7% 2月8日 27.9% 45.6% 3月26日 40.4% 65.2% 我的发现: (1)班委决定组织全班同学清洁校园周边环境。某同学认为,打扫校外公共区域卫生是环卫工人的事,我们作为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就可以了。请写一段话说服这位同学积极参加这次班级活动,字数不超过80字。 五、写作(5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冬天的第一 ”为题,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有一个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风大浪高,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树叶般的在江中沉浮了许久,才筋疲力尽爬上岸来。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它不是责骂船家的无能让他丢失随身携带的一切,也不是诅咒恶风险浪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滩上遥拜师傅:“谢谢师傅!”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谢谢菩萨?”佛陀说:“原来我并不喜欢游泳的,都是师父每次强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学会的。不是师父,我命今日休矣!”遇了难,不是责备任何一个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达到了如此的超然境界,遇事如此的豁然通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痛苦和惯恨的呢?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写一篇记叙文;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化名代替。
第 8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参考答案
一、1-5 CDBCD(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6【评分说明:每小题1分,每小题错一字及以上,不给分】
①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惊起沙禽掠岸飞;③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④常记溪亭日暮⑤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⑦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阅读(46分) (一)名著(6分)
7.(2分) 法布尔(1分) 《昆虫记》(1分) 8(2分) ①震慑对方,凶恶可怕,盛气凌人;(1分) ②出击迅猛,干净利落,一气呵成。(1分)
9.(2分)①充满好奇,勇于探索;②注重观察和实验;③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二)散文阅读(13分) 10.(3分)(1)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一身都有经济价值);(2)自由生长;(3)生命顽强、坚韧。(每一点1分,共3分;答对①③可给满分) 11.(3分)结构上:前后照应,使全文结构严谨;(1分) 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晚霞照耀下芦苇的色彩之美和生命之美;(1分)突出其生命力给人的震撼和启迪,突出芦苇给我的憧憬。(1分) 12.(4分)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0.5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夏之芦苇高大、柔美的姿态和在风中相互碰撞发出的悦耳的声音,(1分)表达了作者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0.5分)。
②“顶破”一动词,形象生动(1分)地表现了冬春之交芦苇战胜严酷,努力生长的坚韧姿态(1分)。
13.(3分)适时地展现生命的美丽多彩与自由,让生活更美好并充满希望;(1分)面对艰难环境时要保持生命的坚韧与倔强,富有战胜困境的信心与力量;(1分)要“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坚持做一个有思想、爱生活的人(1分)。 (三)记叙文阅读(11分)
14.(2分)回忆并描绘了父亲的田园以及父亲在田园中劳作的情景,抒写了我童年的快乐生活(1分),表达了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1分)。【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5.(2分)文章首段对田园的环境进行浓墨重笔的描写,渲染了田园的幽静和美丽(1分),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铺垫,突出“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1分)。【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6.①(2分)用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连贯的动作,细腻地刻画出父亲动作的娴熟和流畅,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锄柄比作画笔,挥锄的动作比作画彩虹,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热爱和崇敬之情。【评分标准:描写方法或者修辞1分,作用1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②(2分)刻画了父亲热情、好客、善良、豁达、热爱邻里乡亲的性格特征。【2分,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7.(3分)示例:父亲的园子,像一只美丽的摇篮,盛放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盛放着我对父亲的怀念,更盛放着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评分标准:呼应前文,点明主旨,表达完整、流畅即可。】
第 9 页 共 10 页
有答案
(四)古诗阅读(6分) 18.C(2分)
19、心远地自偏(1分);“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1分) 20、不能。(0.5分)“见”是说视线无意中和南山对接,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时,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有目的的看,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或者“望”字诗人有意为之,不符合闲适淡泊的心境) (2分)
(五)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21.①饿:使.....饥饿;②喻:了解、明白;③股:大腿;④嗜:喜欢,特别爱好。(每小题0.5分)
22.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每一处1分) 23.(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0.5分),这样以后才能(注意)改正(0.5分)。(1分) (2)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视听/眼睛和耳朵)都受到蒙蔽。(敝解释正确0.5分,语句通顺0.5分)
24.[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短句,列举舜等六人虽出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事实(1分),为后面的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论据(为后文做铺垫/提供了事实依据)(1分)。
25.同:都强调了君王治国,在国内需要贤臣辅佐。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1分)
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甲文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讨论国家存亡的条件,而乙文未涉及国外方面。1分)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26.(1)例:①勤洗手,病毒走。②洗净一双手,健康跟我走。③预防病毒,从手做起。④每天勤洗手,病毒躲着走。 (2)【引领生活新风】示例:合餐不利健康(1分),分餐的人越来越多(1分)。
(3)你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形下,做好个人防护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仅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要求,还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