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鱼塑堕竺!竺L●参韦莉,王菁,刘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1ChinaPoultryV01.32,No.9.2010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当它再作用于其它细胞时,使其它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干扰素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基因的转录或病毒蛋入侵病毒的非特异性抑制功能以及对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干扰素对病毒的防御反应主要是干扰素抗病毒具有广谱性,但它并不是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细胞产生数种酶,通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通路,导致一系列受干扰素基因表达,生成多种抗病毒蛋白,参与机体的病毒防御快速反应。首先是干扰素分子与其敏感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了靶细胞内的“抗病毒蛋白基因”,于是被活化(去抑制)的基因就按“正中心法则”在细胞内指导合成“抗病毒蛋白(AVP)”。这种白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的来源、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可分为I、Ⅱ和Ⅲ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主要包括ot、p、‘I'和下,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即IFN一1,Ⅲ型干扰素包括IFN一入【l】。1干扰素的产生“抗病毒蛋白”能切断病毒mR.NA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所以就使敏感细胞呈现抗病毒状态。目前,已知具有酶活性的AVP至少包括:①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主要功能为阻断宿主细胞mKNA合成病毒蛋白质;②腺苷脱氨酶,可将病毒R.NA中碱基A修饰为T而阻止病毒蛋白质合成;③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精氨酸生成No,具有抗病毒作用。有的AVP还能抑制病毒转录酶的活性以阻止其mRNA的形成,还有的能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而发挥抗病毒作用。2.2免疫调节作用IFN一仅和IFN-13结合相同的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诱导机体抗病毒蛋白的产生。IFN一仅主要由单核细胞产生;IFN—t3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细胞也可产生。IFN一.y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产生,与I型干扰素结合的受体不同,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2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IFN生物学活性的发挥有赖于诱导的多种效应蛋白质的合成,它并不直接作为反式作用因子对其效应分子的基因组进行,而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引发一系列特定的生化反应,最终达到效应分子表达的目的。此外,干扰素具有很强的活性且呈多样性,但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干扰素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它可以调节T、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小剂量起促进作用,大剂量起抑制作用。IFN一^y的免疫调节作用比IFN一仅和IFN—B强数百倍。IFN影响抗原提呈作用,如IFN一1能显著增加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的数量,增强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加辅助T细胞的数量和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I型和Ⅱ型干扰素均可刺激自然杀伤(NK)细异性。即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细胞。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而Ⅱ型干扰素则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2.1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基因的激活和表达是机体第一道病毒防御体系,它先于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反应,对收稿日期:2010-03—12胞并增强其杀伤功能,有利于机体清除病毒感染;此外,INF—ly是主要的巨噬细胞活化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IFN与其它免疫因子在免疫调节中可发生协同作用。一52—万方数据显型堕竺竺竺兰一●参2.3抗肿瘤作用ChinaPoultry901.32,No.9.2010126日龄发现部分鸡精神萎靡,冠有些萎缩、发白,部分鸡瘦弱,呈现劈叉状,解剖见坐骨神经肿胀,为正常2倍左右,发黄、死亡率增加,临床诊断为马立克氏病,用IFN按500只/瓶加白细胞介素-2(500只/瓶)肌肉注射,3d后鸡群状态好转,康复较好。4干扰素使用注意事项IFN在治疗家禽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使用上仍须注意以下事项:①家禽2日龄做开口药,可预防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②使用疫苗前或后间隔96h使用IFN,防止IFN对疫苗的干扰破坏作用。③发生病毒性疾病时,使用IFN治疗后仍需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保证鸡群得到很好的免疫保护。④2倍量IFN加白细胞介素一2注射3次(1次/天)并与抗病毒药物配合使用,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疗效显著,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抑制和预防作用。⑤临床应用IFN治疗病毒病,用的越早,效果越好。⑥重组IFN是基因工程产品,无药物残留和毒副作用。5前景与展望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干扰素的研究El益深入,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兽用干扰素基因的研究。干扰素的进一步研究对加强我国家禽传染病防控的技术。推动养禽业发展有极大的作用,对构建家禽于扰素基因重组疫苗,提高其免疫效力、降低病毒载体毒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探索更有效的基因表达体系,使干扰素基因高水平表达,不断完善干扰素的纯化和制备工艺,开发出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的重组干扰素产品。参考文献:1孙进华,徐良梅,李建平,等.鸡1一干扰索的功能及临床应用U].中国家禽,2009,31(9):38-42.2王玉东,刘俊辉。黄秀梅,等.禽用干扰素对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干扰作用U].山东家禽,2003,7:6-8.3李风华。林云圣,崔丽,等.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U].山东家禽,2004,7:43—45.干扰素抗肿瘤作用以IFN一1为最强,其机理可能有以下几种:①有些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有关,这些病毒的核酸往往需要整合到细胞的DNA中去形成病毒基因。IFN抑制病毒繁殖,从而抑制肿瘤的形成与生长;②抑制肿瘤细胞。IFN作用于细胞膜,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抑制DNA的合成及细胞,产生抗肿瘤作用;③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力。IFN能增强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杀伤性,增加细胞表面抗原和受体的表达,抑制B细胞的功能,从而降低肿瘤细胞表面封闭抗体的水平;@IFN还可以通过调节癌基因的表达实现抗肿瘤作用。3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在禽病防治中,干扰素制剂已得到广泛应用,譬如对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禽脑脊髓炎、鸡痘及球虫病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1治疗新城疫王玉东等[21报道,某场有3栋鸡舍前后发生新城疫,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1栋鸡舍使用干扰素、抗生素和素治疗,干扰素每次1 ̄2倍量,每天1次,连续3d;另一栋舍紧急以2倍量Clone一30疫苗滴鼻点眼免疫,同时使用抗生素和素治疗;第3栋鸡舍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及素治疗5d。结果表明,第1栋鸡舍第6天停止死亡,死亡率为5.5%;第2栋鸡舍第7天停止死亡,死亡率为6.2%;第3栋鸡舍到第8天时基本停止死亡,死亡率为10.3%。3.2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李风华等b1报道,某养鸡户饲养肉鸡3065只,26日龄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60%,曾用囊病康、黄氏灵等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为12%,后来用干扰素注射,第2天死亡率降到2%,第3天停止死亡,治愈率98%。发病后使用IFN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Mo等报道,采用超强毒株HK46感染38日龄SPF鸡8h后,再用IFN—d肌肉注射或用IFN一0t进行肌肉注射和口服治疗,7d后,使用IFN—a的鸡可成活30%一50%,而未使用干扰素的鸡群仅能成活10%。3.3治疗马立克氏病李凤华等[31报道,某户饲养蛋鸡118万只,一53—(来源:《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简报)口万方数据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韦莉, 王菁, 刘爵, WEI Li, WANG Jing, LIU Jue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97中国家禽

CHINA POULTRY2010,32(9)1次

1.孙进华;徐良梅;李建平 鸡γ-干扰素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家禽 2009(09)2.王玉东;刘俊辉;黄秀梅 禽用干扰素对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干扰作用[期刊论文]-山东家禽 2003(7)

3.李凤华;林云圣;崔丽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家禽 2004(7)

1. 郑玉姝.赵朴.赵宏坤.田兆菊.王新华.梁美兰.ZHENG Yu-shu.ZHAO Pu.ZHAO Hong-kun.TIAN Zhao-ju.WANG Xin-hua.LIANG Nei-lan 鸡培养细胞γ-干扰素诱生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生物技术2008,18(2)2. 动物血液制备干扰素[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上半月)2006(5)3. 王琰.于怀敬 干扰素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兽医导刊2009(9)

4. 杨希国.张秀英 中药合剂在雏鸡体内诱生及促诱生干扰素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家禽2005,27(2)5. 胡静 干扰素诱生剂刺激肝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研究[学位论文]2008

6. 陈志忠.秦裕荣 使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必须注意的若干事项[期刊论文]-畜禽业2008(6)7. 武玉梅 牛IFN-γ与奶牛乳房炎S.aureus FnBPA D区基因的串联及表达[学位论文]2009

8. 李凤华.林云圣.崔丽.江国托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家禽2004(7)

9. 邵健忠.项黎新.阎春兰 草鱼γ样干扰素的体内诱导[期刊论文]-水产学报2001,25(1)

10. 张有聪.刘淑英.齐景伟.龄南.刘志楠 内源性褪黑素对鸡和鸭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γ-干扰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期刊论文]-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4)

1.马德星.李广兴.马春丽.杨静红 新型鸡白细胞介素15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体外表达[期刊论文]-中国家禽2011(18)

引用本文格式:韦莉.王菁.刘爵.WEI Li.WANG Jing.LIU Jue 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家禽20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