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语言、多媒体等渠道,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和营造生动形象的场景,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趣味教学的有机融合。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相应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内容的一种方法和策略,可以给教育教学带来充沛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探索和运用创新策略,实现情境课堂模式的构建,从而直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重要性探析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创设的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情景氛围。所谓情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师生之间、文本与认知主体之间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氛围,从教育和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出发,创设接近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切合生活实际的适宜的情境范围,通过氛围创设将学生的认知学习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有效激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思维,从而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情感能力。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都是“情境”,强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借助于形象,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能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和优化环境中顺利推进。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基
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因素和情感体验,围绕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渲染、表情衬托、图片、视频、音乐、活动等创设的一系列语言情境、实物情境、生活情境、模拟情境、艺术情境等各种形式的情境,试图通过情景拉近了学生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体验的距离,使固化的语言转变为鲜活的生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学习语言、陶冶情操的目的,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主动发展语文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语文内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巩固教材中不易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一般教师往往按照书本当中的问题设置去进行提问,这会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很难捋清思路。教师要在提出的问题上进行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问题创设,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顺利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提问,设置多个具有连贯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要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精卫不惧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对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具有连贯性和引导性地进行情境问题的创设,如:东海和精卫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东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深不可测,精卫弱小但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教师接着提问: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当同学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们是怎样克服的呢?通过这样一连串的提问,不仅引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而且在回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中的思想含义,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促使学生科学学习语文知识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学生的学习途径便捷有效,还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课堂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导入丰富的素材让课文中的知识由抽象化
变为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改变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用直观的观察去学习语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去开阔视野,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语文知识。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利用多媒体导入有关秋天的景色、秋雨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在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的时候,通过播放的素材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加强对生活素材的借用,引领学生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大多数的创设方向都是以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主,并不能联系到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偏于理论学习而忽略实际的感受。所以,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加强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导入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在生活实践当中能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学生积极合作探讨和研究学习,联系学习实际大胆讲述自己生活的感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扎实地学好课堂语文知识。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基于对文章的理解,举出生活当中的实例,一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比如一分钟可以唱一首歌,可以吃一个苹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讲一讲假如你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你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这样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到课堂中来。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途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保障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情境,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玲艳.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1(3):2.
[2]黎昌友,周渺.山区小学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0(4).
[3]成肖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