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王樱南 高校招生制度是高校招生的 目的、方针和实施办法的总称, 是各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 式、入学考试、录取方式等方面。 1.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概况 中国大陆目前实行统一考试 为主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参考 对象是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的 公民。高考采取笔试方法,考试 科目通常为4科,并存在几种具体 的考试方案: “3+X”、 “3+X+l”、“3+学业水平测试+综 合素质测评”等,即以考察语、 数、外为主加 选修科目考试或 综合测评。从2003年起我国诞生 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 已有80所大学实行。 此外,中国大陆地区还有6所 高校面向中专技校生源学生开展 “单独招生”,由这6所高校自行出 题共考4科,学习5年可获学士学 位。本人所任教的高校就是其中 之一。 中国台湾地区的考试近年进 行了较大改革:取消联考,由专 业化的考试机构负责进行学术能 力测验,同时也开展高校自主招 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也是考试成 绩。中国香港地区学的是英国的 制度:实行联合招生制度,高中 生间样要参加独立于高校之外的 标准考试。由此可见,整个中国 还是实行以统一考试为主的高招 制度。 2.国外高校招生制度探析 2.1“高考制”的高校招生制 度组织统一考试 (1)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美 困大学入学考试是由专业化的考 试机构负责。这种机构主要是美 国国内教育测验服务处,它主持 的全国性考试有学能测验和各门 学科的学业成绩测验。通常分为 两种标准化测试:SAT(ACT)和 TOEFL(IELTS)考试。美国多数 大学也对入学申请者的GPA ̄有最 低规定。同时,美国大学也大量 存在“自主招生”。近100所院校 实行竞争性的招生,除了学能测 验外还要求学业成绩测验。中学 教师及学生的其他顾问对学生进 行的书面评语通常也是此类院校 招生档案中的重要内容。 (2)法国大学招生制度。法 国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 条件是首先得到由学校统一颁发 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 中会考。法国的一年一次的全国 高中会考主要有3类②。考试形式 仍以书面形式为主,同时有广纳 式和筛选式的招生制度。法国大 学的招生制度比较灵活,面向全社 会招生。 (3)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日 本高考有两次,第一次考试,即 “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力考试”,由 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高中教学大 纲》命题,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 的考试并不分文理科。考生根据 自己的考试情况决定第二次报考 的学校和专业。第二次考试由各 大学自行组织,考试形式也由各 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 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 式。 (4)西班牙、瑞士、巴西、 葡萄牙、韩国等国高考制度。 西班牙——从2010年起西班 牙教育部推行了新的高考制度: 普通阶段和特殊阶段测评。普通 阶段主要评估学生的基础学科知 识。特殊阶段的考试采取自愿原 则评估学生专业学科上的知识水 平。葡萄牙也类似。 瑞士——以资格考试为基础、 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分流机制以 及公立大学与高校的自治机制是 瑞士的高招特点。 巴西——实行每年一次的由 各大学自行组织的高考,但具体考 试时间和科目由参加招生的各大 学自行决定。 韩国——韩国也有统一考试, 但对考试成绩不再计算总分,而 将各科目成绩分别打分,然后依 据分数段确定各科目的等级以及 综合等级。 此类高招制度可细分为两 类——以统考为主、以自主招生 为辅型:以中国、日本为典型; 以自主招生为主以统考为辅型: 以美国、瑞士为典型。 2.2“证书制”高校招生制 度——采取中等教育终了资格认 定的高招方式 (1)英国大学招生制度—— 英国的中学生在接受5年的中学教 育后要参JJI]GCSE考试,即“普通 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而且中学 实行累积分制。高招中也实行严 格的客观、公正的“推荐信” 制。 (2)德国大学招生制度可追 溯到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其基 础教育体制就与中国不同,学生 会在小学4年级后根据各自的成绩 和学习表现被分入文理中学、实 科中学以及九年制中学。某种程 度上说,基础教育就是德国学生 接受高等教育的分水岭。 (3)澳大利亚是以学生高中 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 “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 学生的大学录取分。 道题大概有20名审查员会去考察, 很多题都要经过大量修改才能成 整个社会诚信水平有待提高等现 实国情,像西方大学实行的某些 方案如:入学推荐信,中学毕业 会考制等未必能在我国公平有效 落实。 6.结语 为真正的考题。这种专业化考试 机构可以从人力、物力上尽可能 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4.“高考制”的高校招生制 度优劣势分析 我认为此制度的诞生是为了 解决考生众多和有限大学名额之 间的矛盾而由国家介入所产生的。 而由于高额的考试成本,不可能 各大学自行组织一次考试,所以 出现全国统考。统一考试可以提 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量化标准, 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招中的主 观人为影响。同时,像中El等国 这种有激烈高考制度的国家,考 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就有重大 的人生收获:磨练意志,训练耐 力。而这种品质的塑造恐怕仅靠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中 国高招制度目前要改进的是可借 鉴瑞士做法从基础教育抓起,采 取教育中期分流,根据中国国情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借鉴美 国做法增加统考次数、提高考试 的效度、尝试和规范学校面试; 给予重点高校办学自主权——即 日合理的多元化的招考模式。英 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 “只要 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 会变成世袭。”最后,我想说实现 和维护教育的相对公平,就是我 们各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愿景和 使命。 注释: (4)奥地利、比利时可称之 为世界上高校录取制度最为自由 的国家。奥地利学生在取得高中 毕业文凭后可以直接升人奥地利 或欧盟任何一所大学继续学习。 比利时所有正规大学也都实行宽 进严出的教育政策。 (5)加拿大、墨西哥、印度 等国也没有统一高考。 3.从语言学角度探析各国高 校招生考试的效度问题 高等教育是很难实现的。 我国的统一考试与美国等国 的做法还不一样:在美国,考生 语言学上讲求运用效度(va— lidity)和信度(reliability)2个指 标对语言教学进行评估。但我认 为,无论对于“高考制”还是 “证书制”都涉及到一个问题:笔 每年有多次参与“高考”的机会, 考后还会有详细的试卷分析以及 意见,帮助考生不断完善自己。 ①GPA的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成 绩乘以学分,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 得出平均分。 ②这3类考试为:普通业士考试、技 术业士考试和职业业士考试。 试是否能科学、可靠地测验出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 一但此体制下质疑的核心是如 何看待高考分数,它能否完全反 映出考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严酷 ③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次考试的质量高低最重要的标 的高考制度,基础教育也承受巨 大压力,出现了统一课程标准。 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 参考文献: [1]陈敏.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研 究.上海商学院,2006. 准就是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效度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明测试与 测试目标的关联程度,即考试是 否检测了它所要检测的东西。这 种效度总是针对某一目的。信度 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所以, 组织和设计考试应该是一项极具 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 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作为补充 形式的自主招生制度也可能会引 发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而产 生的马太效应③。 5.“证书制”高校招生制度 优劣势分析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开始 学业分轨,于是就形成了学业指 [2]张利菊 张欣.中国台湾地区和美 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理工高教研究. 2003. [3]张继明.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角度审 视高校自主招生[J].湖北招生考试. 2005. 技术含量的工作。而像美国等西 方发达国家就有创立多年的非盈 [4]姜钢.完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 利组织的考试研究机构作为“高 考”的开发商。而且这种机构通 常会管理境内外多国的各类考试, 办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 [5]田飞龙.瑞士高等教育平等机制制 度考察及其启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0. 这种专业的考试组织机构能更好 的保证考试的信度、效度、安全 性和创新性。这种专业化、细分 化的考试机构会开发出一个系统 导教育,其理念也从“一考定终 身” 转向“具有职业导性”。但这 种中等教育做主导的“证书制” 高校招生制度也会造成中学教师 直接支配学生前途的权利过大。 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直接借鉴西方 发达国家高招方法的基础,由于 我国人口众多,师生比例不协调、 [本文系“高校招生制度国际比较研 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 ACW201 1 O03] 性的过程,叫做以实据为中心的 设计,可以给出详细的测试规划 标准。比如美国的托业考题,每 王樱南,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 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