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个夜晚,明月初上,月光清幽,缓缓流进花丛深处。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榆叶梅是个急性子,她首先开口道:“春天的花园里,就数我最惹人注意了。你们听人们说过吗?远望着,我简直像朵朵红云,飘在花园的背景上。”大家一听,她把别人都算成了背景,都有点发愣。玫瑰花听她这么不谦虚,很生气,马上提醒她:“你虽然开得茂盛,也不过是个极普通的品种,要取得突出的位置,还得出身名门。玫瑰是珍贵的品种,这是人所共知的。”她说着,骄傲地昂起头。真的,她那鲜红的、密密层层的花瓣,组成一朵朵异常娇艳的不太大也不太小的花,叫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嗅一嗅。
②“要说出身名门——”芍药端庄地颔首微笑。当然,大家都知道芍药自古有“花相”之名,其高贵自不必说。不过这种门第观念,花儿们也都知道是过时了。有谁轻轻嘟囔了一句:“还讲什么门第,这是十八世纪的话题!”芍药听了不再开口,仿佛她既重视门第,也觉得不能光看门第似的。
③“花要开得好,还要开得早!”已经将残的桃花把话题转了开去,“我是冒着春寒开花的,在这北方的没有梅花的花园里,我开得最早,是带头的,可是那些耍笔杆儿的,光是松啊,竹啊,说他们怎样坚贞,就没人看见我这种突出的品质!”
④“我开花也很早,不过比你稍后几天,我的花色也很美呀!”说话的是杏花。 ⑤迎春花连忙插话道:“论美丽,实在没法子比。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喜欢那个,难说,难说。倒是从有用来讲,整个花园里,只有我和芍药姐姐能做药材,治病养人。”她得意地摆着柔长的枝条,一长串的小黄花都在微笑。
⑥玫瑰花略侧一侧她那娇红的脸,轻轻笑道:“你不知道玫瑰油的贵重吧。玫瑰花瓣儿,用途也很多呢。”
⑦白丁香正在半开,满树如同洒了微霜。她是不大爱说话的,这时也被这番谈话吸引了,慢慢地说:“花么,当然要比美,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辞。微风一过,摇动着她的小花,散发出一阵阵幽香。
⑧盛开的玉兰也矜持地开口了。她的花朵大,显得十分凝重。颜色白,显得十分清丽,又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的神气。“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的口气是这样有把握,大家一时都想不出话来说。 ⑨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⑩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小男孩预备把这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老师一定会从那充满着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心意的。 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第①段从记叙文的角度看,共交代了几个要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芍药听了别人的话后不再开口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何含义,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迎春花为什么“得意地摆着柔长的枝条,一长串的小黄花都在微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玉兰称丁香花“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儿正谈得热闹时,忽然笔锋转写到第⑨段,一个小男孩去采摘野生的二月兰,这样安排的主要用意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为什么大家都不再谈话、都有点不好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四个要素。
2.仿佛她既重视门第,也觉得不能光看门第似的。 3.指那些作家、诗人等。借代的修辞方法。
4.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实用价值大,能做药材,治病养人。
5.因为丁香的花瓣虽然很小,但能散发出一阵阵幽香,令人陶醉,并且又很谦虚。 6.用小男孩的举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伟大寓于平凡之中,正是由许多像二月兰这样默默无闻的花草,才构成了绚烂多姿的春天。作者让小男孩把一束小兰花献给老师,寄托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正是这些如同二月兰般的默默无闻的园丁,才使得满园的鲜花盛开,他们才是最伟大的。
7.这些花从小男孩的举动中,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感到深深的内疚和歉意。因为实际上她们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