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低碳供应链发展的制度安排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低碳供应链发展的制度安排

作者:蔡伟琨 聂锐

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03期

内容摘要:低碳供应链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牵涉从设计到消费到循环的各个过程。而有效的制度安排,既要解决低碳供应链中的市场失灵,同样也要避免政府失灵。文章指出,通过构建完善的要素价格体系和制度、构建支持低碳供应链发展的金融体系、提升国民低碳意识和增加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三个方面建设低碳制度。 关键词:低碳供应链 博弈均衡 制度安排

近年来能源危机、自然灾害的频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赵广华等着重研究了集群产业的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以此强调低碳供应链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路径;杨红娟、郭彬彬运用DEA模型对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韩志新、陈通则借鉴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成熟度测评模型,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目前我国的低碳供应链发展不成熟,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着道德风险,互相不信任,这种障碍使得低碳供应链运作目标无法实现,需要政府这只无形的手介入供应链管理之中,达到博弈均衡。 低碳供应链牵涉从设计到消费到循环的各个过程,主要包括低碳设计、低碳采购、低碳制造、低碳营销组合、低碳运输和配送、低碳逆物流循环6个部分。因此低碳供应链是一种提倡增效、减排、清洁生产,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和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低碳化。

低碳供应链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低碳供应链在推进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主要表现在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能源的消费和环境的破坏,企业的低碳大多都是公司形象的宣传和应付检查的招牌,很少能落到实处。其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众多,低碳供应链的建立需要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合力,而目前供应链企业之间很难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战略联盟。正是这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以及人们对自然认知的有限性,市场机制失灵,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借助政府的调节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低碳供应链更好的发展。政府通过构建有效的制度,以确定政府和企业有效活动的行为边界,实现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有效激励,促进由传统供应链到低碳供应链的转型。 低碳供应链主体发展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模型的建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模型假设。一是政府和企业都是理性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政府对企业行为带来的正负外部影响会采取补贴和罚款的方式进行调节。三是政府和企业都有权利选择是否发展低碳供应链,两者选择发展低碳供应链都会支付一定的专属成本。当政府选择发展低碳供应链而企业选择不发展时,企业将被罚款。四是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时,供应的产品是低碳产品,成本较高,价格较高,市场需求小,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远期市场需求增加,传统产品需求降低。此外发展低碳供应链由于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并提倡循环和链条最优化,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五是由于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都在远期显现,所以假设博弈分为短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进行。政府和企业是否发展低碳供应链取决于收益净现值的大小,假设贴现率为p。

2.博弈模型的影响因子假设。第一,假设在传统供应链下供应产品的价格为P,低碳供应链下供应的产品价格为(1+α)P,且α>0。短期市场对传统产品的需求量为M1,远期内对传统产品的需求量为βM1(01)。第二,政府推行低碳供应链时,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W,如果政府推行低碳供应链,而企业不推行低碳供应链,会因为碳排放受到来自政府的罚款F。而如果企业推行低碳供应链,企业将会因为减少碳排放得到政府的补贴T。第三,企业为发展低碳供应链要在期初进行一次性专属资本投资C。政府为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会给予企业一定的资本补贴εC,ε为补贴系数(0 (二)博弈模型与讨论

根据上述条件和假设,我们探讨政府和企业实现博弈均衡的行为边界。

1.当政府发展低碳供应链时,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Π11和企业不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Π10分别为:

Π11=(1+α)M2P-C+εC+θC+T1+[(1+α)δM2P+θC+T2-(1-ε)Cr]/(1+ρ); Π10=M1P-F1+(βM1P-F2)/(1+ρ)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只有当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入大于不发展时才会选择发展低碳供应链,令Π11-Π10>0,可得:

[(θ+ε)C+T1+F1+P(M2-M1+αM2)]+{P[((1+α)δM2-βM1)]+(T2+F2+θC)}/(1+ρ)>C+(1-ε)Cr/(1+ρ) 上式左边代表发展低碳供应链两期收益的净现值,右边代表发展低碳供应链两期成本的净现值。只有当收益的净现值大于成本的净现值时企业才会选择发展低碳供应链。由上式可知企业的收益大于企业的成本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碳及环境等要素价格合理体现,只有让碳排放的增加和减少很好的反映在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中,也就是政府给予企业合理价格的惩罚和补贴,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主发展低碳供应链。第二,低碳产品和传统产品在价格上的差距以及市场对低碳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对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有着重要影响,低碳产品和传统产品能够容易区分,在价格上得以表现。并且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意识决定着市场对低碳产品需求M2和δM2的大小,也是决定着企业是否发展低碳物流的关键因素。第三,由于发展低碳物流初期专属成本较高,需要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应构建多种融资市场,方便企业低碳转型期的融资。

2.当政府选择不发展低碳供应链时,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Π01和企业不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Π00分别为:

Π01=(1+α)M2P-C+θC+[(1+α)δM2P+θC-Cr]/(1+ρ) Π00=M1P+βM1P/(1+ρ)

若想让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则必须有Π01-Π00>0,化简可得: [(1+α)M2P-M1P] +{P[((1+α)δM2-βM1)]+ θC-Cr}/(1+ρ)>(1-θ)C

上式左边代表发展低碳经济两期收益的净现值,由于(1-θ)C>0,所以如若上式成立,即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期发展低碳供应链和不发展供应链收益的差距,取决于低碳产品和传统产品的价格差αP以及市场对低碳产品和传统产品接受程度的差异,即M1、M2以及δM2、βM1之间的差别。第二,当低碳供应链给企业带来的节约成本收益θC越大时,企业越倾向于发展低碳供应链。

3.当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时,政府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Ω11和政府不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Ω01分别为:

Ω11=V1-εC-T1-W1+(V2+S+I-T2-W2)/(1+ρ)

Ω01=V1+V2/(1+ρ)

令Ω11-Ω01>0,化简可得:

(S+I)/(1+ρ)>T1+W1+εC+(T2+W2)/(1+ρ)

上式左边代表政府推行低碳供应链带来总收益的当期净现值,右边代表付出成本的当期净现值。当收益的净现值大于成本的净现值时,政府有推行低碳供应链的动力。通过上式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推行低碳供应链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国际社会对我国承担国际责任的认可程度,如果国际社会对政府采取低碳供应链的认可度增强,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I,则政府有发展低碳供应链的动力。第二,发展低碳供应链的社会效益增强,社会对政府采取的低碳供应链政策认可度增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S,则激励政府发展低碳供应链。第三,政府发展低碳的成本W、T、εC越小,即政府推行低碳供应链的成本即政府补贴越少,政府越有发展低碳供应链的动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当企业不发展低碳供应链时,政府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Ω10和政府不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Ω00分别为:

Ω10=V1+F1-W1+(V2+F+S+I-W2)/(1+ρ) Ω00=V1+V2/(1+ρ)

令Ω10-Ω00>0,化简可得: (F1-W1)+(F2+S+I-W2)/(1+ρ)>0

由于政府不发展低碳供应链,所以企业的罚金必定大于政府推行的成本,即F1-W1>0;F2-W2>0。所以上式必然成立,也就是说当企业不发展低碳供应链时政府必然发展低碳供应链。

最优博弈均衡目标下的制度安排 (一)构建完善的要素价格体系和制度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环境要素视为企业的外部因素,把它视为一种廉价的甚至零成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要素,这就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过高和环境的污染,给人类的和谐发展造成了瓶颈。这就要求我们把碳排放等环境要素纳入到生产要素里,使其体现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博弈模型可以看出,合理的环境要素价格能够促使企业传统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低碳的供应链,注重能耗、效能和碳排放等因素。此外,仅仅把环境要素纳入生产要素中还是不够的,只有其实现均衡的合理价格时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扭曲的环境要素价格也会打击企业发展低碳供应链的积极性,因此通过政府补贴和罚款等形式体现资源的均衡价格是十分重要的。

(二)构建支持低碳供应链发展的金融体系

目前,发展低碳供应链都要投入一定的专属成本,仅仅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发展低碳供应链的收益在于远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融体系支持低碳供应链的发展,分担企业风险,传递市场信号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升国民低碳意识和增加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

国民低碳意识是一个国家低碳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也是低碳制度安排的最终目标。国民低碳意识会成为政府、企业、消费者自身行为的无形约束力,这不仅需要建立一整套制度标准,更需要建立一套与低碳供应链相适应的价值观、资源观、发展观等思想价值体系和与低碳供应链相适应的低碳消费模式。这在市场需求方面表现为低碳产品需求的增加和传统产品需求的减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赵广华.产业集群企业的低碳供应链管理[J].企业管理,2010(8)

2.杨红娟,郭彬彬.基于DEA方法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9)

3.陈文晴.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 4.肖韶峰.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12)

5.李云燕.论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

作者简介:

蔡伟琨(1988.3-),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企业管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低碳物流。

聂锐(1958.5-),男,四川雅安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创业管理、能源经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