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抗战时期四川征用民工——以地方建设为中心的探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24卷第10期 2009年1O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M of Leshan Teaehe ̄College Vo1.24.No.10 0ct.2OO9 论抗战时期四川征用民工 以地方建设为中心的探析 张莉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抗战时期,四川作为西南大后方建设的重心,大量征用民工进行地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四川对征用的民 工建立了管理和组织,规定了经费和待遇。 关键词:征用民工;地方建设;四川;抗战时期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9)10-0094—04 抗战时期,四川地方建设征用民工,主要是进行地方 独立与自由,在经济上将使中国永滞于产业落后的境遇, 自卫、道路、水利、造林、垦荒、灾患防护以及其它公共福利 工事的建设①。 一而成为日本工商业的附庸,远非以前历史上一时的暂时军 事失败或政治失败可比日。所以,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空 间换取时间”的战略,选择了把西南作为抗战建国的根据 、抗战时期四川地方建设 征用民工的原因 地。1938年3月,国民党中央提出 E常时期经济方案》,决 定将我国西南和西北作为大后方建设的重点H。 在西南开发建设中,国民政府对四川情有独钟。主要 是因为:四川同西南其他省份相比较,除了具有地区辽阔、 抗战时期,四川地方建设征用民工不是偶然的,而是 由当时抗战形势的需要和四川特殊情况决定的。 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国东三省迅速沦入日本侵略者之 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有利于国防安全外,还具有其它地区 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四川的开发和富庶程度,特别是自 然条件和农业较优越和发达,易于增加农产,能够承受战 手。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却节节败退,一溃千里, 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丢掉了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的大片 国土。这不仅使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导致 时军粮民食和工业原料需求的重荷;二是四川人力资源较 中国社会经济遭到极大损失。 经济的损失严重威胁军需物资的供给。战前,国民党 军队的军火除自造一部分外,四分之三从国外输入。1936 丰富、人口素质相对较好一些,可以满足战时兵役动员和 战时生产人力的超常需要。简言之,四川更有条件在物力、 财力、人力上支撑长期战争的需求。正如国民政府所言, 年的输入额为1 425 4万元【1_。抗战爆发时,中国军队约有 210万人,需要大量的军需给养。而空前激烈的战斗使物资 消耗甚巨。七七事变后不几天,军政部就报告弹药库存只 够20个师战斗三个月,粮秣只够50万人,10万匹马过一 “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都在任何各省之上”目,“天然是 复兴民族的最好根据地”日。 个月目。同时,面对日军长驱直人的狂野侵略,国民政府不 得不在现实中正视到:日本的侵略在政治上将使中国失去 二、抗战时期四川地方建设 征用民工的管理和组织 四川征用民工进行地方建设主要以各县(市)政府为 收稿日期:2008—09—23 作者简介:张莉(1972一),女,四川简阳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国 近现代社会。 94 主持单位。县(市)政府每年前二个月,按照乡镇公所呈报 的造产工事,拟定本年度地方建设征工服役实施计划和预 算图表,呈请省政府核定后令乡镇公所施行。造产工事计 划范围较小时,则准由乡镇公所直接办理;若举办的事业 与邻县(市)有关,或范围较广,或需时较久时,则准由乡镇 公所组设临时事务所办理。省政府转呈县(市)政府地方建 设实施计划和预算图表给内政部,内政部备案。省政府各 有关厅、处派员组成地方建设工作审查委员会,审核、指导 各县(市)地方建设计划及报告。各县(市)政府在征用民工 进行地方建设结束后,将工事进度报告表、工作成绩报告 表、会计收支报告呈由省政府核转内政部备案。① 在地方建设中,具体办理征用民工的人员主要有县 长、区长、乡镇长、保长、甲长。1942年10月13日由四川省 征工事务管理处签呈,15日省政府公布的《四川省各县 (市)地方建设征工服役暂行办法》规定,工役人员不依法 征役或免役,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不依法发布征 工命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修工事为借口擅向居民 派捐勒捐,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元 @。乡镇保甲长对于被征民工缴纳代役金,或赤贫民工家属 应领赡家费,“有故意隐匿留难或克扣情事者,依法从严治 罚”③。 民工的组织编制按照《修正四川省非常时期征工服役 暂行办法》第29条规定办理。具体内容:以原乡保区域,每 12人为1班(班长1人,由甲长担任,仍与民工同样工作), 3班左右编为1分队(分队长1人,由保长兼任),1保不足 1分队就由数保合并组成。3分队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 队)编为1中队(中队长1人,由乡镇长兼任),1乡镇不足 1中队就由数乡镇合并编成。1区内的中队组成大队,设大 队长、副大队长各1人,由区长兼任。1个县的大队组成总 队,设总队长、副总队长各1人,由县长兼任总队长,统率 本县各民工队。总队、大队、中队均设会计人员(工务机关 委派),负责粮款的领发和报核@。县长对于征用民工的责 任有:(1)催工、督工及维持秩序;(2)奖惩办理征工的工作 人员及民工;(3)解决民工纠纷;(4)民工卫生、防护及抚 恤。民工到达工事地点时,由分队长、班长负责指定地点, 办理住宿并指示工作方法。⑤ 表1征用民工的组织编制流程图 I县总队(总队长:1 I区大队(大队l I乡镇中队(中l I县长,主持)r—一.1长:区长r 队长:乡镇长)l —__一保分队(分队长:l—_一甲班(班长: I l保长)、  ll甲长) I 三、抗战时期四川地方建设 征用民工的经费和待遇 四川地方建设所需费用主要由国库拨款:一般在地方 预算下开支;超过地方预算时,县(市)政府可呈请省政府 或转请内政部补助①。如1937年12月一1938年5月灌县 征用民工整修水利,完成104 676方。此项工事县款筹措 403 000元,省款补助600 000元②。汶川县1943年修筑大 娘子岭至小娘子岭,因此路为松藩交通必经之处,但乱石 纵横、险峻万分,故所需经费10 000元。省府批准在1942 年度该县行政节余经费项下拨支⑥o 在地方建设中,民工的待遇有二种方式:给养和义务。 以给养方式征用民工限于从事地方生产建设的工事。经中 央饬令,地方举办的修筑道路、办理驿运、开辟水利等工事 采用纯义务方式征用民工。凡年满十八岁至四十五岁的男 子每人每年均有在本县(市)服15天以内的给养工役并在 本乡镇服3天义务工役。在本籍以外的人就在职业所在地 服工役。义务工役每年必须普遍实施,只供应食宿不发给 工资。给养工役由县(市)政府视需要规定应征人数及征调 范围,原则上每年必须举办一种以上的生产建设事业的给 养工役,给养的标准由县(市)政府按照当地情形主要参照 米粮之时价而酌定,每人每H最高不超过2市升米粮,最 低不低于1市升6合米粮为根据,发给伙食外并应发给工 资①。如丰都县政府1 944年地方建设国民义务劳动举办工 事,分为两种:(1)给养征工(15天为限),“每人每日给予当 地一市升六合米粮时价之代金作伙食费用”⑦;(2)义务征 工,除给养征工外,全力普遍实施三日义务工役,从事乡镇 造产工作如垦荒、造林、凿塘、筑路等。义务征工的对象是 丰都县现有的全体壮丁。各乡镇公所主持征工之事,上季 农隙(1月1日一4月21日)动员全部壮丁的38%,中季农 隙(6月1日至8月24日)动员30%,下季农隙(9月25日 至12月31日)动员32%。“分别强制实施,不给任何待遇”⑦。 民工待遇核算的根据是劳动时间。民工以日计每年为 10日,每日不得超过8小时;以时计每日至少1小时,每年 80小时。如有特殊情形经主管官署核准后延长时间,以日 计每年有超过10日,以时计每年不超过8O小时[71。但救 灾、防患的紧急征调民工的命令由省政府或事变发生的县 (市)行政长官发布,关于民工服役日数、工役时数等依事 变的情况及事实的需要决定。给养、义务两种方式征用的 表2地方建设规定民工工作能率表① (注:只摘了部分) 工作类别 说明 工作单位 能率(每人每 备考 日工作单位) 挖普通土或 填方不分土 填方 质皆视作普 1-25 通土方 挖坚隔土 挖冬田稀泥 518 挖凿石谷方 规定运距 挖坚石谷方 为6O公 挖软石 同 5/12 尺其超出 采集沙石 立方公尺 1,3 者远运工 在外 槌成三至六 卵石与普通 1/5 公分之碎石 碎石同 槌成三公分 1/8 以下之碎石 翻挖旧路面 不分厚度 12 翻修工在 , 外 (附注:凡本表未规定之工作能率由县(市)政府酌定之) 95 民工在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内,以完成规定能率的工作为 准则,超过或不及规定能率的民工得增减工作天数。 虽然民工在地方建设待遇上规定为给养和义务两种 表3四川省历年推行地方建设工事成绩表⑩ 年别 自卫 筑路 水利 地方造产 其他 方式,并规定了从事的工事范围,但实际上,大多为义务方 式。抗战后期各项物价较抗战前“平均增加百倍以上,各地 方力资工价,因劳力缺乏,需要激增,较之物价上涨比率, 尤有超过,劳工一日所得,恒在数十元,乃至百余元。,@,’内 修筑碉堡 培修县道 开凿塘堰 栽植各 1940 及哨台5 98 654公 418 846公 种林木 座,挖掘防 里 分 109 180株 空壕32道 修筑碉堡 开凿塘堰 政部部长何键咨文,“各地从事建设,当此经费困难之时, 自应利用农隙时间,实施义务劳力制度,以资补救。 1944 年5月18日,省主席对行政会议有关义务劳动部份,提示 及哨台11 培修县道 5 100公分, 栽植各 1941 座305 500公 修理河渠 种林木 整修城 里 1 447 126 179 676株 墙54公尺 公里 ,重要问题。四川省十八岁至五十岁应服劳务男子估计至少 构筑要隘6 开凿塘堰 约在600万以上,据现时每工每日约为180元计算,若能 全数在本乡土义务劳动服务,则全年或完成价值100万万 至200万万的地方建设事业。值此建设工作亟待展开而地 方财力未臻充实之际,义务劳动的普遍推行实属刻不容缓 ⑨。1944年川省大多数县采用义务征用民工,建设地方工 事。 民工除因从事的工事范围不同而规定有给养、义务两 种不同给予报酬的方式外,还有其它待遇规定。民工因工 生病或受伤给予治疗,或给医药费,其因而致残或死亡,给 予抚恤。医药费或和棺埋费的标准由县(市)政府酌定。工 事地点距离民工居住地5公里以外,则供给膳宿【7]。民工 自带普通工具,特种工具由县(市)政府或乡镇公所购办分 发给民工。工事完成后,民工归还特种工具,若遗失则赔偿。 四、抗战时期四川地方建设 征用民工的实际情况 抗战时期四川各县(市)征用民工举办地方建设,因地 而异:(1)地域富庶、人口繁盛县份,以水利、筑路两项工事 为主要业务,造林、自卫两项工事为次要业务。(2)地域边 远、人口稀少县份,仅举办水利及筑路两项工事或以垦荒 代替。(3)各市以筑路(城郊疏散路)及自卫(城内城郊防空 工事及防空掩护工事)为主要业务,造林为次要业务。(4) 主要业务服役壮丁应占全体应役者80%,次要业务服役壮 丁应占全体应役者20%8。下面两表反映了抗战时期四川 征用民工进行地方建设的概貌。 从两表可以看出:地方建设范围主要是自卫、筑路、水 利和地方造产。自卫工事有防空洞、防空壕、碉堡、县城墙 城堞、防火蓄水池,防水土堤等。筑路工事主要是乡县道路 基的加高、路面的放宽,沿路桥梁、涵洞的培补整修等。水 利工事主要是栽植新树,补植旧树,剪修行道树枝等。地方 造产工事包括各种林木栽植和垦殖公有田地。第一表反映 了,1942年修理河渠最长(1 915 883公里);1943年培修县 乡道最长(共计12 486 394公里);1945年增凿塘堰容量最 大(13 025 877立方公尺)、植树最多(20 041 910株)、垦荒 最多(28 675市亩)。第二表反映了,地方建设1937年征用 民工人数最多(5 144 881),1938年民工施工人数最多(14 681 917)。 两表虽然有些年份的资料欠缺,但仍基本上客观地反 96 座,修筑碉 3 309口. 堡及哨台 76 102公 栽植各 1942 2O座,挖掘 培修县道 分防空壕860 1 046 589 渠1;修理河  915 883 种林木 公尺,整修 公里 公里;修理 528 923株 城墙196 河堤100公 公尺 尺 建筑公仓 修筑碉堡 培修县道 开凿塘堰 栽植各 运12座,协 军米 及哨台l5 2 238 200 16 533口. 种林木 13 50o 座,挖掘防 公里,整修 91 363公 2 291 353 包1943 运输军 空壕5O 乡道 分;整修堰 ,渠1 958 株;垦殖公 粮1O 260 道,建修城 10 248 194 道;修理河 有田 市石,搬 门1座 公里,建修 渠9 000公 10 424市 运军器 桥梁1座 里 田 300担,搬 运汽油3O 公吨 建筑公 栽植各 仓3座, 种林木 协运军 整修乡道 开凿塘堰 1 732 771 米3 900 1944 64 013公 1 212 639 株;垦殖公 包,运输军 田 公分 有田 粮7 015 3 457.4市 市石,修筑 田 体育场1 所 植树 培修县乡 增凿塘堰 20 041 910 1945 道10 675 l3 O25 877 株,垦荒 公里 立方公尺 28 675市 田 映了抗战中地方建设民工进行的工事成效、民工人数及施 工数的大体隋况。 下面本文再具体分析一下抗战中四川1943年征用民 工,进行地方建设的情况。 1943年9月16日,四川省政府根据第一区至十六区 所辖县局实地查报,制成《四川省各行政区卅二年下季及 卅三年上季农忙起讫日程表》,全川农忙起讫平均El数: 1943年下季农忙时数为8月25日至9月23日,1944年上 季农忙时数为4月23日至6月1日。在调查的基础上,四 川省政府令各行政专员兼区保司令公署、各县市局:各县 f市)利用原有常备的民工总队组织,以各乡镇中队为单位, 发动各乡镇“全部壮丁之集体劳动,强制实施普遍之三日 义务工役”,完成各乡镇有实效的公益事业、生产建设,“尤 表4 l ̄lJII省地方建设征用民工人J ̄(1937-1945年)@ 年份 1937 1938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共 数 51人 44 881 5100 252 39172 25 090 141 291 515 785 558 682 2 088 327 计 工 数 14332530 14681 917 390 529 523 085 3 942 269 3 o98 792 17 68O 人 自 数 227 757 229161 1 lo3 592 4 942 850 卫 工 2 02数 7 531 2188 500 3 594 8170 13 672 75 400 人 筑 数 1 921 485 1 896 514 30 463 14 356 64127 271137 l65 471 路 工 7 488 057 7 735 000 67 889 219 463 1 732 357 1 584 465 数 水 数 2人  926 o62 2 909 657 5 844 8 719 65169 213 663 249 907 利 工 4 718126 4 662 510 315108 289 282 2 078 810 1 3o5 874 数 地 人 方 数 69研 64 920 1 762 1 486 7 053 26 985 1o61D3 造 工 98 816 95 907 3 938 6170 117 430 79 8∞ 产 数 人 其 数 2 550 19 512 它 工 数 53 25o (注:地方造产包含植树和垦荒) 以特别注意与公共造产密切配合,以期建立乡镇财政,实 现地方自治”。0 四川省征工事务管理处制定《四川省三十二年度国民 工役计划各项工事服役人数分配分组表》。 上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抗战中各县(市)结合实际,规 划地方建设工事及有关人数分配比例。成都市、自贡市2 市级行政区以筑路为主(服役人数50%),次为造林(30%)、 末为自卫(20%)。温江、灌县、巴县、江津等56县地区经济 富裕、人口众多,则进行地方建设以水利(50%)、筑路 (30%)为主,次为造林、自卫(各1O%)。屏山、马边、汶川、峨 边等23县地偏人少,则只举办水利、筑路两项工事。为充 注释: ①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征工事务管理处,全宗号116,案卷号22。 ②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3,案卷号 7404。 ③《四川省政府公报》,第350期,第8页。 ④《四川I省政府公报》,第299期,第10页。 ⑤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建设厅,全宗号115,目录号2,案卷号3604。 ⑥四JlI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4,案卷号9899。 ⑦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4,案卷号10954。 ⑧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4,案卷号9421。 ⑨四Jil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3,案卷号7678。 ⑩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征工事务管理处,全宗号116,案卷号11。 ⑩1940--1944年资料来源于《四川省统计提要》表25;1945年资料来 源于四川省档案馆泗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3,案卷号7678。 ⑩1938 ̄1944年资料资料来源于《四川省统计提要》表24;1937年 资料来源于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3,案卷号7404;1945 表5四川省三十二年度国民工役计划 各项工事服役人数分配分组表@ 县别 各项工事服役人数分配比例数 水利 造林 筑路 自卫 成都市、自贡市(2市) 30% 50% 2O% 温江、成都、华阳、巴县、大 足、梓潼、灌县、江津、新津、 50% 1O% 3O% lO% 双流、彭县等56县 眉山、名山、乐山、西充、渠 县、大竹、合川、简阳、资阳、 40% 1O% 40% 1O% 资中、乐至等51县 屏山、马边、雷波、汶川、平 武、北川、峨边、沐川、昭化、 5O% 5O% 洪县、城口等23县 北碚、青川、旺苍、武隆4县 自拟计划 设治局 分调动地方建设积极性,取得实效,北碚、青川、旺苍、武隆 4县设治局,自拟地方建设计划。 据1943年四川省国民工役计划各县市动员人数分组 表显示:温江、峨嵋、洪县、乐至、乐山等23县征用民工4 000至6 000人。成都、新津、平武、沐川等23县征用民工 2 000至4 000人。中江、三台、宜宾、江津、泸县征用民工 2,000人以上。城口、雷波、北川、昭化、马边等14县征用民 工2 000人以下。@ 1943年,全省动员142县(市)局单位,征用民工5 437 099人,完成铁路路基土方7 341 644公方,植树47 994 450株,水利挖塘堰土方9 091 080公方,自卫挖防空壕土 方I 956 672公方。@ 战时四川地方建设以增进农业生产为中心,各县(市) 政府征用民工进行农田水利、造林、垦荒、筑路(县乡道)工 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 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 。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与征用 民工修筑农田水利、开垦荒地、植树造林不无重要关系。 年资料来源于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3,案卷号7678。 ⑩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政厅,全宗号54,目录号4,案卷号 10825。 参考文献: …[日】中材治兴卫.重庆政权的政情[M】.东亚研究所,1943:132.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Z].1987(2):4. 【3]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M].北 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461. 【41财政经济:ZI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 汇编:第二编第五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76. [5]辞. ̄1]Jll省凯旋南京一蒋主席在蓉话别词【N】.大公报,1946—05一 O1(2). [6]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M].台北:综合月刊社,1973:329. 国民义务劳动法IN].大公报,1943—12一o50). 【8]感谢l ̄lJq人L%17NI.新华日报,1945—10—08(5).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