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九)答案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参: 第一部分
1.(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2)长烟落日孤城闭(3)皆若空游无所依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 C
3.(1)①躁 燥 ②蜕 褪(2)B(3)面对这样的景象,我多想骑在骆驼上,听着清脆的驼铃声,欣赏
着这黄沙、夕阳,慢慢走向沙漠那未知的尽头„„ 4.D 5.(1)冬妮娅 朱赫来(2)③④①② 6.(1)示例:《由我清理》(2)示例:一个西装革履的身材高大的人拿着一把扫帚将一个拿着笔在建筑
物上写“××到此一”的人驱逐开。(3)示例: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文明旅游,这是我们每个游客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遵守相关法则。 第二部分 一、
7. 首联虽未直接点明送别,但写出了送别之地和友人即将赴任之地,并描绘了这两个地方的地理形势和风
貌。举目千里,离情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
8.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应心胸豁达地坦然面对分离。同时,
由这两句,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二、
9. 俯视: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仰视: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翻译:白色的急流,碧
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翻译任选其一)
10.是按照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时的急流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
天山
涧的水枯。作用: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1.D 12.每年农忙时()就把酒菜用车拉到田间,等着劳作的人经过就慰劳他们。
13.农时慰劳劳作的人;将为害乡里的人交给他们的父兄惩罚;亲自操办乡亲的丧事,并提供他们所需的财
物。
14.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
译文:,字仲回,是京兆下邽人。汉哀帝、汉平帝时在州郡做官。王莽篡政时期,接连征召都不去。
家里积存了很多钱,隐居家中修养心志,乐善好施。每年农忙时就把酒菜用车拉到田间,等着劳作的人经过就慰劳他们。那些懒惰的人因为得不到的赏赐而感到羞耻,都加倍努力自我发奋。于是整个城邑大家都相互效仿,以至变得很富裕。那些轻浮狡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害乡里的人,就晓谕他们的父兄,让他们处罚。对死去的人就提供丧事所需的财物,并且亲自操办。那些家里死人的,就都等着给办理,乡邻们都习惯了。这样做了十几年,这个地方的风化极为和谐,风俗也变得淳厚了。
天性正直高洁,非常厌恶豪强恶人。当时,和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是关西有名的豪杰。陈遵的友人死了亲人,陈遵为他办理丧事,提供了很多财物。拿着一匹缣,放在主人面前,说:“这一匹缣,是我家里人用织机织出来的!”陈遵听了露出惭愧的神色。陈遵自认为名气很大,就想和成为好朋友,拒绝了,没有答应。
正巧前将军邓禹去关中西征,缺乏军粮,率领宗族献上了二千斛。邓禹上举荐任左冯翊,以有病为理由不到职工作,被罢免官职回家,后来被征聘为太子少傅。 三、
15.无论是“生道”还是“师道”都应以探求真理为宗旨。
16.举例论证;列举钱学森的导师向钱学森道歉的例子,证明“师道”的最高境界是服从真理的观点。 17.示例:亚里士多德曾拜于柏拉图门下,他才思敏捷很受老师赏识,常与老师辩论。可在一次讨论某个概
念时他与老师有了唯物与唯心理论的分歧。亚里士多德坚持己见,抛弃老师的看法建立新的理论,成为伟大的哲学家。且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道理论据:培根:求知的目的应该是寻求真理,启迪智慧。
18.在日常生活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对待老师要有感恩之心,同时也要有对知
识的求真之心。正确的知识才是真理,反之则为谬误。要善于学习,不能盲目地认为老师的言行全是正确的,要敢于否定老师,从老师的错误中反思,从而纠正自己。(合理即可) 四、
19.因为作者认为马应享受自由或驰骋疆场,而马沦落于乡间成为耕马后却失去自由被人催使着耕作田地,
为主人带来丰收却依然要遭受着磨难和痛苦。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在耕马眼前晃动的鞭影比喻成黑色的闪电,形象地写出了挥动鞭子的力气之
大,说明耕马的生活很艰辛。
21.详细地描写集市上的耕马是为了和上文立于风中赤炭般的耕马作对比,进而表达出作者对耕马平凡而又
伟大的精神的赞颂以及对耕马这种尽忠尽责却仍不被善待的情况的无奈。 22.语言生动形象,富含诗意美,融入了真情实感。(合理即可)
23.耕马忍受生活中的磨难和痛苦却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即使回报匮乏也辛勤地劳动,带给主人以丰收和
希望。它忠于职守,是自然中美的化身,它性格不屈,是平凡而伟大的象征。(合理即可) 第三部分
24.思路点拨:选择材料作文可从“为别人就是为自己”的角度来写,记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者阐述自己
的看法;也可从“世人都需要一盏灯”的角度来写。其他角度,合理亦可。 选择半命题作文,其主题要与填入作文题目的内容相关。例如:“请不要忘记”,可写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对自己有警示作用的事;或“请不要轻易放弃”,可发表见解,写议论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