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高考生物试题专题04 酶与ATP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酶与ATP

1. (2012北京T1,6分)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 内质网的膜 D. 篮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释放大量能量,A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B正确;蓝藻进行光合作用也产生能量,D正确;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滑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因此,内质网是一个耗能的细胞器,故答案选C。 2. (2012上海T6,2分)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 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 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肽酶所催化的底物及作用的结果,难度不大。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肽酶使末端的肽键水解,这样会得到一个氨基酸和一条肽链,这时多肽又出现新的末端肽键,这样水解,直到把多肽全水解为氨基酸。

3. (2012江苏T16,2分)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 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 相同 pH 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 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使酶失活,A错;实验的应变量是洗涤效果,其可观测指标可以为污渍残留程度,B正确;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只有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高,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才最好,C错;衣物质地对去污也有重要的影响,而酶的作用效率与用量有关,D错 4. (2012江苏T17,2分)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 和杂菌 答案:C 解析: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A正确;消化酶在消化腺合成,消化道内起作用,B正确;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C错;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和表面的杂菌,D正确 5. (2012海南T4,2分)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答案:C

解析: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

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C正确;综上,本题选C。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涉及到温度、pH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难度不大。 6.

非选择题

1. (2012广东T29,16分)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1) pH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据图12可知,___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是________。蛋白酶的活力可用________的量来表示。

(2)该蛋白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兴趣小组分别对酶保护剂浓度、提取液pH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显示,酶保护剂浓度在0.02-0.06mol/L范围内,酶活力较高;提取液pH在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高。他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粗酶制剂的美活力,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还需对酶保护剂浓度和提取液pH进行优化,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请拟定该课题名称,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答案:(1)木瓜蛋白酶 由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时间内 底物消耗(产物产生)

(2)课题:探究酶保护剂的最适浓度和提取液的最适PH

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 酶保护剂的浓度 0.02 0.03 0.04 0.05 0.06 提取液的PH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解析:(1)审题结合图形和文字,在题目中已经提供了信息“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所以选择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有广的酸碱适应范围,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适应范围最广,所以可以选作食品添加剂。酶的活力,我们一般用酶催化的底物消耗量或者底物生成量来表示。

(2)实验设计,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这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酶保护剂的最适浓度和提取液的PH值,所以我们可以将酶保护剂的浓度和提取液的PH值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

2. (2012福建T26Ⅰ,分)回答下列问题

Ⅰ.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合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试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幽门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②2 8 ③恒温箱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④不能 在15℃~1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所以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3)、淀粉和脂肪 解析:(1)、从图一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所以催化效率最高;

(2)、①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干酪素为蛋白质类化合物,可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②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重复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应与相对应的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值为8;

③为了控制温度保持不变,底物和酶都应放在恒温箱中保温,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④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15℃~18℃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到18℃;

(3)、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少,对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存在障碍,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减少淀粉和脂肪的比例;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