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书心得 2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风云激荡三十年

----读《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利用学习之余,我认真地阅读了由吴晓波先生编著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这本书。读完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经济成就。同时,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为之震撼和感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不平凡的阶段。它源起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危急时刻,发端于国家领导人举目四望后的英明决策,是十三亿人民决绝地告别贫困、追求富裕的迫切愿望众志成城地书写了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一个大国在三十年时间从3624.1亿元向300670亿元波澜壮阔迈进的历程。

吴晓波先生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让我们重温了这三十年激荡的历史……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已经僵化了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

这是我第一次以阅读的方式接触这段历史,1978—2008,虽然其中的15年我是亲自

参与。对于企业的发展,之前或多或少也关注过一些,知道一些事件粗略的背景,然而能够以“读史”的方式去接触,还是第一次。这本书让我机会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用全面的视野去了解,这三十年,中国的市场是怎样建立的,中国的企业是怎样发展的,那些企业家又做了些什么。我很难用一种形容词,或者几个定语,去描述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许正是由于“身在此山中”,而无法清晰地一探究竟。历史的评说是需要距离和广度的,只不过生活在当下世界的我们,缺乏作为旁观者的视角,因为,我们就是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的一部分。

这本书以编年的体例,网罗大量的素材,以敏锐而独特的眼光,一年年、一件件、一笔笔忠实地记录了自1978年来每一年可堪载入史册的大事及人物。年代并不久远,那些曾经在报纸上、媒体上吸引了全国经济界、企业界、政界、市场和民间的大事件、大人物、大品牌,那些耳熟能详的人名、地名、产品名,如繁花般在眼前闪现,如群星般璀灿闪耀。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有人窥见先机,一跃而起抓住了机遇,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有人随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廓清思路的拉锯中起起伏伏;亦有人始终站在政策的前端,捞取着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厚利;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勤勉、奋斗在这个英雄的年代,大写英雄的历史。他们推动整个中国社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之势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他们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逐步成长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勤劳、聪慧、他们具有对于摆脱贫穷的渴望以及与生俱来的赌徒意识;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洁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故事,企业家和他们企业的故事,年广久和他的“傻子瓜子”,李经纬和“健力宝”的产权纠葛,倪润峰和一手带大的长虹的纠葛,赖昌星和厦门远华走

私案的始末,还有宗庆后与达能的“达娃”风波。每个故事都有背后的故事,都有其时代的代表性。然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书福的民营汽车梦。

这个个故事发生在2001年,李书福这个草根型的企业家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他就是今天“吉利”轿车的主人。

如果了解中国汽车史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件,因为吉利的出现意味着民营资本造汽车第一次得到了政府的正式首肯。它被解读成中国加入WTO后的重大产业开放新闻。不过,这一天距离跨国资本被允许进入中国汽车业已经过去了整整23年。

这个浙江台州人李书福,造汽车有三个“先天不足”:只有1亿元左右的自有资金;没有任何汽车业的经验和积累;没有得到任何的政府支持。但就是这么一个门外莽汉最终撬开了死死关闭着的铁门。

在一开始,他就被媒体渲染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堂吉柯德似的、随时有可能被强大体制吞没的悲情英雄,而李书福本人似乎也十分“配合”这样的形象塑造,他是一个天生的本色演员。

李书福在市场上如蛟龙,在政府面前却战战兢兢。他的那张从监狱工厂转来的许可证不但来路可疑,而且按严格规定只能生产卡车和两厢汽车。吉利要做大,一定要一个合法正式的“准生证”,这成为李书福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根据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所有的资源及政策都将向一汽、二汽及上汽三大国有汽车集团集中,吉利获合法准生的几率非常渺茫。1999年,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台州调研,专程去吉利视察。李书福当面请命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讲到激越处,李书福说,“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其言慷慨激昂,闻者无不动容。

看到此处,我也深有悲凉之感。不过幸运的是,在2001年的11月份,有关部门增发的汽车许可公告中,看到了吉利的名字。李书福终于如愿以偿了。就像文中作者所说的,有些企业家能够成功不是靠了政策的帮助,而是因为他们无视政策的存在。试想如果李书福认命,不敢跨越国家垄断的汽车行业这一“雷池”,那么今天的汽车市场肯定没有吉利这个牌子。

也许在多年以后,汽车市场真正由市场主宰,民营企业家生产的汽车成为人们的宠儿,那个时候我们再来看李书福的这段历史,又是怎样的感慨。是的,就像我们现在回顾过去,很多冒险者为之付出代价甚至生命的“禁区”,今天看来都已是寻常之事。历经数轮成长周期的洗礼,我们已经学会成熟的看待各种变化的过程。30年沧海桑田不过一念之间。

感受了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联系自己,这样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亲历三十年中的二十年,至少认真体会了其中的十年!我们比较清楚的知道三十年前中国是什么样子,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自然可以理解这三十年的“激荡”所在!我们庆幸自己生在这个年代,我们庆幸自己将来会有一个广阔的舞台供我们去发挥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看到舞台虽广阔,竞争确很大!新世纪的有志青年们都要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谁将博得全场喝彩,谁将输的一败涂地,谁将默默无闻,谁将叱咤风云,我们都想成为强者!那就需要努力,付出汗水自然会有收获!

三十年急流已趟过。在新的阶段,我们还将述写新的历史。回望《激荡三十年》,希望我们能走好今后发展的每一步,希望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如山岳般在地球上稳健崛起、平视群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