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药剂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8期

植物保护学

不同药剂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董华芳1李成勇1许延波2张晓云3张旭东1刘永碧〃

U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3凉山多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蒸馏水作对照,比较了 5种化学药剂对红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田间药效。根据5种药剂的推荐使用浓度对红颜草莓

苗进行浸根处理,分别在浸根处理后9、12、15、18 d,调查统计不同处理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草莓感病期间,72%农用链霉素 1 000倍液的防效为65.97%,99%噁霉灵4 000倍液的防效为59.07%,二者无显著差异,防效较好,防效高于其他3种药剂。

关键词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6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7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Field Efficacy Test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Against Strawberry Red Stele Root Rot

DONG Hua-fang 1 LI Cheng-yong 1 XUYan-bo2 ZHANG Xiao-yun3 ZHANG Xu-dong 1 LIUYong-bi1*

(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chang College,Xichang Sichuan 615013 ; 2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3 Liangshan Duolv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field efficacy test of five chemical agents against Hongyan strawberry red stele root rot was compared with distilled water.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 of the five pesticides, Hongyan strawberry seedlings were subjected to root immersion treatment, and the disease index an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at 9 days, 12 days, 15 days and 18 days after the root immersion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susceptible disease of strawberry, the control effect of 72% agricultural streptomycin 1 000 times solution was 65.97%,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99% carbendazim 4 000 times solution was 59.07%.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s,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drugs.

Key words strawberry ; red stele root rot ; disease index ; control effect

草莓(a Duchesne)属于蔷薇科(Rosaceae)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西昌市西昌学院北校区农场,试验病土

草莓属(Fro^ariaL.)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11,花色为白色, 果实为聚合果,因富含果香、口感鲜美而广受消费者青睐。 草莓果实多为鲜食,也可制成果酱、果酒、罐头等长期商品。 草莓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为种植户带来了较高的经济 收人。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草莓种 植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9.01万hm2,年产 量达220.6万t,居世界第1位%由于种植户种植模式多为 连作,缺少间作、轮作的积极性,以致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蔓 延较快。因此,应尽快调查该病害发生现状,为草莓种植提 供技术支持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主要危害 草莓根部,该病害的病原菌只侵染草莓'具有持久性的特 点。红中柱根腐病病原疫霉菌(/%ytop/ii/iora/ragriae)的孢子、 孢子囊在没有寄主时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仍具有传 染性,特别是多年种植的重茬地块,如遇低温高湿天气利于 病害传播可导致毁园[5]。病株根系比健康株系短小,颜色灰 暗,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生长稀疏,由于根部受 害,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水分、无机物及营养物质输送受阻, 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该病的发展趋势逐年上升, 已经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利用土壤熏蒸法可以有 效降低病害程度,但由于熏蒸剂溴甲烷等严重破坏大气臭氧 层,已被禁止生产和使用。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该病的主 要措施|5>。本文选择常用的低毒化学药剂对草莓红中柱根腐 病病原174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西昌地区草莓红中柱 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___________________基金项目西昌市教科知局科研基金;四川南亚热带水果技术创新重

点实验室项目。

作者简介董华芳(1981-),女,河南济*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植物

抗病育种研究工作。*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2019-06-06

1.1试验地点

取自西昌市安宁镇紫美庄园草莓基地。1.2试验材料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草莓苗,原产地为曰本,由四川省 成都市龙泉驿区草莓基地提供。

供试药剂有99%噁霉灵(潍坊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雨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 活根扶正可湿性粉剂(山东荣邦化工有限公司)、58%甲霜锰 锌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68.75%氟吡• 霜霉威水分散粒剂(普利特生物(以色列)有限公司)。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99%噁霉灵4 000倍液(A)、7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B)、40%活根扶正可湿 性粉剂1 000倍液(C)、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D)、68.75%氟卩比•霜霉威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以清 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KL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重 复18个种植盆,每个种植盆定植3株草莓。试验采用18cmx 18cm的营养钵种植草莓,姪石、草炭、园土的比例为1:1:1, 园土为连续多年种植草莓、易发生红中柱根腐病的土壤。将 草莓苗分别在5种药剂处理中浸根10 min,处理后移栽于营 养钵中。1.4调查方法

分别在定植成活9、12、15、18 d后调查草莓红中柱根腐 病的发病情况。在每个小区内选择发病的植株叶片进行病级 确定。

病情分级标准[91:〇级,无病斑;1级,0<病斑面积占总面 积(Jf)=S5%;3 级,5%<尤矣15%;5 级,15%d姦25%;7 级,

73

植物保护学

25%50%。

根据各级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S(各级病株数X各级级数)/(调查总株数x

9)xl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

照区病情指数xlOO;发病率(%)=感病植株/调查总株数xlOOW。2

结果与分析

在草莓苗定植成活9d后出现病斑,地上叶片背面边缘 开始变为红褐色,植株出现萎蔫现象。统计感病植株数,发 现不同处理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各不相同。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病具有一 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处理B的抑制效果最好,发病率仅为 18.52%;其次为处理A,草莓植株发病率为29.63%;再次是 处理C、D,草莓植株发病率分别为40.74%、59.26%,抑制效 果较差;抑制效果最差的为处理E,草莓植株发病率高达 94.44%。(^与处理E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B、C、D差异极 显著;处理A和处理B差异显著,二者与处理C、D差异极 显著;处理C与处理D差异极显著。表1

药后9d不同处理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处理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8期

效果也较好,防效为56.46%;处理D、E的防治效果较差,分 别为34.96%、31.89%。施药后18 d各药剂处理在(*=0.05、 «=0.01水平上与CK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3

处理

药后18d不同处理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平均病情指数

20.58 cC17.70 dD22.63 cC33.75 bB34.16 bB51.03 aA

平均防治效果/%

59.07 bB65.97 aA56.46 bB34.96 cC31.89 cC

2.1不同处理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ABCDECK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经5种药剂处理的各小区草

莓苗未发现药害现象。在草莓发病前期,72%农用链霉素 1 000倍液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发病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 为81.48%;其次是99%噁霉灵4000倍液,抑制率为70.37%; 2种药剂抑制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可以将72%农用 链霉素1 000倍液作为草莓植株前期防治草莓红中柱根腐 病的主要药剂。在草莓感病中后期,72%农用链霉素1000倍 液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65.97%;其 次是99%噁霉灵4 000倍液,防效为59.07%;再次为40%活 根扶正1 000倍液,防效为56.46%;防效较差的为58%甲霜 锰锌1 000倍液、68.75%氟吡•霜霉威4 000倍液,其防效分 别为34.96%、31.89%。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与99%噁 霉灵4 000倍液、50%活根扶正1 000倍液防治效果差异达 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在草莓植株感病期间,可以将其作为防 治该病害的主要药剂。在实际防治中,为避免红中柱根腐病 原疫霉菌产生抗药性,可在草莓生长周期中交替使用72% 农用链霉素1 〇〇〇倍液和99%噁霉灵4 000倍液。

王玉民等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原致病性及杀菌剂毒力 进行测定,发现72.2%霜霉威水剂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只有21.47%,防治效果较差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68.75% 氟吡•霜霉威1000倍液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防治效果较差 相论证。

在试验期间进行浇水,可以防止植株因天气千燥失水萎 蔫对试验造成影响。试验中期对每个重复小区进行等量的施 肥处理,可防止植株因缺少营养造成植株青枯、萎蔫,可减 少其他因素对此次试验的影响。

本试验只采用了化学药剂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进行防 治,为有效防止该病的蔓延,还应该考虑物理防治,如使用 漂白粉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也可采用生物防治,如采用EM 菌剂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进行防治。草莓连作十分普遍,易 造成土传病原菌如疫霉菌以及土线虫等的累积,导致草莓根 腐病、枯萎病以及线虫危害严重['在实际种植中应注重种 植模式,合理间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轮作;控制氮肥施用 量,增施有机肥及磷肥、钾肥,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及根系挂 元素含量,增强根系抗病性【15);及时清理老病叶,拔出病株, 并对种植穴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病原基数|iq。

此次试验为盆栽试验,因大田自然环境与盆栽试验环境 存在差异等问题,最适药剂施药浓度、施药方法还有待进一

(下转第78页)

ABCDECK

平均发病株数/株

161022325154

发病率/%29.63 dD18.52 eD40.74 cC59.26 bB94.44 aA100.00 aA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01、0.05水平差异显著性|1M\\下同。

2.2不同处理对病情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5种药剂处理中,处理B的平均病情指数 最低,仅为9.88;其次是处理A,平均病情指数为12.25;再次 是处理C,平均病情指数为20.27;处理E的平均病情指数 为29.02;处理D的平均病情指数为36.94。通过多重比较发 现,在a=0.05水平上,各药剂处理组与CK差异均达到显著 水平,其中处理A、B、C和处理E差异不显著,处理D和处 理E差异不显著;在a=0.01水平上,CK与处理A、B、C、E 差异极显著,处理C、D、E之间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处 理A、B、C之间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2

9d

4.943.7011.9332.1019.3440.74

不同处理对病情指数的影响

药后病情指数12 d 15 d

17..70

5.76L.9

1.6

6.17.034.

.Q9.2.6 7.21.8192. 42.803

9

25.52 3

4

58.44

5

7

A

BCDECK

18 d20.5817.7022.6333.7534.1651.03

平均病情指数12.25 cC9.88 cC20.27 cBC36.94 bAB29.02 bcB50.72 aA

2.3不同处理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CK的病情指数为51.03,与各药剂处理的 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因此,5种化学药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 治均有一定效果。处理B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防治效果为 65.97%;其次为处理A,防治效果为59.07%;处理C的防治

74

植物保护学

表1

药前

总叶数0级

ABCK

946856

322430

1级 252313

各病级叶数3级 5级151110683

7级

832

9级320

病情各病指数0级 24.59963119.93622316.844315

16

9 0

177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8期

不同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药后7d

级叶数

1级 3级 5级

195

7级

病情相对防治效果

9级指数 %5 30.44 62.794 23.12 79.716 32.56

防治黄瓜白粉病。因此,在当前的蔬菜生产中,生防菌TY-1 作为新型生物农药,能替代当前使用次数多、易产生抗药性 的化学农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污染的农药,适合于无公 害蔬菜生产用药。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TY-丨能够降低黄瓜白粉病的 发病率,防治效果较好,仅次于50%凯泽悬浮剂1 200倍 液。因此,在如今的黄瓜栽培过程中,生防菌TY-1作为一 种安全、无公害的新型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在温室和大

防菌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原因在于环境条件的改 变和生防菌的适应性降低。从长远来看,构建一个稳定的复 合菌系最有前途,可有效解决单一生防菌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问题'4

参考文献

[1] 曲丽,秦智伟.黄瓜白粉病病原菌及抗病性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

学学报,2007,38(6) :835-841[2] 张淑霞,孙兆法,宋朝玉,等.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

园艺,2009,12(7) :24-26

[3] 刘峰.黄瓜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上海蔬菜,2007,23

(4):75-76.

⑷王友平,朱金英,郭平银,等.黄瓜白粉病研究进展m.长江蔬菜, 2009,13(18):256-260.[5] 窦瑞木.植物内生菌及其防病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8, 棚内最容易发生,对黄瓜后期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

19(6):56-62.

化学防治措施仍然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主要方法,但持续、

[6】贝良华,陆致平.新型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药效试验[J].上

单一、不合理的用药使黄瓜白粉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 海蔬菜,2009(5) :76.

[7] 苗增建.不同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08,32 性,导致化学防治效果降低。在此背景下,安全、无公害、低

(16):356-363.

残留的新型农药成为研究热点,而生物防治刚好符合这些

[8] 方中达.植病研究法間.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6-80.

要求,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9] 胡华.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复合系菌剂在秸秆堆肥中的

应用[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8.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土壤或植物根际筛选到生防菌,但生

H---4 h-—H-H-----4—♦-K--K-H H-- • h---K*—♦ • H--* K-H-+--H •----» 1 • f-----间徐淑华,蒋继志,姚克文,等.两株拮抗细菌对草莓根腐病的抑制作 (上接第74页)

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 :81-83.

步试验。

[9] 赵密珍.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4参考文献社,2006:78-79.

[10] 甄文超.草莓再植病害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 m周丽霞,董俊祝,徐建广,等.草莓重茬地根腐病防治药剂筛选m.安

大学,2003.徽农学通报,2016(15) :60-61.

[11] 周立朴,仲兆清.温室土传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J].现代化 [2] 张雯丽.中国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思考[J].农业展望,2012(2):

农业,2004(2) :5-7.30-33.

[12] 李艳琼.5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控制效果m.甘肃农业大学报, [3] 刘晶.北京地区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与防控建议[J].中

2011(6):62-65.国植保导刊,2015(10) :35-37.

[13] 王玉民,陈奇强,朱红梅,等.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原致病性及杀菌剂 [4] 张敏杰.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

毒力测定[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6) •• 15-18.(4): 166.

[14] 王宁,郭建明,宋兆新,等.土壤消毒技术在国外草莓栽培中的应用 [5] 赵秀娟,王树桐,张凤巧,等.草莓根腐病研究进展m.中国农学通报,

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4( 12): 143-144.2006(8):419-422.

[15] 申光辉.草莓连作根腐病发生机制与微生物及化学修复研究[D]•杨 [6] 杨述.草莓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4):

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38.

[16] 林祥文.防治髙原地区草莓炭疽病的药剂筛选试验[J].中国植保导 [7J张艳秋.草莓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

刊,2015(1):65-66. 64 *(1): 14-16.

--*--+-+-H---f -+- + -+-H--•+-H 1 * K--♦---♦ 卜--« K-+—

(上接第76页)

除与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30%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豆 薯大田菟丝子防除效果好,但对豆薯叶片药害严重,这与前

人在其他作物寄主上防除菟丝子结果相似,在大田豆薯上 防除菟丝子时不宜使用;50%乙草胺乳油150倍液和44% 氟醚•灭草松水剂250倍液对菟丝子防除效果好,且对豆薯 叶片和块茎基本无影响,可用作菟丝子防除药剂。鉴于本文 只对豆薯菟丝子短期防除效果和豆薯块茎安全性进行了试 验与调查,而试验结果筛选的50%乙草胺乳油150倍液和 44%氟醚•灭草松水剂250倍液处理是否会对豆薯产量存在 影响、试验中无安全性药害的其他除草剂的有效防除浓度 的探究等工作,还需进一步田间试验。

78

4参考文献

⑴陈金锋,田宝旭,宋晨生,等.大豆田菟丝子的危害与防治m.现代农

业,2010(10):21.

P]施秋英.南宁市园林植物菟丝子危害及防治研究[J].现代园艺,2012

(14): 150-151.杨思霞,黄旭光,陆仟,等.黄金榕上日本菟丝子防除药剂筛选及其安 全性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10): 1828-1833.[4] 王庆峰,张雪,李庆鹏,等.不同除草剂对亚麻中菟丝子的防治效

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4): 143-146.[习杜晓莉,黄梅,马跃峰,等.广西园林菟丝子发生危害及药剂防除筛选

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7) :748-751.[6] 陆仟,罗恩波,黄旭光,等.22种除草剂防除黄素梅菟丝子的效果及

安全性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6,6(2\\ 106-丨10.

m白瑞霞,刘永如,康利芬,等.丨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园林树木曰本 菟丝子的防除效果[J1.河北农业科学,2016,20(4): 19-22.[8]邓运川.金叶榆菟丝子危害tJ].中国华卉园艺,2018(4)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