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员工盗窃公司财物是否属于可被辞退的范畴?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员工盗窃公司财物可辞退,但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轻微违规也可解除劳动合同,前提是规章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辞退不当会激化矛盾,影响企业声誉、招聘和内部团结。管理者需谨慎处理,以避免不良口碑传播和员工不安全感。法律规定下,用人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分析

一、员工盗窃公司财物可否辞退?

员工盗窃公司财物可以辞退,如果员工因为偷盗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偷盗情节轻微只是治安违法行为,但严重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且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则用人单位也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如发现辞退不当的,要及时纠正;发现确属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企业对被辞退的职工,要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简单从事,防止矛盾激化。辞退后,本人要求迁移户口的,按户口迁移规定办理。

二、辞退不当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1、员工辞退处理不当会直接激化被辞退人员与企业的矛盾,被辞退人同会在在公司和业内传播对原公司的不满,影响企业的美誉度。数据统计显示,强烈的不满至少会传达给25个人,而间接传播不可估量。如果被辞退人员从事宣传、营销等与媒体保持密切关系的工作,不良传播会进一步扩大。不良口碑传播会影响企业招聘新人、影响内部团结。如果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导致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管理者跳槽到竞争公司或者促使他创办类似公司,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一个“铁杆对手”。

2、辞退不当另一个重要的负面后果往往被管理者疏忽——内部影响。辞退不当会让在职员工感到不安全,担心自己是否也会落到像被辞退者那样的下场。其他员工很容易把别人的遭遇,往自己身上套,进而推测管理者的处事方法和能力,对管理者和公司产生不信任感受,影响公司的凝聚力。许多管理者在辞退普通员工时比较随意,其实杀鸡往往猴会看,因此辞退普通员工也不能丝毫马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员工如果被追究刑事方面的一些责任,最终是按照盗窃罪惩罚的话,根据法律当中的规定,这种情况之下,用人单位就享有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完全是可以辞退劳动者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之下,不需要支付任何的经济补偿金。

结语

对于员工盗窃公司财物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员工,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辞退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负面后果,如矛盾激化、不良口碑传播、影响企业的美誉度和内部凝聚力等。因此,企业在辞退员工时应慎重处理,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避免后续不良影响的发生。同时,对于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等问题,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