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挂科没拿到毕业证可以签劳动合同吗?答案是不可以。还没拿到毕业证的应届生签订的是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不同。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学校和应届毕业生之间签订的,约定双方基本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签订,而应届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尚未毕业,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资格。因此,应届生需先签就业协议,毕业后再与单位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一、挂科没拿到毕业证能签劳动合同吗?
没有毕业证可以签劳动合同,有不些大四学生就已经在用人单位处工作了,他们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约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此时大学生的身份是实习生。还没拿到毕业证的仍然属于在校生,不具备劳动法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因此还没拿到毕业证的应届生签订的是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学校及在校应届毕业生之间签订的,对即将形成的劳动关系及劳动关系中双方基本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就业协议形成的三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学校、学校应届毕业生。
二、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不同
首先,就业协议由三方当事人签订,而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当事人签订;
其次,在校应届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尚未毕业,还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具备劳动法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
第三,就业协议仅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即将形成劳动关系及形成劳动关系后,双方应当履行的基本权利义务进行的约定和确认,不具备劳动法要求劳动合同必须包括的合同条款。
三、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的认定方法
一般认为,对劳动者的认定可以结合其特征来具体把握:
第一,劳动者受雇于用人单位,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下从事劳动;
第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处获得工资或相当于工资的报酬;
第三,劳动者是具有独立身份的
自然人。符合以上三条者,即可被认定为劳动者。至于用人单位总经理以下的髙层管理人员是否是劳动者,我们认为一般还是可以被认定为劳动者的,
毕竟其受蓳事会的聘用提供劳动,也受企业规章制度的日常管理。至于其是否有必要区分于一般或弱势劳动者,则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能作此理解。
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限制是十分的严格的,对于那些大四需要找工作的学生,是不得与单位直接签署劳动合同的,若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单位,可以先签三方协议,然后在毕业之后,再与单位签署正式的就职合同,否则对于那些没有毕业的公民,签署劳动合同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结语
根据劳动法规定,挂科未拿到毕业证的学生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然而,大学生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就业协议是三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签订的,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需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当事人签订,且劳动者需满足一定特征,如受雇于用人单位、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得报酬。对于大四学生,可以先签署就业协议,毕业后再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九条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