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羚羊木雕》综合练习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知识掌握

  1.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4)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    ]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不怒自威。

  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

  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的问题。

  3.文中写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段文字共有三句话,主要的意思是突出“我”与万芳的友情特深。

  b.在写法上此段文字属于概括叙述。

  c.“在一起”和“形影不离”都是说明友情特别深厚,意思一个样。

  d.“合二而一”加引号,表明是引述了老师的话。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解释

  无可挽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所说的“这样”是指什么?奶奶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奶奶的话批评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部分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试用比喻句描述“我再也受不了了”时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_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伺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快儿,好好儿活……”

  ②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侯最喜欢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地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当一切恢复__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的神色。[    ]

  a.安静  恳求            b.平静  哀求

  c.宁静  请求            d.沉寂  央求

  2.短文所写的主要事件是________,描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3.对“跑”与“踩”一类的词,母亲比我更敏感的原因是 [    ]

  a.对“我”“踩毛毛虫”一事的反感。

  b.怕伤“我”的心。

  c.对“那回带你去北海”一事的留恋。

  d.怕勾起伤心的事。

  4.母亲动员“我”去看花的意图是 [    ]

  a.鼓起“我”生活的勇气。

  b.让“我”出去散散心,解解闷。

  c.顺便带“我”去“仿膳”。

  d.让“我”陪她一起去赏花。

  5.对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这一情节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我”的病情有了好转。

  b.“我”理解了用心。

  c.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

  d.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终于恢复生活的勇气。

  6.最后一段,“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a  2.b  3.c

  (二)能力提高

  1.事情没有任何转变的余地。

  2.妈妈逼孩子要送出去的羚羊木雕,伤害了孩子间的友谊。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而左右为难的心理。

  3.重财轻义的行为。

  4.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比喻句略)

  (三)延伸拓展

  1.d

  2.去看花  母亲

  3.b

  4.a

  5.a

  6.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