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想教学设计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悠荡、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4、品读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情,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点难点】

  重点: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诗人的想象,感悟诗情。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安排】1时。

  【设计理念】

  在《我想》这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念。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然后是自主合作学习,循循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课文中感受、熏陶。同时,给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创造的激qing,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遐想。

  1、播放歌曲 《种太阳》,认真聆听,说说你从歌曲中听到那个小孩子的什么美好的愿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你也曾有过这么大胆而神奇的想像吗?指名说说,激发想象兴趣。

  3、教师导言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儿童诗《我想》,一起走进小诗中,去了解一下小朋友心中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和小作者一起领略那异彩纷呈的想象世界,去体味那奇异的想象所带来的快乐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种太阳》这首歌曲来创设愉快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更贴近幻想的境界。

  (二)检测回顾,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努力做到把诗歌读正确,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3、检测读的情况,相机正音。

  4、教师范读,生听读思考:诗歌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5、组织汇报,相机板书。

  (三)快乐品读,理解诗境,感悟诗情。

  品读第一节诗:

  ①女生读,师生共评。

  (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如:盛开着的桃花是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②“我”的手儿接在桃树枝上,自己仿佛也变成了桃花,想象一下,桃树枝在春风中怎么悠呀悠的?你感受到桃树枝的自由和喜悦了吗?一起来,小桃树们,悠荡起你们美丽的小手。

  ③结合课件配着动作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悠啊,悠——”(教师相机评读引趣:啊!我仿佛看到桃树枝正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春天温暖的阳光,随着风儿悠荡,悠得好轻,悠得好美,多么随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④悠荡的桃树枝引来了那个可爱的小生灵了呢?你听过布谷鸟的歌唱吗?一起来听听。听到布谷鸟的愉快歌唱,桃树枝悠荡得更欢快了,一起动作体验。

  ⑤在这节诗中,诗人运用了很恰当的动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⑥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热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喜欢吗?能用你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表演读)

  品读第二节诗:

  1、男生读第二节诗,想一想,在这节诗歌中,小朋友想象自己怎么样了?

  2、读中引导理解“汲取”。

  3、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的小朋友长啊,长,后来长成什么了?

  4、“篷帐”什么意思?你见过吗?做什么用的?

  5、再读一读,想象那么多绿色帐篷该多么生机勃勃,多么清新凉爽啊!

  品读第三节诗:

  1、齐读第三节诗歌。

  2、质疑讨论:想一想,你明亮的眼睛装在风筝上,飞向蓝天上,风筝会带着你看到些什么?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刚才两个小节,诗人分别“悠哇,悠”、“长啊,长,在这节诗歌中,用的是什么词?为什么用“望啊,望”?(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过渡导引品读感悟第四节诗歌:

  (1)、师导言引趣:啊,作者的想象多么奇妙啊,他的想象可丰富着呢,他还想变成许许多多事物呢!自由读第四节,说说在这节诗歌中,诗人有什么愿望?

  (2)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可以怎么样?(读出变小花、小草的快乐。)

  (3)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4)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柳絮和蒲公英”?“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图片,认识、感受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好“飞呀,飞——”,感受到要读得悠长才美,才能读出随风飘逸的味道。)

  (5)他要飞到的那个“遥远的地方” 可能会是什么地方?你猜一猜。

  (6)爱幻想的小家伙,你要飞到哪个地方,去那做什么呢?(引发幻想)

  (7)飞到“遥远的地方”还要注意什么?

  (8)从“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9)除了爱父母外,你从那么多想像中还感觉到作者还爱什么?

  (引导体会,相机板书:爱生活,爱大自然。)

  (四)配乐朗读,体味情感。

  1、多么清新可爱的一首诗歌呀,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2、师点拨(配乐)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下,和风中,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这一环节注重朗读训练,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师导:读了这首有趣可爱的儿童诗后,同学们的思想大概已经像小鸟一样,飞呀飞,飞到那奇异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的飞翔了。那就让我们也来模仿课文一、二、三节的写法,也试着编一编,把我们的奇思妙想用诗歌记录下来吧。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2、生讨论交流:春天还有那些可以进行想象的?夏天、秋天、冬天呢?

  (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那么,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3、学生放飞想象,自由仿写。

  附板书:

  手儿—接—桃树枝  悠

  我想     脚丫—连—柳树根  长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眼睛—装—风筝上  望

  自己—种—土地上  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