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成长的足迹
一、教师设计部分
(一)活动主题设计
在与家长沟通和与同事们交流时发现,现在的孩子尽情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怀,沐浴着问寒问暖的关爱,拥有如蚌含珠似的呵护。生活在在这样幸福环境中,孩子们却对长辈的这种关心、帮助和照顾很不以为然,似乎不知感激,对得到的一切觉得理所应当。也就不懂得关心父母,孝敬长辈,更不懂得感恩……。恰好,学生对人的话题非常感兴趣,经常问老师:人为什么会生病?人为什么要吃饭?人为什么会死……利用孩子们想获取知识的愿望,考虑三年级孩子好动、精力充沛、却没有了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孩子对在学校学习时新鲜与好奇,没有六年级的升学压力。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加上我们学生的家长素质较高,比较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家庭的条件较好,大多数孩子家里都有电脑,能上网,有相机,有摄像机。家长从事的行业种类多,在单位担任重要的职务,可利用的资源很丰富。为了整合这一丰富的资源,便想到了让学生去了解生命的起源,在生命起源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成长的历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二)活动目标设计
(1)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关爱生命与健康,懂得“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损之”,强化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归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合作完成任务、分享成果与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 促进同学们与父母的情感沟通,通过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知道孕育生命的艰辛,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5) 、活动成果的展示,发展了各学科的知识与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方案设计
设计活动方案时,我们考虑孩子的年龄还小,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孩子的安全十分关注。为减少给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带来的压力,活动的类型主要采取课题探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活动计划:
活动的过程 活动时间 活动的内容 预期目标
确定主题
第二周至第三周 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想知道的问题
自由分组,准备进行活动 提起学生的兴趣
了解人体的奥秘 第四周
至
第五周 1、分组调研问题:我从哪里来?人体结构知多少?人类得以生存的条件知多少?人类疾病知多少?
2、填写收获或感受 珍惜生命,激发自我保护意识
制作成长相集 第六周
至
第八周 1、了解相片背后的故事
2、制作相集
3、修改整理相集
4、展示作品 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了解成长的故事 第九至
第十一周 1、询问生命中的"第一次"
2、分组了解人的姓名,
3、撰写活动记录或调查报告
4、 请家长写成长寄语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
感受母亲的艰辛 第十二周
至
第十六周 1、 在裤袋里放鸡蛋,感受母亲的艰辛
2、 为母亲分担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
3、寻找有关赞美母亲的诗歌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