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说
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
红气球折射出的是教室里的朗朗书声,是操场上的奔跑和欢笑。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这窗前的红气球,使科利亚的心离开了“真没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伙伴身边。科利亚“高兴地笑了”。
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当同学们读着这篇课文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被这“窗前的气球”深深地打动。他们可能会说“友谊万岁”,可能会说“科利亚你快点好吧”,可能会问“米沙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在想出这个办法之前,他们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童心无价。课文给我们捧出了一颗颗活泼、灿烂的童心,老师们在教学时,要融入到学生和课文中去。
二、学习目标
1�比鲜�7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3�倍�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你周围的同学吗?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你猜一猜你的小伙伴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探望你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个小朋友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是怎样探望他的。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勾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自制生字卡片采用多种形式认记生字。同桌互相抽认生字条,不认识的作上记号。或用游戏的形式认读识记。
(三)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并在不懂的地方画“?”
2、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3、归纳学生不懂的地方
4、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痹诶识林刑寤峥挝牡母星椤�
提示:朗读第二段,要重点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的心情。
朗读第四段,注意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划脚”这两句话蕴含的感情。
朗读第五段,要细心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他也许是被“可爱的小脸”逗乐而笑,也许是为米沙的“创举”而会心地笑,也许是对同学们特殊的问候方式而感激地笑,也许是忘却了病房里的孤单开心地笑……同学们要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讨论,在读中去体会。
6、 重点围绕下面问题进行朗读、感悟。
(1)窗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学们通过这个气球,想对科利亚说什么?
(3)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心里会想什么?
7、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注意学生试读和教师范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指多名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科利亚的同学,你会怎样做?你会在气球上写上什么话?
(五)实践活动
1�卑凑湛挝闹械墓适虑榻冢�演一演。也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改编,比如,用其他办法看望科利亚。
2�逼�球的妙用。发挥想象,说说气球还有什么巧妙的用处。
(六)、学习写字。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户:独体字,点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上,要注意方框不要写得太大,最后一笔竖 撇要立起来。
亚:中间是两竖,两边的点和撇要向上。
周:中间的上面是“土”,不是“士”。
病:注意介绍病字旁及其写法。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七)、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题“读读写写”。
2、读句子,将“可爱的”“高兴地”作比较:“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3、请学生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写句子。
(八)、拓展:
小组为单位自由说说说自己周围同学之间的真情故事。
(九)、教师小结:
希望大家真心相待,学会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哇!
四、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最大的收获是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都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大家在怎样表达自己对科利亚的关心问题上情绪甚是激动,同学们都懂得了如何珍惜友情的道理。不足之处是在让学生实践表演时还要给他们的空间大一些,少约束。
《窗前的气球》教学案例
引言
教师,不是诗人,胜似诗人;不是演员,有演员的表演才能;不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思索;不是将军,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具感召力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人员,有时会让学生的心空中充阳光,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有时也会因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而使学生心中充满乌云,影响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矛盾与对立的关系,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效果。
一个好教师,除应具有博学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宽容之心外,还应有在课堂中得体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机智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师生关系和谐亲密起来。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是专业的学科技术,也是机智的艺术。
背景:
《窗前的气球》讲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天真活泼的科利亚因患有传染病而被医院隔离治疗,躺在床上的科利亚是多么的孤单,多想飞到伙伴们的身边一起去感受那朗朗的书声,一起去操场奔跑、去欢笑。心有灵犀的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利亚的孤独,给他送去了一个飘着的气球,气球给科利亚带来了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谊,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这是一篇面向孩子们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在上这节课时,我先创造了孤单可怜的氛围同学们也很投入的进入到文本中去感受主人公科里亚。可是就在大家为科里亚的处境感同身受时,有个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科里亚不孤独不可怜。”说话的正是我们班的一个后进生刘展飞。刘展飞在班里的表现平时就不怎么样,总是喜欢跟老师唱反调,学习更是让老师头疼。可是现在这节课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人物的情感。我告诉自己不能责骂他,不能生气,绝不能中间喊停否则我前面所有的情感调动都功亏一篑了。可是他的话一出口同学们就被他吸引了,四十多双眼睛看看他又瞧瞧我,还有些同学也跟着瞎起哄等着瞧热闹。成败在此一举。
于是我装作很不解地问他:“哦,看来你有什么高见是吗?”“是的。”他颇有些得意地说。我接着说:“但是我们说过有意见有问题都应该要怎么样呢?”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红了脸。我知道我的话已经起到了批评作用。马上又把话锋一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是勇敢的表现,说说看你的高见是什么呢?”这下他又来了精神说:“我不认为科里亚孤单,可怜。他生病了就不用天天来学校上课,也不用写那么多的作业,多好啊!”果然是出于心里话呢。于是我说:“是的,他是不用每天来学校了不用写作业了,可是他每天在一起玩耍的同学们呢,他的好朋友呢,他最喜欢上的体育课呢?他还能见到吗,他还可以上吗?”同学们大喊不能,他似乎觉得有点理亏了,可还是觉得有点不甘,那他可以和医院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啊,这时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了:“他得的是传染病,不能到病房外面去,只能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其他同学也都一一举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课堂就在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过程中变成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真的是错了。同学们也都更深刻地感受到科里亚的孤单。最后我说:“是啊,同学们很多事情我们应该全面地去考虑,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通过朗读和想象去认真地体会去感受。”
反思:
从这节课的体验中,我获得了这样的一些感受: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全文的灵魂。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科利亚寂寞的语句。再抓住科利亚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通过这只气球来引出文本,从而达到引导出文本的主旨,友谊之情。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同学们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平和地对待课堂突发事件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遇到的,解决突发事件,不能意气用事,不能用情绪代替理智,那样会使得其反,我们应本着对学生要有爱心、有宽容之心、更有耐心的原则进行处理,这样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机智而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更能增进师生和谐关系。
三、机智地利用课堂冲突,反而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课堂教学中,出现课堂冲突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机智地合理地利用课堂机智。聪慧的老师不仅能合理地处理课堂冲突,反而能够利用课堂冲突。通过对课堂冲突的解决,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旨,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