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对象和数额有所不同,但在刑法程序上基本一致。集资诈骗罪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资金,不构罪的数额较小;而诈骗罪针对特定个人或单位,数额较大可能构罪。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集资诈骗罪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无论哪种罪行,都会受到罚金的制裁。
法律分析
不属于。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用以集资获利的资金,包括金钱与财物。诈骗罪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即行为人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去实施诈骗行为并获取其钱财。处理上,两罪对构罪的数额存在差异:非法集资3000元不构罪,诈骗就有可能构罪。但两罪都触犯刑法,在程序上基本一致。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延伸
非法集资行为的法律界定及其与诈骗的关系
非法集资行为是指以非法手段或方式,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超出批准范围,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非法集资行为被视为一种经济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诈骗行为相比,非法集资行为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诈骗是指以欺骗、隐瞒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涉及到直接的欺诈行为。虽然非法集资行为可能涉及欺骗成分,但其主要特点是非法募集资金,与诈骗行为在手段、目的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非法集资行为与诈骗行为在法律界定和刑事责任上有所区别,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叉。
结语
综上所述,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在对象、构罪数额和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属于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非法集资行为是一种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而诈骗是指以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虽然二者在性质上有所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对于这些经济犯罪行为,我将竭尽全力提供专业的法律编辑支持,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九条 (删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证的;
(三)骗取信用证的;
(四)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