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一般不适合报警处理,而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在民事诉讼中,举证期限由被告提出答辩、法院发出举证通知书,并可由双方协商一致或法院指定。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证据,如有困难可申请延期。
法律分析
一、民事纠纷可以报警处理吗
发生民事纠纷,可以报警,但我告诉你了,即便报警,一般情况,警察是不处理民事纠纷的。因为公安机关不能介入民事纠纷,否则就是违法,因为公安机关主管的是治安或者刑事案件。一般警察会建议你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去解决。
二、民事纠纷有哪些解决方式
1、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2、调解。由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情、理、法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让步,最终化解矛盾。
3、仲裁。所谓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制作一定法律文书平息冲突的方法。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诉讼。诉讼即老百姓所讲的“打民事官司”,是一种典型的公力救济形式,这种公力救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强制性,因此,国家往往要对诉讼的主体、程序、制度等做出严格的规定,诉讼也是国家处理民事纠纷的最有效也是最后的手段。
三、民事纠纷举证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
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结语
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在选择解决方式时,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同时,民事纠纷中的举证期限也有明确规定,被告应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答辩,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如有特殊情况,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通过合理选择解决方式和遵守举证规定,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民事纠纷,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