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单位可否开除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然而,寻衅滋事罪涉及的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单位不可解除合同。只有法院判决有罪后,单位方可解除。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将被没收保证金,并根据情况责令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或采取其他措施。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由于取保候审申请需要相关部门批准,成功率较低,建议犯罪嫌疑人家属聘请有经验的律师代为申请。
法律分析
一、取保候审单位可能开除吗
1、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寻衅滋事涉嫌寻衅滋事罪,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只有法院定罪量刑做出有罪判决才属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的后果
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注意:被取保候审人取保期间重新犯罪的:①暂扣保证金;②故意犯罪的,没收保证金;过失犯罪的,退还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的期限
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由于取保候审的申请是否能得到批准,是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负责人决定的。所以,目前我国取保候审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因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最好聘请有经验的律师代为申请取保候审。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单位对被取保人员的职位有权解除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取保候审单位在特定情况下有权解除被取保人员的职位。取保候审是一种法律措施,旨在保障被涉嫌犯罪的人在案件审理期间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免于法律制裁。如果被取保人员在取保期间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且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取保候审单位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其职位。然而,解除职位必须依法依规进行,需要确保程序合法、公正,遵循相关法律程序,并确保被取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因此,取保候审单位在解除被取保人员职位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并确保合法性和合理性。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对于寻衅滋事罪的取保候审人员,只有法院判决有罪后才可解除合同。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可能导致没收保证金,并根据情况责令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监视居住或逮捕。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取保候审单位解除职位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确保程序合法、公正,并保护被取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取保候审单位在解除职位时应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