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反强制性规定等。根据规定,合同无效的标准是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失事实、行为导致合同无效、相应过错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无效合同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以签订的合同无效以什么为准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注意: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
(二)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三)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五)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六)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
(七)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另外,根据《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因此,主体不合格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三、合同无效后的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合同无效后的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一方当事人存在损失的事实。
2、行为人实施了导致合同无效的行为。
3、行为人存在相应过错。
4、损害结果与过错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结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对于合同无效的情况,需要满足损失事实、导致无效行为、相应过错以及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等构成要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五条 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