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缓刑期间犯新罪,数罪并罚时,不能判拘役,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决。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发现前罪未判决的,也应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并执行刑罚。
法律分析
在缓刑期间犯新罪,数罪并罚,不能判拘役。缓刑期间,再犯新罪的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决,缓刑一般是三年以下,又犯新罪,赎罪并罚,显然要高于拘役的期限,刑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刑法》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拓展延伸
缓刑期间能否去市里工作?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和刑罚执行完毕后,在五年以内,不得从事法律规定的特种作业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取得许可才能从事的工作。因此,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要遵守这一规定,不能去市里工作。
然而,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以参加劳动。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可以参加劳动。但是,需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接受监管。因此,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以去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事劳动,但需要遵守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以参加劳动,但是需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接受监管。在缓刑期间,不能去市里工作。
结语
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和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缓刑期间犯新罪或发现前罪未判决的,应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决。因此,对于在缓刑期间犯新罪的情况,不能判拘役,而应根据新罪的情况来决定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社区矫正对象符合刑法规定的减刑条件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社区矫正执行地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并将减刑建议书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社区矫正机构的减刑建议书后三十日内作出裁定,并将裁定书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四条 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对未成年犯、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加强法治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职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五章 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保障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法庭秩序和审判权威。对妨碍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