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了司法鉴定人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选择顺序,医疗损害责任原则适用过错责任,患者只需证明医疗机构存在三种情形之一,即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但医疗机构有权提出反证。
法律分析
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依下列顺序遵守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2)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3)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不具备前面三项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可以采用所属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
应当说明的是,在上述标准中,鉴定依据是依次选择的。即,有国家技术鉴定标准和规范的,适用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按照司法鉴定行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鉴定;如果没有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按照专家们认可的标准和规范鉴定;如果专家们认可的标准和规范也没有的,则按照受理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自己制定的鉴定标准和规范进行鉴定。
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
《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是说,医疗损害责任原则上适用过错责任,即由原告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才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诊疗行为专业性很强,患者可能并不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令其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行为过程中,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难度很大,为此,《民法典》规定了三种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患者只要能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具有任何一种情形,即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具有过错。三种情形是: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这三种情形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时,医疗机构有权提出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该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结语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明确规定了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时应遵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首先应依据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其次是司法鉴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再次是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标准和规范。如果以上三项都不具备,可采用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定的技术规范。至于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根据《民法典》,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过错时,应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可通过推定医疗机构的过错来证明其责任,包括违反相关规定、隐匿或拒绝提供病历资料以及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形。然而,医疗机构有权提出反证,证明自身无过错或过错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六)对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六章 健康促进 第七十七条 国家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卫生管理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持续符合国家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