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检验》实训总结食品检验实训总结
xx年上学期《食品分析与检验》实训总结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学校食品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训教学,加深对所学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设备的基本操作,具备基本的分析技能,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大纲和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教学计划,本期食品0931班于本学期第十六周开展《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实训教学。实训地点在第二实训楼611,实训指导老师为张春霞、陈红梅老师。
本次实训内容:本课程的实训内容与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证相结合,根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的产品分类及申证单元、生产企业必备的生产条件、产品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判定原则等内容,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进行以下的训练,以达到食品检验员岗位职业的要求。
本次实训教学每班分为11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内容及安排如下: 时间 实训内容 重点*难点 地点 节数 周一 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列出测定样品时所需试剂、仪器用具 ___及用量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教室、 图书馆 6 周二 感官指标的测定 掌握所选项目的感官检验项目,配制理化检验所需的试剂 实验室 6 周三 理化指标的测定(一) 掌握蛋白质、脂肪、亚硝酸盐、亚硫酸盐、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实验室 6 周四 理化指标的测定(二) 测定氯化钠、总糖、甲醛、铅的测定方法 实验室 6 周五 实训总结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论文撰写的能力 实验室 6 通过这次实习,学生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使本专业的学生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有了更进一
步的了解,知道了本专业在以后的就业中能从事那些主要的行业; 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在校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素质能力。
2、通过对各种食品亚硝酸盐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亚硫酸盐、甲醛、二氧化硫、茶多酚、酸价、过氧化值、氯化钠、还原糖等的测定,使学生熟悉不同食物中不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加熟练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
4、有些同学是对市售的不同加碘食盐、白砂糖等进行了品质评定,这些实训项目的设置以学生的兴趣和自己所关注的食品为检测对象,更激发了同学的实验兴趣,实验过程都比较积极,同时,有些实验项目测定过程的需要,同学牺牲午休时间以及利用周末时间一直投入的做实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为学生在半年后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3、本次实验报告是以论文的形式完成的,学生表现都很积极,写的也是初具规模,收到了预期成效。
总体来说,本次实训对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扩大、专业意识的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是比较大的,但在实训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1、有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组织纪律还不够严格。2、有些学生自己不动手操作,个别同学在实训期间比较自由。3、有些学生操作不规范,随心所欲。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训中将克服;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参加际训教学; 明确实训的主要目的,以便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收获更大。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说明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
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学结合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获取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开拓创新等综合素质。
2.课程主要特点 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学结合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获取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开拓创新等综合素质。
是食品类专业职业技能的培训教程。
3.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样品的准备及结果的数据处理; (2)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等的基本原理。
(3)掌握阿贝氏折光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技术。
(4)掌握食品中水分、酸度、脂肪、蛋白质、还原糖、总糖、淀粉、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苯甲酸钠、糖精钠、亚硫酸盐、食品中微量元素砷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5)了解食品中有害物质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原理。
课时计划分配表 章次 课程内容 课时 总时数 讲授 实验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技术 8 4 4 第三章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程序 2 2 第四章 食品的物理检验法 16 8 8 第五章 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 54 24 30 第六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6 2 4 第七章 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6 2 4 第八章 食品中常见有害有毒物质的测定 2 2 合计 96 46 50 4、先修课程及相关要求 普**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
二、课程教学与学习要求 1、教学安排 本课程教学内容由理论及实验两部分组成。本课程课内学时为96课时,共6学分,在第4学期开设等。
2、 教学方法建议 3、教学实施计划(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例如: (1)课堂教学 (2)作业及评改:每学期共有四次作业和一次阶段性测试,五次平均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0%,平时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占10%。作业内容与形式及测评方式由系教研室结合指定教材内容确定。
(3)实习实训。
教学进度 周 次 时间 授 课 章、节 教 学 内 容 摘 要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实习实验 作业布置 (校历) 1 第1章 1.1 1.2 1.3 1.4 绪论 食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食品分析的内容和范围 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国内外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发展动态与进展 2 有 第2章 2.1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2 有 2.2 样品的预处理 2 有 2.3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分析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二、有效数字及其处理规则 三、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四、提高分析精密度的方法 2 有 2 实验一 0.1mol/l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4 有 实验二 牛乳酸度的测定 4 有 3 第3章 3.1 3.2 3.3 3.4 3.5 食品质量的感官检验 概论 食品感官检验的种类 食品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 感官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感官检验的应用 2 有 第5章 5.1 食品一般成分的检验 水分的测定 2 有 实验三 全脂乳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4 实验报告 4 5.2 灰分的测定 一、
概述 二、总灰分的测定 三、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4 有 实验四 面粉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4 实验报告 5 5.3 食品中酸类物质的测定 一、概述 二、酸度的测定 4 有 实验五 汽水中总酸及ph值的测定 4 实验报告 6 5.4 脂类的测定 8 有 7 5.5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8 有 8 5.6 5.7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维生素的测定 8 有 9 实验六 麦乳精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8 实验报告 10 实验七 水果硬糖中还原糖的测定 8 实验报告 11 实验八 豆乳饮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8 实验报告 12 第4章 4.1 食品的物理检验法 密度检验法 一、密度与相对密度 二、液体食品的组成及其浓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 4 有 三、液体食品相对密度的测量法 1. 比重瓶法 2. 比重计法 3.液体比重天平法 2 有 4.2 折光率检验法 2 有 4.3 4.4 4.5 4.6 4.7 一、折光率 二、食品的组成及其浓度与折光率的关系 常用的折光率 旋光度检验法 一、偏振光和旋光活性 二、比旋光度及变旋光作用 三、旋光计 黏度检验法 液态食品色度、浊度的测定 气体压力测定法 固体食品的比体积 13 实验九 实验十 1. 密度计的使用 2. 液体比重天平法测定油脂的相对密度 3. 液体比重天平法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 4. 阿贝氏折光计的使用 8 实验报告 4、课程学习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 2.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食品检验工中级) 三、课程考核和评价说明 1、考核对象: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及加工专业学生 2、考核方式: 理论(笔答)与操作技能(实际操作) 3、考核依据: 国家职业技能教学大纲要求 4、考核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国家职业技能食品检验工(三级)要求, 5、命题原则: 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教学大纲命题原则 6、试题结构: 判断正误、单选择题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