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作者:王莹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3期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一种方法。而课外阅读则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形下自己独立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内时间有限,课外才是学生大量阅读的大舞台。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初步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促进阅读
怎样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使阅读成为自身的内在需要呢? 1.渲染气氛,乐在其中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我努力在班级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先是在班级里开设一个小小图书角,我和孩子都把喜欢的书放在图书角,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提倡资源“共享”。然后在班级里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且定期更换,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等,还在教室里开设一面“阅读墙”,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读书心得,都在墙上展现,以便互相交流。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能不受感染吗?而且每天我一定第一个来到教室,打开电脑选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告诉先来的孩子,自由阅读。慢慢的孩子们进了教室便会畅游书海,教室里只听见翻书的沙沙声。我经常会察言观色,及时表扬那些被书深深吸引住的孩子。学生会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 2.师生共读,情感共鸣
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早读时间,我还会手捧心爱的书,坚持陪读。而且率先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磁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二、推荐阅读,感受经典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样不至于学生误入歧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因势利导,探究阅读
学生在课本中学到了相关知识,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些课文是节选了原著的部分内容在课内学习,事情的来龙去脉无从知晓。这对于好奇心强的少年儿童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们为了自己弄明白,定会阅读该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了《草船借箭》,我引导学生们读作者的原著《三国演义》,从中他们真正了解到了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发展,故事情节的变化等等,使他们对作品有了整体的认识,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从而走进名家,走进名著,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经典的快乐之中。
2.因人而异,个性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学生的个性在生活中表现比较明显,教师要善于发现个性特点,根据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才能生发兴趣。比如:文文静静的女生,可以读读《红楼梦》,淘气的男孩看看《水浒传》。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喜欢美术的孩子则让他们更多关注《毕加索》、《凡高》。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因为,“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奋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与时俱进,时尚阅读
孩子也喜欢流行,喜欢时尚。贴近孩子的,特别是关于科幻的,童话故事的,往往是他们的首选。其实名人传记可以培德励志,童话故事则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科学幻想亦可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近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暇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也应成为推荐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我给学生推荐过类似的书目,也为他们读过《哈利·波特》的精彩片段,因为这样的童话经典能够让孩子心中充满美好的幻想、天真的童趣、正义的力量。 三、搭建平台,分享乐趣
阅读经典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往往会三分钟热度,最后不了了之。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把活动引向深入,我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1.读书交流会——展示的舞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学者认为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用读书交流会来检阅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持久保持,还能深化阅读的效果。学生在阅读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解读经典,实现了自我与文本的对话。而交流则是完成对文本的再度理解和超越,甚至是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我们的读书交流会形式多样,有时是好书推荐名著导读,有时是对同一本书的探讨,有时则是童话剧表演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越来越活跃,而且语言也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滋味。阅读的幸福感也在慢慢膨胀。 2.活动与竞赛——习惯的桥梁
小学生对参与竞争的热情特别高涨。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乐趣,进一步增强阅读的信心与兴趣。我们学校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经典诵读表演”“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读书辩论赛”等活动,而且班级里也常组织“读书名片展览”“读书明星评选”“诗词诵读大王”等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幸福。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活动,最后都要给学生戴上“高帽子”,让他们的阅读激情得到激励和鼓舞,使经典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