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干姜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88 内蒙古中医药 干姜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康宜兵 摘要:干姜附子汤原方主治肾阳虚而烦躁。笔者采用寒热辨证法,以干姜附子汤合方治疗发热、泄泻、产后恶露不尽、胃痛等疾病,取 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干姜附子汤;扶阳法;寒热辨证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 5)05—0088—02 干姜附子汤方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 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子10g、熟附子20g(先煎)、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6g。 按:《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 原方主治肾阳虚而烦躁,出现夜间烦躁、脉沉细等症,治疗用附子、 干姜急救回阳。《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认为“阳气大伤,阴寒内盛,虚  ̄JJ#t-扰,町发烦躁……干姜附子汤与四逆汤相类…”【1]。现代医学研 究干姜附子汤可迅速使离体蛙心搏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增强[21。 药理实验表明,干姜与附子相伍可改善冠脉血流量,加快心率,改 善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干姜可明显拮抗附子对心脏的毒 性、减少心肌能量需求,达到回阳救逆的目的目。展海霞等发现,附 子与干姜配伍可以加快心力衰竭大鼠的心率、升高左心室内压、提 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改善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 学的变化,有明显的抗心力衰竭作用 。笔者在临床上,很少单用干 姜附子汤,但辨证后与他方合用,收效显著。 1产后发热 何×,女性,28岁,产后25d。流涕,咳嗽,发热,最高体温达 39 ̄C,曾往就医,拟诊外感风热,投以APC、银翘散加减,并冰敷头 部等物理降温,热不退、更甚,阴道流血,恶冷添衣,脉浮大。予荆防 败毒散合干姜附子汤加减。处方:荆芥10g、防风10g、茯苓10g,川 芎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桔梗10g、枳壳10g、熟附子 20g(先煎)、干姜15g、青天葵15g、藕节30g、阿胶15g,共3剂。热 退,鼻涕减,阴道出血减少,守上方加阿胶lOg(烊化),以滋阴血,共 3剂,精神复原。 按:产后出血,阴血亏虚,阴损及阳,加之外感风寒,按六经辨 证当属太少两感。《伤寒论》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当投以辛温解表,如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 附子细辛汤之类。又云“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 在骨髓也”,患者欲添衣、高热,此假热而真寒,阳虚不能固摄,故见 阴道出血。故治以辛温解表,拟方荆防败毒散合干姜附子汤加减, 其中荆防败毒散以解表散寒,附子、干姜以温阳统摄。 2产后恶露不尽 邱XX,女性,23岁。产后25d。阴道出血,夹有血块,西医予大量 补液、维生素K,、止血敏等治疗未效。患者面色苍白,畏冷,口不干, 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拟方当归补血汤合干姜附子汤加味。处方:熟 附子20g(先煎)、干姜15g、阿胶10g、北芪50g、地榆炭15g、姜炭 15g、当归炭15g、仙鹤草15g、藕节15g、岗稔根30g,共6剂。血止。 按:《胎产心法》云:“产后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 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妇人产后恶露,多属气 虚、血热、血瘀,治疗以补虚和祛瘀,如桃红四物汤、胶艾汤等。该产 妇气损及阳,不能回摄。阴得阳始生,故治以温阳益气,养血化瘀止 血为法,方中予熟附子、干姜温阳,黄芪益气,阿胶、当归养血,地榆 炭、仙鹤草、藕节J卜血。 3泄泻 潘×,86岁。反复腹泻10余年,再发1周。10年前曾在直肠癌 手术。大便色黄如水样,日10余次,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患者曾多次症状反复,平素发作大便日3-5次,投以四神丸合理中 汤多即见效。此次先投不效,继以四神丸合干姜附子汤合理中汤, 服2剂,大便即止。处方:补骨脂10g、吴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 广东省广州市巾医医院(510000) 2015年2月14日收稿 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 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脾肾阳虚则不能腐熟水谷而下利清谷,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气虚衰则全身脏腑无以温养 充实,气血无以滋生,故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亦为阳虚阴盛 的表现,故以健脾补肾为法。 4消渴 徐×,女性,67岁。有糖尿病史10余年,形体肥胖,6月天畏冷, 手心出汗,小便频,口干,喜热饮,舌淡胖边有齿印,脉浮大无力。查 微量血糖28mmol/L。予黄芪40g、熟附子20g(先煎)、干姜20g、防风 10g、淮山药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牛膝10g、菟丝子10g、天 花粉20g。 按:从阳虚论治消渴病首创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 利淋证》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 之。”后世医家多以阴虚燥热立论,不外肺燥、胃热、肾虚。《临证指 南医案・三消》云:“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 津涸热淫而已。”临床治疗消渴,多偏执阴虚燥热之说,固泥于滋阴 清热之法,反不知消渴阳虚者亦不少。《景岳全书・三消干渴》云: “消证有阴阳,尤不可不察……凡此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阴虚,是 皆阳消之证也。至于阴消之义,则未有知之者。盖消者,消烁也,亦 消耗也,凡阴阳血气之属日见消败者,皆谓之消,故不可尽以火证 为言。”本病迁延日久,水精下泄,必致肾源枯竭,阴损及阳,肾阳不 足,命门火衰,火不蒸腾,液不化气,从而出现一系列阳气虚衰之 症,如口渴多饮、尿频量多、舌淡胖有齿印、脉浮大无力等。故治以 温阳益肾为法,拟方右归丸合干姜附子汤加减。 5胃痛 李X, 性,64岁。因反复胃脘部隐痛不适4月余,反酸l0余天 就诊,头胀、视物模糊,听力减退,大便糊状,日2 3次,精神欠佳, 困倦欲睡,进食后明显,自觉四肢凉,舌淡苔白脉弦。诊断:慢性胃 炎,脑梗塞,肝功能异常查因。先投以柴胡疏肝散不效,继予附子理 中汤加味。处方:制附片10g、干姜10g、肉桂10g、党参15g、白术 10g、炙甘草6g。 按:胃者,仓禀之官,腐熟水谷,以通降为用。肾为先后天阴阳 的根本,。肾阳虚亏,不能温煦中焦,脾胃虚寒,寒凝血脉,发为胃痛。 故治以补肾温中健脾为法。 4讨论 真阳是生命之源,如自然界的太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 说:“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若天与 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张介宾云:“可见 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素问》:“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伤寒论》:“病有发热 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辨寒热是辨阴阳属性 的关键,也是临床辨证的切人点和归纳病情的要点,具有方法学的 重要意义。明代著名医家郑钦安以阴阳为纲的理论作根基,他在自 序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 于识阴阳。”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说:“最可怪者,近之病家,好贵 恶贱,以高丽参、枸杞、虎胶、阿胶、制地黄、鹿茸等品,奉为至宝,以 桂、麻、姜、附、细辛、大黄、芒硝、石膏等昧,畏若砒毒,由其不知阴 2015年5月 89 阳虚实至理,病之当服与不当服耳。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 后虚损,阴损及阳;或脾虚及肾,脾肾阳虚;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无奈今人之不 如是辨证施治,收效颇佳。 讲理何。”时过境迁,比照今日之医风,见口干、饮水多、咽痛等症, 参考文献 即苦寒清热,致寒邪冰伏,缠绵难解。李可老中医说:“人身皮毛筋 【11陈明,张印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43. 络、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阳虚者十占八 【2】王嫣,彭芳,赵云华.干姜附子汤对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流动 九,阴虚者百不见一。寒湿为害,十占八九。”故临症一定要注意辨 力学的影响lJ1.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5(32). 别是否真寒假热。口干不一定是热,如口喜热饮、则属寒;患者喜凉 【3】奚丽君,陈卫平.附子与干姜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研究概述叭 饮,不一定是热,如饮热胃脘不适、则属寒;患者咽干不一定是热,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9):608. 如少阴虚寒证亦有咽痛,不可不知。 【4】展海霞,彭成.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IJI. 笔者以阴阳寒热辨证为纲,上述病患或少阴里寒兼表寒;或产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1):42. 复方胆草烫伤油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李海波’程德利 摘要:目的:制备复方胆草烫伤油并观察其l晦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传统制备方法油炸法制备;用薄层色谱法对五倍子进行定性分 析;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该制剂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对水火烫伤I度、Ⅱ度治疗有效率90.10%。结论:采用传统工艺制备 搽剂,质量可控,疗效确切,满足医院临床用药需要。 关键词:复方胆草烫伤油;制备;薄层色谱鉴别法;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5)05—0089—01 底潮湿,呈均匀红色,水疱明显。b深Ⅱ度: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 复方胆草烫伤油系我院名老专家陈火树先生通过长期临床实 践总结的经验方,疗效显著,作用安全、稳定,为我院品牌中药制剂, 现医院制剂批准文号为鄂药制字Z201 12543。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 证明它对I度、Ⅱ度水火烫伤疗效是可靠的,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 迎,今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制药设备及材料 不锈钢耐热容器;加热燃气灶具;复方胆草烫伤油处方药材 (购自安徽毫州市千草药业有限公司);没食子酸对照品(来自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无,揭去表皮,基底干燥苍白,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③Ⅲ度(焦 痂):感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后 可见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 4-2治疗方法:外用,用干净小毛刷涂擦患处,2h一次。水泡用一次 性注射器吸干水分,注意不要揭去皮痂,让其自然脱落,否则易感 染。对Ⅲ度烫伤应配伍其他抗感染药物治疗。 4.3疗效评定标准:水火烫伤的疗效评定标准 :①治愈(95例):全 身症状消失,创面愈合。②好转(87例):全身症状消失,创面未完全 2处方与制备 愈合。③未愈(2o例):全身症状未见改善,创面感染不能控制。 2.1处方:龙胆20g黄连20g黄柏20g地榆40g白及20g五倍子 4.4结果:I度、Ⅱ度水火烫伤治疗的有效率为90.10%。 20g紫草20g白芷20g刘寄奴20g当归20g生地黄40g甘草20g优 5讨论 质麻油1500g。 水火烫伤是因热毒之气炽盛,腐烂皮肉,甚者火毒内攻可现不 2.2制备:以上12味,五倍子捣碎,紫草单放。先用优质麻油将除紫 同脏腑兼证,相当于烧伤。方中龙胆、黄连、黄柏大苦大寒,清泄燥 草外的十一味中药饮片置不锈钢耐热容器中浸泡24h,然后加热至 湿,泻火解毒,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共取清热、泻火、解毒之功为 沸,文火煎炸,不断搅拌,炸至黄柏呈黄棕色,白芷呈黄色,生地黄 君药;地榆苦寒泄降,味酸收敛,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 变焦枯时,将紫草投入油锅中微炸至枯焦。停止加热,过滤去渣,滤 妄行,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白及甘涩质黏,苦寒清 液静置12h以上,取上清液,即得。 泄,善消肿生肌,治烫伤外用能促进创口愈合;五倍子酸涩收敛,寒 3质量控制 可清降,善止血,收湿敛疮;紫草甘寒清解,善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3.1性状:本品为紫红色至红棕色油状液体;具麻油香气。 共取凉血消肿、收湿敛疮之功为臣药;白芷辛温燥散,芳香走窜,能 3.2鉴别【lJ:取本品30mL,加水提取两次,每次40mL,分取水层,蒸 燥湿止痛,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疡;刘寄奴辛散苦泄,芳 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食子酸对照 香温通,善破血化瘀而止痛;当归甘温补润,辛温行散,善活血止 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 痛,为外、伤科消肿疗疮常用;生地苦寒清泄,既善清解营血分之 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 热,又善滋阴清热而生津;共取活血化瘀止痛,养阴清热之功共为 液各l0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酸乙 佐药;甘草生用平而性凉,能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为使 酯:甲醇(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 药。辅料麻油既为赋形剂,也具有药理作用,其性凉,具清热解毒、凉 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血止痛的功效,能保护血管;富含维生素E,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延缓 衰老的功能;同时,它是一种促凝血药,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 按君臣佐使遣药组方的原则精 3.3检查『l】:应符合搽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 出血性体质有一定疗效。综观全方,部附录I V)。 心配伍,融泻火凉血、消肿止痛、收湿敛疮、脱痂生皮之功为一炉, 4临床应用 用于小面积I度、Ⅱ度水火烫伤治疗的效果显著。 一的荧光斑点。 4.1临床资料:选择临床病例,2008年6月一2013年12月本院门诊 病例。水火烫伤202例,年龄4~66岁。病例选择依据目:有明确的沸 水、火焰等损伤史可查。按三度四级分类法,记录烧伤深度及百分 比。①I度(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皮干 燥。②Ⅱ度(水泡):a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疱,基 湖北省云梦县中医院(353000) 通讯作者 本方剂疗效确切,均为易得常用中药材,制备工艺简便易行, 可以保证稳定可靠的质量,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不足之 处是不易清洗,易污染衣物。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10:62,附录I V.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146—147. 2015年2月21日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