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变形监测考试总结 名词加问答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A 变形监测考试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2.变形网:由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网

2.垂直位移:变形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沉降 沉陷) 3.观测点:在变形体上具有代表性的点。 4.变形分析:对野外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找出真正变形信息和规律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变形观测必要精度是如何确定的,试举例说明。

解:对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的需要还要与现实可能性 位移量的大小 变形发展趋势 季节变化以及建筑变形的特点等因素有关。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为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我国把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精度指标。

2.如何提高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精度。 a 提高观测仪器精度 定时检查仪器

b固定观测人员仪器,选择最佳时间环境观测 c固定水准视线 要和以前观测路线相同 d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 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 点位要稳

定 所 观测的环境要一致 观测路线 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e 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 3.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解:以变形体的主轴线或是平行主轴线为基准线,过基准线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每个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变形就是水平位移。 三:问答题

1,双金属标作为基点的工作原理?

解:双金属标作为工作基点的原理是一般是 铝 是钢的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关系 作为双金属标的钢管和铝管当双金属标温度变化时 当其长度相同 并处在同一环境下,钢的变形量大,铝的变形量小,通过这一差值来计算双金属标相对于根部基岩的变化来求得双金属标的绝对高度,作为测量或监测的稳定起算点。

2.无定向角导线测定水平位移基本原理?

解: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以曲线形的工程为例,在不同高程的变形体上设观测点,两端设工作基点;与常规的控制测量一样,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隔点测量,因为是无定向角导线,因此仅有边条件。观测出来的边长等于已知边长。

3.试论述变形观测的特点?

解:1.对同一标志进行重复观测得出数据,推理分析出变形规律的过程。

2.精度高 误差值与变形值是一个数量值

3.综合数据处理更加严密 例如广义平差 回归分析 函数模型统计监测等方法。

4.结合应用各种观测手段 例如水准测量 液态静力水准测量 导线测量 基准线法测量 前方交会法 5.多学科配合 例如摄影测量技术 GPS等技术 4.变形观测系统?

解:由基点、工作基点、观测点构成的观测系统称之为变形观测系统 四 综合题

1.请谈下变形测量的发展方向

解:1.观测手段方法更加先进会出现摄影测量 和自动化 2.在数据处理方法上 理论更加严密 例如广义平差

3.在计算机上的运用 例如观测现场的自动控制 自动观测 数据自动采集 数据处理与分析 成果保存 4.综上所述变形监测以后发展的特点会具有更加连续 实时 自动化 网络监控等特点。 2.计算题 解: ΔL=Li-L0 MΔL∧2=MLi∧2+ML0∧2=2MLi∧2 MΔL=MLi√2 MΔl=Δ/20=1mm ML= MΔL√2/2=0.707 Ma=ρML/s=(206265*0.707) /200000=0.707” B

1.水平位移:变形体在水平面上的位移,是不同时间内平面方向与距离方向,建筑物的

水平位移是指建筑物的整体平面移动。产生水平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及其基础受到水平应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地基的水平移动

2.基点观测:工作基点相对于基点的变形观测。 3.基准点:通常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 4.挠度: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 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

5.变形观测周期: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 周期的测量工作

6.测点观测:观测点相对工作基点的变形观测 无定向角导线观测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