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与物质经济硬实力宛如人之二条腿,不可或缺,有了文化的浸润,思想决策才能灵光通达,才能向纵深拓展而不失于一叶障目。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比经济的生命力更为恒久,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无不成为现代人怡情畅怀、益智开慧之典范,可见文化艺术有赖于经济基础的支撑,而经济基石则依艺术成就之作用而彰显其价值。“
我们知道,人类历程也是从宇宙诞生及原始生态而至文明生态发展生化的。横看当今美国之快餐业几乎遍及全球,这一饮食现象与其说是美国经济实力拓展的产物,不如说是美国人之文化理念与商业运作整合之成功典范,此可谓美国文化与经济整合之成功个例。然而,论饮食文化中国远胜于外国。中国之饮食文化悠久,菜系繁富,堪称最识食晓饮的大国,然却未见像美国那样去开拓占据全球的餐饮店产业。可见我国经济实体缺乏文化渗透之自觉。真令人难以臵信,是否我们因文化传承太久、或因文化存量太繁富而熟视无睹,以致我们对文化之作用反而显得迟钝?美国的文化时空与中国比实在大悬殊了,然而建国不足300年的美国人却以其惊人之创造力、文化拓展意识以及非凡之想象力推广其文化“新产品”而征服世界。
用心地投入自然有好的回报,上列现象确可参悟出现在
国人之文化心态以及与他国之差距。美国人以其“新瓶”装中国之“老酒”而实现了文化、经济等跨越。我辈是否也该举起“它山之石可以功玉”之大旗而从文化、经济层面切实地征服他国一下,而非在面子层面上打转耗气呢﹖
我国传统的高华水墨画于今因继承光大乏力而难与西方油画抗衡,更有我们原本可以一峰独秀之书法艺术奇葩却有国内“专家”期待着接受西方美学构成而意欲改良应时以期与国际文化主流接轨,真乃匪夷所思天方夜潭! 中国文化的价值标准应由我们自己把握而不必迎合外国人的口味及评价标准。尽管美的存在应是有标准的,而不同类事物之评价标准应当由其自身根植之原生态文化标尺而定,削足而适履实非明智之举,而究其原因,则因今人对传统文化识之太少、知之太窄,更别论透彻地领悟传统文化。诚如明清红木家具及红木装饰工艺品那高古的文化气息以及取材深远之审美意趣堪称我华夏民族先民高雅之文化素养及温和人文诉求与原生态红木其深邃高贵历久愈见韵致之最佳融合,其高度与难度以及文化气息含量远非外国同类文化产品可比,足堪国人惠鉴。我们拥有丰富文化艺术奇葩传统资源难道不应依托某一载体而向全球拓展以望获益吗?
滕王阁则因王勃之《滕王阁序》而名冠古今。黄鹤楼因崔颢诗叹贫士失意却使李白登临后大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于上头”之以纵笔写意并得千古之奇之《黄鹤楼》
而名震天下、得意于今。岳阳楼则因范仲淹《岳阳楼记》文章而屡毁屡建延续至今。这里面所彰响之文化伟力足见古人对文化之崇尚。历史上曾经拥有之辉煌,而今多已灰飞烟灭,唯存废墟可供怀叹!然惟文化深藏人心,惟文章、艺术任凭岁月流动而历久更显质感与韵致并与人心共而鸣之,给人心灵以慰藉,供人行为以指南。
看如今,毒米、毒菜、毒牛奶,层出而不穷的悲剧现象无一不说明我中华文化中之温良层面已经出现严重的断裂或道德缺失,人心若已变坏则损人利己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必成家常便饭,那么一切也就坏了!而这确为社会和谐之天敌与障碍,因而重拾我华夏民族之道德文化迫在眉睫而势在必行。
文化的力量确实不能低估。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全球拼文化的世纪,曾记否?一部韩剧《冬日恋歌》轰动东亚,而日本首相欲睹影视明星裴勇俊而未果;从裴勇俊拒见日本首相之笑傲王侯现象也可作当代文化力量亦很强大于亚州之佐证,一个艺员凭自身气质与努力就能红遍亚太地区,可见文化力量之无处不在。一部《大长今》以动人画面敲启了我国人对中华文化如药食同源之记忆,而《大长今》“料理”之餐饮业也稍然见臵于我国城市餐饮中而大料其理,我们是否更应如其所为亦于他国之域“料理一下”以示我龙之传人光耀祖宗、不辱使命之勇气呢。“韩流”风行中国自然有其原
因。韩剧除以其引人入胜之情节和精湛演技以及主角气质佳取宠观众外,而更以一种旨在指向内在精神家园及图示传统伦理道德风尚的生存理念而抓住人心,其时常附着于剧情间的人文关怀使得乐意一而再地观赏。
人类要向未来发展,无论是为提高生产力或为提高工作效能,还是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期获取更多的附加值,更为提升生活质量,皆须读书、学习,从读书中获得前贤之经验,于学习中汲取他人之精华。然而,国人对就业后读书学习似乎缺乏兴趣,而其中代表着祖国未来之“天之骄子”们也都一就业则与读书、学习断缘,这太不可思议了!如此这般,何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并身教于子孙后代,何以提升国力而创建一流国家,如何对得起生命之于厚德载物之地球。借用苏东坡的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而文化之对人也如是。缺乏文化修养者,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很难通情达理,而得文化薰陶而有涵养者凡事则能观前顾后,且能将温和仁厚之人文素养投注于生活与工作中,其对人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成效所产生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共潜移默化而润物无声并得,不可不察、何乐不为之﹗然而,国人不重视读书,不正视文化之功用现象并非个例之与一域,如四大传媒集团之一、全球最大的出版企业贝塔斯曼浩浩荡荡进军中国读书市场而于十三年后之今天折戟溃退。可见国人读书力度之亟待推动。我以为文化对
个人、集体及至国家之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即使经济上去了、不远之将来也会因单足跳跃而出现失衡问题并难以为继。诚以为古代徽商之商而发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亦稳之举,堪称深谋远虑而可为今鉴。
我以为,用传统文化精华及美育提高当今国人素质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经济上来了,若文化跟不上,那必然是失衡的发展。文化与经济宛似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方皆不可!总之,我华夏民族曾经是文明之邦,我华夏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宛若夕阳箫鼓以成大势而不禁令人感伤。回顾历史, 每一个时代皆有文化精英引领时尚。春秋战国让人类历史有幸拥有《诸子百家》思想纵横交辉之荣耀。汉代则出现了书法艺术张力无限之壁观,晋朝则逸出了使人兴叹之“竹林七贤”之魏晋风度,大唐王朝则有令人神往之“吴带当风”之凝眸,宋代则横出了催人敬仰之“苏门学士”风骨,明朝也喜见有祝枝山等“吴中四才子”之风流人物。更有清代令人生命本体意识为之一震之“扬州八怪”现象横空出世。他们皆为华夏民族文化时空之星,照亮着各时代之精神家园,而今张嗓喊它一曲之一般歌手就能轻而易举地引领追星一族进入集体无意识场境而欢呼雀跃,可见文化之欣赏与接纳确以受众的质素为前题,因之方有高雅文化落一隅,浅俗吃四方之倒挂现象,有鉴于此,则我国人文化修养之拓展与提升,势在必行。
如今环顾四周,引领时尚精英又在何处。就现今而言:学力与识见深厚之文化大家已成凤毛之叹。因此,当下应当重估一切价值,拓展传统文化精华,构建新时代文化体系以应人类于二十世纪对中国角色之定位,让莺声蕙气取代尘喧物流,未来则会更加美好和谐。
总而言之,提倡文化软实力于我国之当下是非常及时,而很为必须的。我以为未来几十年是全球拼文化或进入文化经济运作的时代,若不把握时机,则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将失之交臂,因文化不仅是精神的更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韩剧《大长今》能带动韩国饮食向他国拓展就在眼前,同时文化是可以岁月留痕并潜存于人之意识中。因此,文化与社会发展之关系密不可分、相成相依,宜大力发扬而推广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