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鹅的故事》教学案
2011-05-16 15:00:35| 分类: 语文备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6《天鹅的故事》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读准有关生字的读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3. 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复述,并且学习课文的写法完成片段的仿写。 【学习重点】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编写文段序号、圈点勾画及批注。
2.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独立思考,通过深情朗读、讨论总结,认真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课文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
神奇壮观的场面。
【知识链接】
天鹅,又叫鹄,一种候鸟,形状像鹅而形体较大,全身白色,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脚和尾都短,脚黑色,善飞,吃植物、昆虫等,栖息于多芦苇的大型湖泊与池塘中。夏季,它们在北方生活;秋天,它们开始向南方迁徙,在那里度过冬天。
预习学案
1.我会读:好奇 湖畔 胸脯 颤动 沼泽 塌陷 边缘
结束 俄罗斯 寒潮降临 一无所获 转悠 清脆 窟窿 激动人心 2.组词
俄( ) 猎( ) 脯( ) 饿( ) 借( ) 捕( ) 3.根据要求填空。
近义词:扫兴——( ) 湖畔——( ) 反义词:胜利——( ) 扩大——( ) 4.深情朗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课文先写“我”在斯杰潘老人家做客,接着写老人回忆起天鹅破冰故事,最后写老人被可爱的天鹅感动,从此停猎。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
导学案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
2.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克噜——克哩——克哩”中你听懂了些什么?
3.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课堂检测
1.照课文内容填空: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 ),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在冰面上。
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 ),大约百来只,( )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 ),那样( )!
2.按照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V”。 (1) 斯杰潘老人不再打猎的原因: a. 他老了,眼睛看不清,不能再打猎。 ( ) b. 他被破冰的天鹅感动了,所以不再打猎。( ) c. 动物越来越少,他没有什么可打的了。( ) (2)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破冰,是因为:
a. 以最快的速度破开冰面,大家能找到食物吃。( )
b. 湖面突然上冻,老天鹅很生气,它拼命破冰是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 c. 它们不打算飞走,无事可做,这样可以打发时间。( ) 【拓展延伸】
1.你看到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或者你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吗?交流 2.要侧重于写人物的动作。
《17.生命的壮歌》的教学案
2011-05-16 14:59:38| 分类: 语文备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7.生命的壮歌》的教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蚁国英雄》。 2.学会本则故事中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读懂小故事,感受蚂蚁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资料链接:
束手待毙:捆起自己的双手等死。比喻遇到困难或危险不积极想办法应对,而是消极等待死亡或失败。
肝胆俱裂:比喻竭尽忠心,不怕牺牲。在文中的“肝胆俱裂”还指外层蚂蚁被烧焦而身体爆裂却仍放弃自己的岗位。
预习学案
1.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a.标好小节。
b.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 a.抄写生字词,给生字注音。
b.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学习建议:边读课文边画出生词,对读音、写法易错的字词仔细分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预习反馈:
1.小组内交流难读难写的生字词。
2.每组同学代表汇报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 自由读《“蚁国英雄”》,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4. 试述故事大意。 导学案 合作探究:
1. 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内容画下来,带着感情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可以在文字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
2.默读课文,勾画出羚羊最令你感动的行为。 3. 读一读勾画的句子,用心读出感悟。 4. 想一想,写下自己感动的原因。 5. 这座奇特的桥,为什么被称作“生命桥”?
课堂检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序号):
1.临河( ):①来到;②靠近;③将要;④照着字画摹仿。 2.束手待毙( ):①捆、系;②量词;③聚集成一条东西。 3.肆虐( ):①“四”的大写;②不顾一切,任意妄为;③店铺。 理解字在词语中的意思,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解释加点字的方法。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 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 ),( )也不( )。
2. “肝胆俱裂”的意思是( ),称蚂蚁为“蚁国英雄”是因为( )
三、蚁团终于冲出了火海,就真的脱险了吗?作者在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是指什么?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一位蚁国英雄,在蚁团冲进河流后,你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动笔写下来。(另附纸)
1. 自读“生命桥”故事,概括故事内容。
2. 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情节,写出自己的感悟。 课后作业:
1.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但都蕴涵着 的可贵精神。
2. 请在下面成语的空缺处填上昆虫名,再想想这些成语的意思。
( )丝 马 迹 雕( )小技 ( )( )憾树 ( )臂 当 车 螳 螂 捕 ( ) ( )( )点水 噤 若 寒( ) 飞( )扑 火 囊( )映雪
3. 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请写下来。
20《古诗两首》
2011-05-16 15:01:59| 分类: 语文备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踪、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知识链接】白居易:我国古代唐朝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了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主要著名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课前预习】
1. 读《池上》这首诗,读准生字,自学字形。给下列生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撑( )_____________ 艇( )______________ 踪( )_____________ 萍( )______________ 2. 读通《池上》,试着在书中给这首诗标出朗读节奏。
3. 关于诗人白居易,你找到的资料中,你认为比较重要或有趣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古诗或者查查工具书,说说下列词在诗句中意思: 艇: 莲: 不解: 藏: 踪迹: 一道:
5.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诗中的小娃是个( )的孩子。 【预习反馈】
1. 诗中的生字我认识(同桌互查,全班交流)。 2. 诗中生字我会写 (听写或小老师上讲台书写) 3. 诗人白居易我了解(交流了解的资料) 4. 诗句我会读(交流诗句的朗读、停顿、节奏)
【合作探究】 1.诗题是什么意思?
2.小组内交流关键词的意思(课前预习第4题),再在小组内连贯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交流课前预习第5题,相互补充,提出合理意见)
1.联系诗的内容和书中的插图,想想诗人通过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农村孩子形象?相互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出来。再背诵下来。 【当堂检测】 1. 根据拼音写词。
chēng xiǎo tǐng bái lián zōng jì fú píng
( ) 船 ( ) ( ) ( ) ( ) 2. 比较组词。
挺( ) 愉( ) 综( ) 苹( ) 艇( ) 偷( ) 踪( ) 萍( ) 3. 解释带点字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默写《池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做题(以下两题选一题):
你小时候瞒着大人偷偷地干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写一写,写出趣味来。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孩子童年生活和荷花有关的诗?分别写一首。 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纶、稚、侧、莓”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钓鱼时的专注以及聪明、机灵。 【知识链接】胡令能(785-826年),唐朝诗人。从小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课前预习】
1、读《小儿垂钓》这首诗,读准生字,自学字形。给下列生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稚( )_____________ 纶( )______________ 侧( )_____________ 莓( )______________ 2、读通《小儿垂钓》,试着在书中给这首诗标出朗读节奏。 3、联系古诗或者查查工具书,说说下列词在诗句中意思: 蓬头: 稚子: 垂纶: 纶:
莓: 苔: 映: 借问: 遥: 怕: 鱼惊: 应:
4、读《小儿垂钓》,看看书中的插图,你觉得诗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诗中的小孩是个( )的孩子。 【预习反馈】
1.诗中的生字我认识(同桌互查,全班交流)。 2.诗中生字我会写 (听写或小老师上讲台书写) 3.诗句我会读(交流诗句的朗读、停顿、节奏) 【合作探究】 1.诗题是什么意思?
2.合作交流:联系古诗内容或者查查工具书,说说有关词语在诗句中意思(交流课前预习第3题,相互评议、补充,得出合理的结论)。
3.合作交流:连贯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交流课前预习第4题,相互补充,提出合理意见)
1.联系诗的内容和书中的插图,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出来。再背诵下来。 【当堂检测】 1.抄写生词(两遍):
垂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莓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词(两个)。
蓬( )( ) 稚( )( ) 垂( )( ) 侧( )( ) 3.解释带点字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a、《小儿垂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这钓鱼的小孩很顽皮、活泼。
b、路人借问,小孩没有应答,却远远地向他招手,是因为“ ”。(用诗句填),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小儿垂钓》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6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习作前确定研讨的内容,并根据讨论的话题,大量搜集相关资料。
2.展开丰富激烈的讨论,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整合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把讨论的话题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丰富激烈的讨论,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整合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把讨论的话题写下来。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课前指导学生查阅《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之类的书籍,或上网搜集、下载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为讨论写文章打下基础,作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感人的文章,认识了心地善良的盲童明明,感受了人间温暖的母子之情第一次抱母亲,又被天鹅们奋力破冰的故事深深震撼,以及叶欣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打动。说道叶欣,不得不谈到“非典”,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个话题。
二、话题讨论: 1.出示讨论话题。
据报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的。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2.学生反馈资料。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关于“非典”的资料,谁能给我们读读你都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都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来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眼花缭乱。可是,听了这么多的同学搜集的资料,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些资料,来为此次习作服务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本次习作的要求。
三、解题审题
1.请学生读习作要求:谁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看,想想,此次习作要求我们干什么?
2.提出习作要求:谁来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板书:1.选择话题 2.搜集资料 3.合资料 4.发表看法
5.题目自拟 3.齐读要求:一起读! 四、范文引路
1.提出范文:一起看看我们的范文,题目是?——生答
2.对照习作要求,你觉得例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呢?)
3.归纳整理:原来,要写好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大致可分三步走:首先我们要提出观点(板书:提出观点),接着我们得运用资料(板书:运用资料),最后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看法)。
五、指导写作
1.刚才,同学们就“非典”这个话题谈了很多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关于“非典”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的。有抗击“非典”感人故事的,有如何预防“非典”病毒的。有了这么多的资料,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好这篇文章呢?
(课件展示)
A.“非典”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
B.在全国人们进行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涌现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C.“非典”病毒从何而来,怎样预防?
2.学生发表看法,老师适当地指点、辅导并且列出提纲。 (1)打破平衡,就是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
(2)为什么这么说,从追寻“非典”病毒的由来说起。(文章的主体) (3)对人类提出的警示,发出呼吁。
3.练习拟题: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那么,你想给你的文章拟个什么题呢?(教师相机指导)
六、提出任务。
1.明确了习作要求,掌握了写作方法,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课本116页上提供的话题进行习作,请打开书。
2.齐读话题
(1)有一位农民种了大片的玉米。玉米成熟了,被野猪吃了不少。过去野猪一来,可以用猎枪打,现在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打不得了。你不打它,它就糟蹋庄稼。为此农民叫苦不迭。
(2)有人说,电池不能乱扔,它会严重污染环境。魏学明同学却不理会,还说:“大家不都乱扔吗,也没有见有多大的危害。”
(3)王仁同学读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武松打虎是不爱护野生动物,因此武松称不上英雄。你认为呢?
(4)据报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的。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3.小结小课 习作6
习作要求: 写作方法:
1.选择话题 1.提出观点
2.搜集资料 2.运用资料
3.整合资料 3.发表看法 4.发表看法 5. 题目自拟 练习6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声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声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最近晚上总是被隔壁装修房子的声音吵醒。于是,她就开始调查小区内还有哪些声音干扰了自己的生活。走到小区宣传栏前,她看到了一段文字,恍然大悟。
(2)我们也和小芳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学生自由朗读文字介绍。 (3)从这段文字中,小芳知道了哪些知识?
(4)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听到了噪音呢?说说这些噪音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哪些影响?
(5)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活中的噪音?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刚才谈的都非常好,都认识到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必须要治理。 课文中为什么使用“须要“,不使用“需要”呢?讨论后指名交流。 (需要: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须要:一定要)
(2)对这段文字中小芳遇到一些平时没接触到的词语,你能帮她吗?谁能说说遇到一些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
(3)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说说什么叫频率,什么叫分贝。 (4)学生讨论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小芳又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呢?她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指名朗读形声字及组成的词语。
(3)谁能用简单生动的顺口溜帮帮小芳记忆呢?
(4)分组讨论,大组交流汇报。(要求不需要太严格,只要顺口便于记忆就可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成语和《小池》
2.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紧凑、匀称。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背诵成语和《小池》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我们可以有哪些学习成语的方法。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汇报学习成果。请学生表演各种说话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读背《小池》
(1)讨论,你们看,天气逐渐热起来,夏天即将来临,谁能给我们大家背背描写夏天的诗歌?
(2)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4)理解诗句意思。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节奏。 (6)指导全班朗读,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课外拓展:课后可以搜集扬万里的作品,或者其他描写夏天的作品朗读积累。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理解贤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垮”。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出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做节目主持人,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事先想好开场白、串联词和结束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鼓励”作启发谈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关心等。
(2)想一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
关心他们呢?
(3) 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
(4)分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对表演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懂得鼓励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3.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二、对照书上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
1.鼓励张为民:“买了东西,我们是消费者,就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商家对于销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产品应该退给他们,这是忸怩的权利。”
2.茅义军两次实验都未成功,可这样鼓励他:“茅义军,两次失败就打退堂鼓,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总结经验再来,你一定会成功的。”
3.对于宗家伟的赛前鼓励更为重要,可这样鼓励他:“宗家伟,你一直都是最棒的!你目前这种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再说只要你努力了,同学们一定会为你加油的!”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总之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0人 | 分享到:
阅读(19)|评论(0)|引用(0)|举报
16《天鹅的故事》教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习作七《写一次体验经历》教学设计
最近读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