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002319

课程英文名称:Music Apprecia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是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有关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音乐家、赏析音乐作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了解音乐及有关基本知识;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养成欣赏音乐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音乐基本常识,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自身音乐素养; 2.学习音乐,接受美育,以美引真,以美导善,陶冶情操; 3.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准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音乐十大基本要素,了解西方各时期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及音乐体裁

2.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听赏音乐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对学生现场演唱进行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教学形式多样化,除课堂教学外,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欣赏活动,如举办音乐欣赏讲座、组织学生听交响音乐会等,使音乐欣赏课程取得更佳效果。

3.基本技能: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自身人文素养。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人文素质课,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作为全校人文素质选修课,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调式与调性、山歌和小调的区别、和声的演唱方法等)应对一些作品进行听赏,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培养兴趣。在课后,给学生留思考题,上课时提问有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给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分类提供课外音乐作品赏析曲录,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方

面。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安排大作业,大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技能和能力。

3.成绩构成: 课程总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等)成绩综合构成,分数构成比例为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考勤及课堂表现占10%,课堂提问占10%,测验及作业占10%。 (七)参考书目 《大学音乐鉴赏教程》,李爱华等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 《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史略》凌瑞兰等编,沈阳音乐学院,1993

二、中文摘要

课程内容是学习一门公共艺术类型可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育的知识。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音乐家,作曲家的音乐,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对音乐的理解和相关的基本知识,增强感情,理解,欣赏音乐,培养音乐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和艺术成就,大学生,陶冶情操,以满足学生自身需求,以促进和谐发展,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教学内容 音乐十大基本要素 学时 6 4 4 2 4 4 合计 24 讲课 6 3 3 4 2 2 4 2 2 2 4 2 2 4 2 2 24 实验 0 0 0 0 0 0 0 上机 0 0 0 0 0 0 0 1.1 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程 1.2 和声、调式调性、曲式 2 巴洛克与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 2.1 巴赫时期音乐 2.2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3.1 早中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 3.2 晚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及印象主义音乐 4 5 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 中国民歌及外国歌曲 5.1 中国民歌 5.2 外国歌曲 6 中国通俗歌曲与民族器乐 6.1 中国通俗歌曲 6.2 民族乐器 7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 音乐十大基本要素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 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程(讲课3学时) 具体内容:

1) 掌握旋律音的分组以及拍子的种类;

2) 掌握管弦乐队各组乐器的音色及音程的计算方法; 重 点:

音程的计算方法

第1.2部分 和声、调式调性、曲式(讲课3学时) 具体内容:

1) 掌握三和弦和七和弦的基本结构;

2) 掌握民族舞声调式体系和西洋大小调式体系; 3) 掌握曲式的基本分类; 重 点:

曲式的基本分类 难 点:

三和弦的基本结构 习 题:

三和弦的几种形式

第2部分 巴洛克与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 巴赫时期音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了解巴赫和亨德尔的生平及代表作

2) 掌握巴赫和亨德尔音乐的基本特点

第2.2部分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了解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 重 点:

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 难 点:

维也纳古典乐派中期的音乐特点 习 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第3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3.1部分 早中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讲课4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早中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的生平及代表作,了解早中期浪漫乐派的风格及特点。 第3.2部分 晚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及印象主义音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掌握晚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的生平及代表作及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重 点:

晚期浪漫乐派代表人物的生平及代表作; 难 点:

晚期浪漫乐派的艺术风格

习 题:

晚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第4部分 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法国与意大利的代表歌剧及其特点 重 点:

意大利歌剧 难 点:

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风格 习 题:

罗西尼的歌剧风格?

第5部分 中国民歌及外国歌曲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 中国民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2) 山歌和小调的区别

第5.2部分 外国歌曲(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外国歌剧的种类以及演唱形式 重 点:

中国民歌的分类及其特点 难 点:

山歌与小调的区别 习 题:

中国民歌的分类

第6部分 中国通俗歌曲与民族器乐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 中国通俗歌曲(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中国通俗歌曲与民族器乐的发展情况 第6.2部分 民族乐器(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独奏曲和重奏曲赏析 重 点:

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歌曲的特点 难 点:

中国民族器乐曲的创作特点 习 题:

中国通俗歌曲何时何地传入祖国大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