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4期 2014年8月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Joum ̄of Qilu Norrn ̄Univemity Vo1.29 No.4 Aug.201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张琦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实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产生、 发展现状、合作模式以及在合作中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目的和原则:发挥政府在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当中的作用,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建立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平台, 加强高校主导型的战略联盟组建模式。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的责任与义务等对策,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才能更加持续有效地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735(2014)04—0135—05 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产生及其特点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产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的一种 高级形式。它是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 能够同时满足企业、科研单位的需求,由合作各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 是企业战略联盟在创新领域的一种具体形态。其 方共同提供资金和研究力量,并以契约的形式固 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带 定下来,在共同的价值取向驱动下,合作各方从 来的国际竞争加剧,迫使企业抱团参与竞争,而 各自的角色出发为实现共同价值而努力工作的一 为了减轻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又要求这种合作不 种经济实体(如图l所示)。该实体不同于行业 局限于单项的、一次性的、短期的合作协议,而 协会,联盟成员间存在技术合作、共享、转移和 利益分配关系,各成员平等合作,相互独立。[4-71 是要形成一种长期的、制度性的、比较稳定的、 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同时又要避免受到《反不正 当竞争法》的制约,因而具有松散关系的组织形 式——战略联盟便随之出现并受到很多企业的青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点 一是定位于创新,即重点在于产学研之间的 联合开发与创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原来的产学 盟相比更强调研发与创新活动的开展。 二是主要面向某一产业,是“同行”之间的 一睐。二是技术进步使得企业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复 研战略联盟的延伸与提升,但其与产学研战略联 杂,单个企业无法在急剧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完成 其研发与创新活动,需要寻求外部资源;加上研 发活动的长期性、不确定性以及知识产权需要得 种合作,既包括产业链的水平合作,也包括产 三是其参与单位的多样性,主体是企业、大 到保护等原因,企业希望有一种组织形式保障研 发与创新的合作长期化,而战略联盟正好具有这 一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垂直合作。 学和科研机构,也包括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特点。[1-3] 收稿日期:2014-03—13 作者简介:张琦(196O一),男,山东济南人,编审。 张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14年第4期 图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及分工关系图 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或科技服务组织,有 2.2.1 技术攻关产业创新联盟 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还包括政府机构。『8 技术攻关产业创新联盟是最常见模式。主要 2 目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其合作 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解决产业共性技术 模式 2.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状 问题。特点是需要攻关的技术在构建联盟前已经 确定,且集中在同一个行业,类似于企业横向一 目前,高校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呈 体化,以分散经济风险和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 现以市场为导向,向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方 向发展趋势,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高校、科研院所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逐渐 处于主导地位,在合作对象的选择、紧密程度、 费,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攻关速度,具有相对简 单的管理模式。 2.2.2产业链产业创新联盟 产业链产业创新联盟模式是指高校、科研院 利益分配上都享有优势,也承担最多的风险。企 所等将科研成果或发明通过企业转化为产品,形 业为高校、科研院所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目标提 成规模经济,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完 供了实践场地,政府和中介机构等组织扮演监督 整的技术创新链包含市场发掘、科研开发、产品 和引导角色,主要提供一些政策支持和知识产权 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有效解决了高校、 设计、工程建造、生产产品和市场推广等几个阶 段。产业链产业创新联盟的优势是将各自独立的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科技和经 企业组成联盟,降低了企业相互之间的沟通成本; 济的紧密结合。不但促进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 每个技术创新都符合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避免 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且也加速了知 不必要创新造成浪费,上下游企业共同协作。 2.2-3 专利技术产业创新联盟 专利技术产业创新联盟是相同行业的若干 识信息的加工、传播与应用,缩短了科技成果商 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与成本。[9-10] 2.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模式 企业基于共同的目标与利益,通过协议的方式, 由各自的专利集聚在一起组成专利池而形成的联 盟。专利技术产业创新联盟内部的企业实现专利 的交叉许可,或者相互优惠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 目前,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参与 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 四种形式:技术攻关产业创新联盟、产业链产业 创新联盟、专利技术产业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战 略联盟。 而对联盟外部则共同发布联合许可声明,对外进 行一揽子许可并分享许可收益。专利技术产出创 总第164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新联盟可以实现专利组合、集成创新以及对外的 来解决产业创新联盟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 产业创新联盟中发生利益与权益纠纷,如各战略 专利防御与统一的专利诉讼。专利技术产出创新 联盟还有助于成员企业甚至外部企业在技术创新 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冲突、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时, 中突破专利丛林陷阱,即在技术创新中减少甚至 现有的法律从数量和范围上,都远远不能为产业 消除向多个企业支付专利许可费的现象。国外比 创新联盟运行提供有力可靠的法律保障。 3.2 高校与企业目标定位和利益机制不同 较有影响的专利技术产出创新联盟有DVD 6C联 盟、DVD 3C联盟、MPEG一2联盟、金色水稻联盟、 基因诊断联盟等。我国的专利技术产出创新联盟 有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产业联盟、闪联、 中彩联、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标知识产权联 盟以及传统产业领域的空心楼盖专利联盟、顺德 电压力锅专利联盟、佛山陶瓷专利联盟、中国地 板专利联盟等。 2.2.4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的产学 研之间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紧密合作、全方位合作而形成的战略联盟。其与 一般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 四个方面:①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十分重视人才培 养,即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注 重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协同;②联盟的主导成 员不限于企业,大学、科研单位也可以成为联盟 的主导;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十分重视联盟成员 之间的共同愿景和联盟的稳定性,强调研发与创 新中的跨单位、跨团队合作,强调联盟本身的开 放性及国际交流与合作;④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不 局限于开发研究,也十分重视前沿研究和某些基 础研究,并注重形成面向特定产业的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链条,重视知 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目前国内的协同创新 战略联盟有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天津市工程技术 中心协同创新联盟、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 新联盟等。lJ卜 3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现有的改革措施依然不完全配套, 市场经济的机制仍然不健全,长期以来在计划经 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未完全到位, 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全 面,定得比较大而统,致使操作性不强,难以用 由于产业创新联盟各成员之间有着不同的利 益机制,导致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对于产 业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动力不足。长期以来,高 校、科研院所注重于追求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 忽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而另一方面,企业 长期停留在以市场换技术的低水平发展阶段,自 主研发和创新的愿望和能力不足,过度关注科研 成果能否带来良好的市场效益,在寻求合作伙伴 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名校、名专业,对一些 非名校弃之不顾。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往往停留 在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让、提供实习基地等方 面。企业过度关注眼前利益而非视长远发展,重 实际生产而非开发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创 新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3.3 产业创新联盟中各方面合作方式单一,缺乏 战略合作 由于教育系统和经贸系统管理体制的不同,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合作方面还存在壁垒。目前,高校、科研院所和 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是将先进的单项或成套技术 直接转移给企业的方式,企业过多注重自身的短 期利益,合作存在临时性的特点,未能真正实现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成员方技术人员的相互流动 与交流,更未能在联盟各成员方之间建立起一种 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制度化的创新合作利 益共同体。[16-181 4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对策 4.1明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目的和原则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具有分散性和功 能不完整性,组织结构具有非永久性。因而,在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时应明确联盟的组建 目的和原则,强调企业成员要各展所长,完善联 盟功能,形成协同效应和优势,进行集成创新, 形成最优组合,以最决的速度占领市场。 张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14年第4期 4.2发挥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当中的作 用 果。允许和鼓励高校制定相关政策奖励各类研究 生参与创办科技创业企业,凡开展创业工作,可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 指导。集成现有各类科技资源向战略联盟倾斜, 通过科技计划委托战略联盟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 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对成效突出的区域产业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奖励支持;加大对战略联盟 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按相关规定 计入学分。 4.4建立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平台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组建的时候就要树 立共享理念,以便在合作中能够真正做到优势互 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为战略联盟招才引智、人员 培训提供服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战略 联盟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战略联盟 在运行机制、发挥行业作用、承担重大产业技术 创新任务、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试先 行。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战略联盟技术创新 活动的支持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 综合运用引导性资金、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 研发投入后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战略联盟自主创 新成果产业化,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各 项制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参 与战略联盟构建,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和产业 溢出效应,带动战略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 体实力。开发银行等金融部门要积极创造宽松的 融资环境,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对战略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成果产 业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如山东省经信委、省 石化工业协会和省炼油化工协会联合拟定的山东 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组建 燃油节能洁净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 盟,通过对这些联盟中企业的重整,尽快实现汽、 柴油全部达到欧Ⅳ标准,优质成品油占比达到 70%以上,以期待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 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4.3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联盟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 题,发挥不同类型行业特色型高校在人才联合培 养、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 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力争在国家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关 键技术创新,集成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 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工程技术拔尖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 补、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建立起联席会议工作 制度和资源共享、合作交流运行制度,构建了更 加清晰的合作框架,拓宽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 并从“对话性合作”进入“制度性合作”。 4.5加强高校主导型的战略联盟组建模式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联盟的主要参加者, 其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主导 联盟运行。通过联盟网络的合作,将各方提供的 异质性创新资源进行整合渗透,实现资源的共享 和转移以及异质性资源外取,达到高校主导型的 战略联盟组建的目的。 4.6 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的责任与义 务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每个成员基于自身 利益和外在的制约而联合在一起的,是一个松散 的组织。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联盟的 主要组成主体。它们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 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分工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对 各主体的角色进行定位,并明确其责任与义务, 以保证联盟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达到组建的目 的。 加入联盟,就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 组建联盟时,对于联盟成员的选择,关键在于考 察其是否有能力为联盟的协同创新提供有益的帮 助,企业的资源和投人是否会得到联盟其他成员 的认可。联盟伙伴成员在发起单位的联盟伙伴参 与标准和联盟伙伴的相互评判及个体意愿的共同 作用下得以确认。同时,为强化联盟成员的相互 信任、规范联盟运作,在联盟组建之初就必须对 联盟成员、对联盟的投入进行明确的界定,界定 最好以书面契约的形式进行。 5 结语 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164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大学。2011. ・l39・ 的产生、发展现状、合作模式以及合作中的问题, 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9】龚红,李燕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最 新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0(7):49—5 1. 的目的和原则,发挥好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1O]付苗,张雷勇,冯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模 联盟当中的作用,发挥好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在 [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主导型作用,明确产业技术创 新战略联盟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产业技术创新战 式研究——以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31—38. 略联盟才能更加持续有效地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1】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 号,2008—12—30. 【11胡争光,南剑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问题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 1,(2):74—77. [1 2]胡争光.论产业集群中的战略联盟fJ】.商业时代.2009, (1). [2】邸晓燕,张赤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类型与政府 支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 1,(4):78—84. [3】喻金田,马池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内研究进展 与趋势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2,(3):47—50. 【13】杜鹃.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l4]高广文.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及启示【J]. 科技发展研究.2008,(12):1-8. 【4]李新男.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构建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软科学,2007,(5):9—12. [5】李雪,李菁华.产学研联合的深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1):45—48. [6】王健.政府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研究 [D】.山东大学,2012. 【15]刘菊花.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高 新技术导报.2010—02—10(7). 【16】何珂,项磊.安徽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N].新安晚报.2010—07—09(10). [17】谢科范,黄娟娟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论与实 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7】任玉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研究【D】.东 北农业大学,2012. 【l8】梁祥君.高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M】.合肥:合肥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8]周海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研究[D】.湖南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Strategic Alliances Zhang Q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Journal ofQi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3,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acti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alliance in China,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patterns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Strategic Alliances cooperation are nalyzed and asome problems re proposed whiach can preven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on.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s drawn:the purpose and principles must be clear,the government must play the role,universiy research sttrengths must play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talent training,the platfor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 must be established,the leading strategic allince mode of auniversiy mustt be strengthen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members must be clear,SO that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Strategic Alliances can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and rapidly. Key words: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Strategic allinces;Problems;Counterameasures (责任编辑:王治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