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河南煤化集团鹤壁十矿1.5Mt/a新井通风设计 专 题: 院 (系): 安全工程学院 班 级: 安全09-3班 姓 名: 杨雪峰 学 号: 04 指导教师: 张锦鹏 教师职称: 讲师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鹤壁十矿新井通风设计 来源 工程实际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全面掌握鹤壁十矿煤矿地质条件、生产系统布局、开采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有关煤矿开采、矿井通风、矿井灾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矿井通风设计。通过该设计,一方面使学生具备资料查询、信息捕捉、外文翻译、计算机绘图等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矿井通风方式优化选择、风量分配与调节、通风网络解算、局部通风方式选择、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设备选型等方面的独立工程设计能力,以及结合矿井实际地质条件,能够辨识出矿井存在的潜在危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的问题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能力,从而满足未来从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撰写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1份,绘制工程图纸3张。 2、国内外发展情况 (1)国外矿井通风技术现状 国外矿井通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902年爱尔兰就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叶片矿井通风机。这台通风机的安装使用使井下通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那时起多叶片风机对于发展整个风机技术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该风机部件设计能保证安全噪音低、易维修;在正常生产时期流量变化条件下,运转效率比较稳定。1949年至1950年之间,丹麦诺迪斯克研制生产了首台运行中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这种风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保持运转状态的高效率的优点。之后这种风机制造技术被美国、俄罗斯以及日本等国家分别引进,从而使动叶可调轴流式通风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风机技术水平发展较快,至70年代初,随着矿井开采的大型化深度化,以及高强度采矿方法和无轨柴油运输设备的广泛使用,使矿井需要的风量和负压大大增加。因此这些因素使现代化矿井需要大型的矿井通风机来满足大风量和高负压的要求。所以通风机的大型化和高压化在国外有了快速的发展。此时风机的最大直径达到5.38m,风量最大为250万M3/h负压最大为915mmH2O。 但是随着近年二十年来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依赖性较大,工业发展速度放慢,因此对各种大型工业装置的需求骤减。因而风机大型化、高压化程度基本上都停留在70节省能源和防止为目标的高效化、高速小型化、组装化和低噪声化。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风机设计,通风系统优化等方面广泛应用。 (2) 国内矿井通风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煤矿通风安全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和劳动保护法令,并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监察机构,不断的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更重要的是我国在矿井通风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各类煤矿普遍实现了机械通风、通风系统布置大体能够实现分区通风:在安全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基本实现了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管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推动了矿井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检测监控工作的发展,并编制出了多种通风网络解算、主要通风机选型优化等应用软件。同时开发了一些功能更齐全的智能化通风仪表,其中坏境检测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今后一段时期,矿井通风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矿井防瓦斯, 3、 4、深、热矿井的通风理论以及改善其坏境技术措施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这些通风的理论的突破和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型设备的应用,一定会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将会更有效的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研究/设计的目标: (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矿井风量计算和分配;矿井通风容易、困难时期矿井总风量计算;选择通风机;计算矿井通风费用; (2)矿井通风系统图一张,采区通风系统平、剖面图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 4、设计方案(研究/设计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等): 通过对鹤壁十矿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材料的学习,了解有关矿区及安全概况和井田特征,利用所学知识参照参考资料计算矿井储量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并计算其服务年限,确定其工作制。根据资料确定鹤壁十矿的开拓方式并完成采区通风设计图,通过计算确定矿井各个巷道的用风量,从而确定矿井的总风量,并计算矿井的通风阻力。从合理性、经济性方面确定最终的矿井通风通风设计方案,确定通风方式,选择通风机型号。最后设计灾害的预防措施及安全装备,最终完成说明书一份,完成毕业设计。 1、在进一步研究井底风流稳态的同时,注重非稳定流动理论及采空区渗流理论等其2、新型自动化通风参数测试仪表的研发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将更进一步应用到煤矿生5、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6、时间进程 2月 28 日: 任务下达时间 3月 19 日: 开题时间 3月 2 日-3月15日: 准备材料 3月17日-3月23日: 第一章 矿区及安全概况井田地质特征 3月24日-3月30日: 第二章 矿井储量与生产能力 3月31日-4月13日: 第三章 井田开拓 4月14日-4月27日: 第四章 矿井通风设计并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 4月28日-5月25日: 第五章 安全设施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5月26日-6月 6 日: 参考文献以及英语翻译 中期检查日期: 2012年4月30日 论文初稿完成日期: 2012年6月 6 日 7、参考文献 [1] 徐永圻.《采矿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 杜计平 孟宪锐.《采矿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汉青.《通风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高文礼.《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上、下)》.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5]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6] 王文.《采矿通论》.中国于福元.华侨出版社,1997. [7] 朱银昌,侯贤文《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8] 张国枢.《通风安全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9] 吴中立.《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10] 李学诚.《煤矿通风安全工程-图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徐州,1995. [11] 钱仲德.《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1987. [12] 朱润生,陈继福.《通风安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3] 刘过兵.《采矿设计指导》.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14] 东兆星, 吴士良.《井巷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15] 何学秋.《中国煤矿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