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 处于 状态;
“⑦”处溶液叫 ; “⑧”处溶液是 。
(2)图B细胞中的原生质层是标 号 ,依次由图A细胞中标号 变化而来。其原因是图A细胞外蔗糖溶液的浓度比“①”处溶液浓度 。 2.如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请依图回答 ⑴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①具有[ ]____;②在其两侧具有_ ______。
⑵图中所示,溶液浓度 [ ]>[ ]号
⑶假定[1]为清水,[2]为稀淀粉糊。[1]与[2]的液面相同。过一段时间后, [1]与[2]的液面高度___;若分别向[1]与[2]中各滴3滴碘液,则[1]显____色,[2]显___色。
3.右图a杯中放浓蔗糖溶液,b杯中放与a等量清水。将一块白萝卜条劈成“人”字形,分别放人两杯中,几十分钟后观察。
请简要描述a、b中萝卜条及溶液量的变化,并做合理的解释。
⑴a杯中萝卜条的变化:____;溶液量的变化: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
⑵b杯中萝卜条的变化:___;溶液量的变化: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 ;④____________。 (2)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3)图中⑤是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⑥是_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
(4)写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几个因素: 。
- 1 -
淀粉 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5.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其结果记录于下表。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A B C D E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只有新鲜唾液 接种面包霉 只有2%蔗糖酶溶液 ? 蓝黑色 红棕色 红棕色 蓝黑色
(1)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圆点C与哪一点比较能说明酶的专一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点A应该呈现______色,理由是 。 (4)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 ℃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请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 ; ② 。
6.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如图所示(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C3或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 (深或浅)。 (2)曲线b 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 用于CO2还原;若在棚内利用豆料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 和 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
7.在充满N2与C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 2 -
(1)6~8 h间,光合速率 (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 ,CO2含量 ,植株干重 。
(2)9~10 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10 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 停止ATP的合成, 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3)若在8 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回答:
(1)叶绿体中色素的存在部位是 ,其主要作用是 。
(2)图中D、G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和 。D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细胞中B物质的生成场所有 。请写出由F生成A、B及CO2的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与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物质A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是 ,该细胞吸收A主要依靠 作用。
(5)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图为植物细胞内的某种生理活动,乙图为植物在温度为15 ℃(实线)和25 ℃(虚线)时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变化关系。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 3 -
(1)①过程中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若要研究二氧化碳的去向,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方法。②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②过程产生的C6H12O6被分解为二氧化碳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其他条件不变,乙图中光照由6千勒克斯减弱为2千勒克斯时,甲图中的________物质会增多。 (3)请根据乙图分析该植物在15 ℃、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mg。
(4)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请据乙图判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 。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
(6)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
11.下列甲图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变化;丙图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4 -
(1)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甲图的哪一区域?[ ]_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c阶段后期耗氧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______相适应。
(3)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时期是_____(填字母),这表明在该时期进行了大量______的合成。
(4)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形态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_。
(5)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图B表示________过程。图C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由许多相同的b共同组成的结构叫________。 (3)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________。
(4)图C中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________形成的,高尔基体与________形成有关。
13.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 5 -
(3)该生物为_____________生物,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可导致靶细胞凋亡 B.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与细胞凋亡不足有关
C.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T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D.细胞凋亡属于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有积极的意义 (6)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科研单位研制了一种新药,为了验证此药物对此类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将肿瘤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A、B两组。A组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液,把两组细胞做相应的处理,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放射性强度。如果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此药物的疗效好。 14.下列图A至图E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顺序是( )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动物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显著的差别是在哪个时期[ ]___________。
(3)不能看到细胞有十分明显的变化是在[ ]___________。
(4)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的是在[ ]_________,而染色体的数目最多的是在[ ]________。
(5)核膜消失、解体是在[ ]_________,重建是在[ ]_________。 (6)处于图C所示时期的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呈_______________,并且交织成___________。当细胞进入下一个时期时,染色质螺旋成为____________的染色体,这是___________载体在这个时期特定的形态。
15.下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________(填字母)。
- 6 -
(2)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____。
(4)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______mol/h,此数值相当于乙图中______值。
(5)某学生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现选用6套丙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实验数据见表格,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至少两个)。分析此装置图,说明表格中实验数据的具体观察指标是________。
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 20W 50W 75W 100W 200W 500W 1.8 5.0 9.0 12.0 21.0 19.0 (6)上表中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与乙图中________值对应。 16.下图示某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A点时,表示植物只能进行 作用,B点表示 与 达到相等。 (2)上述甲、乙两图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 。
(3)甲图曲线E、F是表示20℃和30℃的环境中所得到的曲线,其中表示20℃时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曲线。
17.如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0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
- 7 -
用方式是 。
(2)说明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 (3)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植物细胞呼吸最弱
(4)AB段表示C0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 。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 。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0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
(7)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 18.下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______上,其中光能向电能的转换由______分子完成。光照下该分子转变成______,夺取水分子中的______。
(2)在②过程中,NADP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③过程表示______呼吸,它发生在____________中。 (4)④过程中的能量由ATP中的______水解释放。
参考答案:
1.(1)质壁分离;细胞液;蔗糖溶液 (2)13、12、11;5、6、4;大 2.⑴[3]半透膜 浓度差的溶液 ⑵2 l ⑶2高于1 棕 蓝
3.⑴收缩 增多 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失水
⑵膨胀 减少 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吸水 4.(1)①[H] ②ATP ③CO2 ④(CH2O)或糖类
(2)[H] ATP
(3)光反应 类囊体薄膜上 暗反应 基质中 (4)光照强度、温度、CO2的浓度、水分、矿质元素
5.(1)C中的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面包霉能够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
(2)E点;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可见酶具有专一性 (3)蓝黑 pH过低使淀粉酶失活,淀粉不会被水解
(4)①37 ℃时酶的活性最高 ②37 ℃也有利于面包霉的生长和繁殖 6.(1)C5 深
- 8 -
(2)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 ATP、[H] 氮(N) 蛋白质 核酸 (3)温度
7.(1)大于 上升 下降 增加
(2)光照强度 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3)呼吸速率下降,相关酶的活性因降温而下降 8.(1)类囊体膜上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NADPH 丙酮酸 做还原剂和提供能量 (3)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自由水 渗透
(5)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9.(1)同位素标记法 [H]、ATP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C3 (3)50 (4)适当降低室内温度 10、(1)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2)夜间温度较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 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的CO2 (3)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4)较慢 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5)高 (6)增强
11.(1)[③]分生区 线粒体 (2)ATP(能量) (3)a、c 蛋白质 (4)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5)分裂期时间远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12.(1)细胞分化 后 (2)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 组织 (3)全能性 (4)8 复制 细胞壁 13.(1)ABC (2)稳定性差异 (3)多细胞真核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染色体解螺旋
3
形成染色质 基因选择性表达 (5)ABCD (6)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 等量的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药物 A组细胞的放射强度大于B组细胞
14.(1)C 间期 E 前期 A 中期 D 后期 B 末期
(2)B末期 (3)C 间期
(4)A 中期 D后期 (5)E 前期 B末期
(6)细长丝状 网状 杆状(棒状或圆柱状) 遗传物质 15、(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不分顺序) a2a3、b2b3
(2)温度 (3)上升 (4)1.0 b4(或b1+b4)
(5)光照强度 CO2浓度、黑藻量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6)a3
16.(1)呼吸 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2)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3)F 17.(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D (4)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仍十分微弱 (5)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或)CO2释放量与O2的消耗量之差
(6)1.5 (7)5%
18.(1)类囊体薄膜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强氧化剂 电子
(2)作为供能物质和还原剂 (3)有氧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高能磷酸键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