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y.2009 第6卷第5期 Joum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e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1.6 No.5 王熙凤话语的语用阐释 路翩翩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遣的最鲜活的人物之一,备受研究者的青昧。语言研究是其中的一个 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王熙凤话语的分析,不仅尝试了语用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关键词:话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用前提 引言 在第十五回中,王熙凤滥用职权。私下收取贿赂。她和老 王熙风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个典型形象,她 尼之间的一段对话如下: 的伶牙俐齿。八面玲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熙凤具有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13知道我的, 很强驾驭语言的能力。她的语言很有表现力.不大识得字的风 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 姐。竞能很自觉的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 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 泼,摇曳多姿。而且对于不同的人,凤姐会说不同的话。她能洞 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 察人的内心世界,懂得对方的需要,喜好,了解对方的长处,弱 蓬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 点.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说话的策略。 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的……” 对于王熙凤话语的研究.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有过 撒谎是违背质量准则的典型例子.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 解读,有从修辞方面的.也有从礼貌方面的,但是很少结合不 把这三千两银子给小厮们的.而是收到自己的囊中 她撒起谎 同的理论来全面研究.特别是语用前提理论.本文将对此做出 来不露声色.这也反应了她性格特点的一个方面——为了自 尝试。 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贪得无厌。 一、合作原则 二、会话的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首先由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他认为,在所有 言语礼貌现象历来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任何一个国家 的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问存 任何一个民族都把礼貌看成是一种美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 礼貌是普遍的,绝对的。但礼貌也是种交际策略,得体的礼貌 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 是人们交际的最终目标,礼貌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要使自己所 I.eech由于出于对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的不满.提出了 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Grice详尽: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 礼貌原则。礼貌准则可以分为六个小的准则:策略准则——尽 为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 力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力扩大他人的益;慷慨准则——尽 说话要贴切;方式准则——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 量减少自己的益处.尽量扩大自己付出的代价:赞扬准则—— 要简要.说话要有条理 尽力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力夸张对他人的表扬;谦虚准 但这四条准则毕竟是几条约定俗成的规约.不同于严格 则——尽力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尽力夸张对自己的批评:赞同 的语言规则,并不是绝对不可违反的。事实上,在日常交际中 原则——尽力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力夸张与他人的相 这些规约常常被违反.正是由于违反这些规约才产生了会话 同意见:同情准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力扩大对他 含义。会话含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对合作原则的违 人的同情. 背。所以说合作原则是理解会话含义的基础。下面以王熙风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把礼貌原则看做 一些话语为例来具体解释 交际的一种策略.而不过多地与讨论它和合作原则在理论上 1.对数量原则的违背 的分歧主要是看礼貌的各个准则在会话中是如何得以贯彻的。 在第三回中.有一段风姐和王夫人之间的对话:又见二舅 1.多赞美 母问她:“月钱放完了不曾?”熙凤道:“月钱也放完了,刚才带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美是认可对方的最积极 着人道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见昨日太太说的那 方式,王熙凤的能言善道也体现在这方面。在第三回中,林黛 样.想是太太记错了。” 玉初进贾府.有一段王熙风出场的精彩描写。 在这里.王熙凤违反了量的准则.她不仅回答王夫人的问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 题.而且有多余的信息出现。但她这样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文 母的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 中提到的缎子是为初来贾府的黛玉准备的。而刚刚失去母爱 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 无依无靠的黛玉深受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宠 亲的孙女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 爱 熙凤故意利用这个机会表现她是多么的关心黛玉,以达到 王熙凤的这一番话.可谓一举三得,一夸林黛玉美丽无 讨好贾母的目的 比.二赞贾母气派非凡,三不得罪在场的贾府三姐妹。Leech 2.对质量原则的违背 将双方成为“自身”和“他人”.在会话中。“自身”~般就是指说 ・95・ 话人.“他人”l口J能指听话人.也可能指“第三者”。说话人所表 现出来的礼貌町以是针对听话人.也可以是针对第三者的。凤 姐这话不仅对听话人林黛玉说是礼貌的,对第三者即贾母和 三春来说也是礼貌的 王熙风短短的几句话把礼貌原则中的 在这里。风姐把贾母和自己作比较。表面上是论证,自己 也会活的很久这样一个道理。但实际目的是对贾母给予赞扬。 奉承贾母聪明伶俐福寿双全。凤姐之所以把话题引到福寿上 来,是因为她知道这是老年人喜欢谈的内容。尤其像贾母这样 富贵人家的老太太更喜欢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安享富贵。这就 是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运用这个语用前提.凤姐不仅又恭 维了贾母.也使得大家都很开心。 在第十五回,宁府送殡,贾府诸位长辈,贾赦和贾政一辈 坐车轿,贾珍、宝玉一辈骑马。但凤姐因惦记着宝玉,惟恐有个 赞扬准则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听者很受用,可以说是成功的达 到了交际的目的 2.免冲突 当对立,分歧,指责,贬损不可避免时采取的迂回说法,以 便避开正面的冲突.维护较为客气的气氛,至少在字面上不至 于过于不客气和不敬 左右逢源的王熙凤也有不可避免与人 发生交际冲突的时候.在第七十四回.老太太的丫头在大观园 拾得一个春意香袋.王夫人盛怒之下疑是风姐之物便来她房 中质问。这是王夫人的指责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时王熙凤 的反驳就显的颇有技巧。 含泪诉道:“太太说的固然有道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 失闪。因此命小厮来唤他。宝玉只得到他车前。风姐笑道:“好 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和女孩似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 来,咱们姐儿两个同坐车.好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上风 姐车内.二人说笑前进。 如果其他男孩子听到这些话。肯定会生气的.谁也不愿意 别人把自己比成女孩子,像凤姐的这种劝说,不但不能达到目 样的东西。但其中还要求太太细详其理……。”从其一到其五 一的,反而适得其反,本来想坐轿的男孩子.可能听了这话会去 骑马,以表现自己的男子气概。风姐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风 姐之所以如此劝说宝玉.那是因为知道宝玉对女孩子的认识 跟世人有迥异的看法。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 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 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 沫而已。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因此宝玉耻 与男子为伍。恨不能生为女儿身。凤姐正是基于对宝玉深刻了 解的基础上,抓住了宝玉性格的喜恶,才说出上番话来。对宝 玉的理解也可以说是王熙凤说这番话的语用前提.恰当的运 用达到了交际的目的。所以耻与男子为伍的宝玉岂不一听到 凤姐的话。赶忙下马.与风姐同车。 结语 共列了五条.娓娓道来,字面上说自己不敢辩,但话中却以 迂回的方式传达了实际替自己辨自的意思.比直来直去的反 驳要委婉了许多 这样不但在在表面上缩小了和王夫人的意 见冲突。实际上也达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因为在她的一番话 后.王夫人的确也打消了对她的怀疑。 三、语用前提 “前提”也叫“预设”.最早是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用来 解释语义中的逻辑现象的 在语用学看来。前提或称预设,是指 “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 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前提是~种语用推理,一般 要满足合适性fAppmpri—ateiless or Fellcity1和共知性 utual Knowledge)Pi ̄个条件.指跳出逻辑一语义分析的框架,将前提 放到特定的语境中来研究.这种前提受语境影响较大。 对于语用前提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归纳起来有三 种主要的说法:(1)语用前提是说话人对言语的语境所作的设 想。按照这种观点.自然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用于交际的, 每当说话人使用一句话语时.他总是对语境持有某些设想。 (2)语用前提是施行一个言语行为所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或 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3)语 用前提是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或者说是背景知识。 这三种对语用前提的理解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前提是 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 例如.甲乙两人见面时,甲问乙: 古人有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把口才提到 了兴邦治国的高度。王熙凤无师自通懂得口才的重要性.而且 在她的限度内把口才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也使自己爬上了 当家奶奶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王熙凤具体话语的分析.尝试了 语用理论在分析小说人物话语的应用。同时语言反应性格.我 们也由此加深了对王熙凤这一颇有争议的人物的理解.以更 客观和真实的态度去解读她 参考文献: 【l1 Levinsion.Pragmatics f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1.169—171.284—287. “今天怎么没见你带儿子去公园玩?”这里存在至少两个不言 自明的前提:一是乙有个儿子.二是乙经常带他儿子去公园 玩。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是语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因 此.语用前提实际上存在于整个交际语境中.不过,交际双方 所共有的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交际过程中 这种共有知识 是不断扩大、不断积累的。原来不为双方所共知的事情可以通 过双方语言交际变为双方共知的事情 对于成功的语言交际 来说.前提是至关重要的 交际双方必须具备一定的共有知 识.否则交际就会发生短路 下面来看语用前提如何在王熙风 的言语中得以体现 【21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M】. (transl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 【3】曹雪芹,高鄂.红楼梦IMI.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1. 【4】范文嫣.浅议王熙凤语言中的礼貌原则蜘.社会科学家,2005--09: 32—34.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154,219-222,281—284. 【6]姜望琪.Pragmatics--Theories and印plieation【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o0l_83—85. 【7】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31-234. 【8]雷宇辉.她说尽了世上的话【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44-46. 第五十二回.在夸奖熙凤后.贾母点头叹道:“我虽疼他,我 又怕他太伶俐也不是好事 ”凤姐儿忙笑道:“这话老祖宗说差 了。世人都说太伶俐聪明。怕活不长。世人都说得,人人都信,独 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老祖宗只有伶俐聪明过我十倍的,怎么 如今这样福寿双全的?只怕我明儿还胜老祖宗一倍呢!我活一 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 [9史宝辉,9】李健,孙亚.语言交际研究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7.145—152. 【1O】张新艳.对比分析“礼貌原则”在王熙凤和薛宝钗的语言交际中 的使用m.语言文字修辞,2004—04:131—132.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