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研究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幼儿在选择体育器材的种类和锻炼方式上有了针对性的需求,他们更喜欢在使用体育器材时能够体现出自我价值、团结合作、坚强勇敢的一面,同时兴趣同样也受到幼儿的关注,在设计体育器材时就要考虑到幼儿的需求。

标签:幼儿园 自制体育器材 研究

目的不明确是目前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把体育器材融入到教学中,更多是为了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如上级领导检查、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展示、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而做。有的教师为了在参展中取得名次、或得到家长和领导的认可,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制作出的优秀体育器材,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导致该器材只能达到观赏的作用,而失去了使用性和安全性。还有的教师把玩作为制作体育器材的目的,对于幼儿的小肌肉群的发展、兴趣爱好、肢体灵活、上下肢协调、手眼配合等方面考虑不足。而有针对性的根据幼儿基本活动的走、跑、挑、投、攀爬等方面的自制的体育器材就更是少之又少。

幼儿教师在制作体育器材时往往忽视了器材的大小、摆放、材料耐用、安全性、资金投入等问题,恰恰就是这些问题降低了自制体育器材的实用性。有时幼儿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出的体育器材由于不利于幼儿园场地的设施的摆放、幼儿每次使用时搬运时间长,费时费力、不能让幼儿产生兴趣、容易损坏而被搁置或弃用。

幼儿教师必须以幼儿为主体、以现有的简单原材料为基础、推进或引导集体或个人进行自制体育器材,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性和专业性,引导幼儿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产生兴趣;如果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不明确,这对参与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作者在研究期间曾多次就幼儿体育、幼儿教育、幼儿园体育器材等问题对相关专家通过面谈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沟通。访谈对象其中包括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园长、师范体育领域研究的大学教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师。搜集和了解教师对于自制体育器材必要性、应考虑的因素、自制的主体、自制器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核心问题,完善课题研究。观察是最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作者在研究期间对6所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幼儿园幼儿在早操、体育课、体育活动等内容的开展情况,以期真实了解幼儿体育活动中使用体育器材、幼儿园投放器材现状及幼儿教师制作体育器材的过程,并对教师制作器材后幼儿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经过文献资料的整理、资深研究幼儿的体育专家、幼教工作者的研讨,一致认为优秀的自制体育器材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

在体育活动或体能课的安排上,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同时也忽视了幼儿年龄身体、运动能力及兴趣需要的特点、在组织上孩子存在着老式活动方法和采用传统活动用具,在传统活动用具体育器材上的运用比较单一,教育性方面的考虑过于简单,没有很好的开发出一物多用或有多方位教育意义的体育器材,还停留在单纯的体育活动中,教育性没有充分体现。

二、科学性

科学性指导设计体育器材,要从幼儿动作发展阶段要求与特点、自制体育器材设计合理性、材料安全、幼儿的兴趣点等方面进行归纳,设计以符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心理特点为出发点,从幼儿动作能力走、跑、跳、投、抛、钻、爬等各个维度,作为设计开发体育器材的依据。由于体育器材肩负着幼儿身体发展的重任,因此,在自制体育器材时要注意器材结构与使用方法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最好的原动力,成人如此更何况是幼儿。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相对小班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运动能力越来越强,有独立思考能力、鉴别能力,单一的体育器材已经不能满足五岁至六岁幼儿运动的需要,他们更喜欢有挑战性、合作性、竞争性强的体育器材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认可。想要让幼儿对体育器材产生兴趣,就要在器材的设计外观、颜色搭配上受到幼儿青睐,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为幼儿喜闻乐见;在操作上简单易行,激发幼儿好奇心,具有探究性。所以设计的体育器材要新颖,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激发兴趣点达到使用自制器材的目的。幼儿园的体育器材和成人的体育器材有所不同,要讲究趣味性,幼儿在使用器材中找到兴趣点,并伴有积极的参与热情,是促进幼儿运动能聊天、模仿欲望、寓教于乐、交往能力、审美辨别、竞赛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源动力。在幼儿园考察过程中发现五岁至六岁幼儿,由于在认知能力和以往前几年的入园经验的累积的前提下,使得他们主动参与性更强,会经常使用他们感兴趣的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因此幼儿园体育器材的趣味性是的设计开发的灵魂。幼儿对趣味性的理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丰富多彩的色彩冲击,人物造型的外观等外在因素都会让幼儿产生喜爱从而激起他们的使用兴趣。(2)单一的、没有体验感的体育器材,让幼儿在玩法上产生乏味感,失去使用的趣味。以上两点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在整个自制体育器材起到的核心作用,体育器材要具有易于操作性、探索性、科学性能让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边玩边学边运动产生快乐,最终完成教育目的。

四、创新性

“创新性”是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一直追求的目标,对于体育器材的创新则有着更迫切的需要。

创新性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创意新颖。自制体育器材在外观、内部结构、使用方法、制作巧妙以及所用的材料等方而要“别具匠心”或能“推陈出新”。二是激发幼儿的奇思妙想的想象力和勇于开发的创造力。对于幼儿来说,生动形象性

的、释放性的体育活动器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简易性

幼儿园不同于直接购买的体育器材,正是因为自制的体育器材具备其“简易性”。这种“简易性”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体现办园特色,节约成本;二是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简单,使用简单易行。

六、安全性

自制体育器材安全问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一是使用材料的耐用、铅苯等有害毒素超标的环保问题。二是科学合理的设计。三是器材制作完成后的耐用性,应考虑在幼儿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断裂、松动、开胶、變形等问题。保证幼儿不能使用这样劣质的体育器材,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国家有关于幼儿园使用玩具、教具、活动用具的安全、卫生标准,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应遵循,完成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制作工作。

自制体育器材的选材有以下四方面:(1)大型体育活动器材的制作选材,利用木料、PVC管、沙石、纸箱、不锈钢管、汽车轮胎等物,经过研究、设计、开发制作。达到锻炼幼儿进行走、跑、跳、投、钻爬的目的,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2)模仿成人体育器材或娱乐节目中出现的器材制作。模仿制作购买的体育器材,在制作上应体现出同样的教育功能或有创新性,自制体育器材在模仿上需要考虑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和使用的特殊性,逐步进行功能性的改进,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形象设计美观生动,兼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后续开发上能实现多用途的功能。(3)自制体育器材的选材要根据体育活动、教学活动和技能培养、游戏需要而制定的体育器材的制作材料。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纸棒和球,在制作体育器材也多常用。(4)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如旧衣服、用过的水瓶、易拉罐、都是很巧妙的设计。

幼儿园在自制体育器材时不仅要考虑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安全性的原则。还要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为出发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