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No.02,2013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3年第O2期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 霞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产必备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与土地有很大的关联,在历史发展的各个 阶段人类利用土地的方式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稀缺性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 大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还将迎来以大量土地为支撑的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 业化高峰,这都将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推进土地的 集约利用就很有必要。土地集约利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科学建立全面测度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反 映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 关键词:物质基础l土地稀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O13)02-0018-04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与土地有很大的关 渐显现,但是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粗放 联,中国人多地少,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 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土地供需的矛盾。因此要破解“保 均土地资源仅占世界的1/3,我国的耕地不到世界的1O , 障发展、保护资源”的难题,我国必须转变土地的利用方式, 却养活了22 的世界人口,同时我国的耕地还在不断的减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走土地的集约利用道路,缓解我国发展 少,我国耕地资源的三大特点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 中的建设问题及土地资源的压力,关系着当前经济社会的 耕地后备资源少,中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粮食总量的需 发展和国家长远的利益,也是建立集约型社会的主要任务 求将继续扩大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 之一。 巨大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乡发 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展空间扩张的首要载体是土地。我国还将迎来以大量土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是由李嘉图(David Ricardo) 为支撑的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 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通过对农业用地的研究中提 这些都使我国的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地矛盾逐 出的,李嘉图认为农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指的是在一定的面 程度的提升,这对相应信息的采集、存储和挖掘利用起到了 (5)建立企业评标管理办法体系,使评标管理办法既符 推动作用。在信息利用水平方面,招标机构可从获得的供 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又充分结合实际,针对企业的采购 应商、交易、设备和需求等大量的标准格式信息中挖掘知 项目特点,以规范管理和便于操作为指导原则,实现公开、 识、提炼理论。如目前国内的变压器厂家一般不能像国外 公平、公正的企业招标平台; 厂家一样提供设备生命周期费用的指标,而如果招标机构 (6)建立有效的招投标监督机制,以企业现有的监察审 对设备生命周期内的重要节点信息(如客户需求、监造、交 计力量为基础,建立企业自主的监标人员库,加强对招标工 付、质量追溯管理、售后服务等重要结点或阶段)进行处理 作关键环节的监督工作,降低企业招标采购中的不正当的 并结合局部的抽样调查,则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得到这些设 人为因素l 备的生命周期费用,为将来合理评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7)建立企业供方库,进行合格供方的清理整顿,集中 3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 归纳、评估、合理调整和筛选,为企业建立一支合格的供应 (1)统一意识,企业领导层和各职能部室要统一意见, 商队伍。在供应商引入、建档、基础资料及业绩数据收集、 充分认识到现行分散招标采购模式存在的弊端,为实行集 评估等方面形成一条管理流程。引进优质供应商,强化合 中招标采购模式扫清各种障碍,积极建立集中招标采购管 作关系,实现与优秀供应商渠道共享,在提升保供能力的同 理的组织机构,重点是建立招标管理、招标运作、招标监督 时,降低采购成本。 三权分离的招标组织机构,规范和完善招投标组织体系; 综上所述,现行分散的招标采购模式弊端已日益凸显。 (2)建章立制,完善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合理确定 而集中招标采购模式早已在招标采购中通行,是一种 招标采购范围、招标条件,规范招标采购程序,实现招标采 行之有效的先进的招标模式,但在企业招标采购活动中还 购管理合法化、制度化,招标采购程序标准化,招标活动规 未全面推开,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在当前的经 范化; 济现状下,企业要将降低招标采购成本作为提高企业生产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招标计算机管理系统,实 经营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集中采购的招标管理模式 现招标采购管理的升级; 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为能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资 (4)建立企业评标专家库,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工 金。国有企业自行招标采购要在遵循《招标投标法》的前提 作,提高评标专家的业务水准和法律意识,提高评标工作质 下,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创新 量,使企业招标评标工作更加公平、公正,杜绝暗箱操作,降 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招标采购管理模式一集中招标采购管 低法律风险; 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张霞(1978一),女,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18— No.02,2013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3年第O2期  积的农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 施配套完善程度,公共设施完善程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的收 ①地均固定资产投人是指固定资产投入与土地面积之 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包括狭义和 比,是对土地利用投入程度总体反映,是正指标,该值越大, 进而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越高。 广义,李嘉图所说的即指的是狭义的土地集约利用。广义 说明土地投入越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是指以城市的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 ②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主要包括人均铺装道路面 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 积、城市道路广场面积比重、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 和空间布局等途径,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不断提高土地 活垃圾处理率、工业废水废气处理率等等。基础设施投入 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率,使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量越大,其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就越高,这个区域的社会、 益、生态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土 经济、生态效益也就越好,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就越高。 地集约利用要把握好合适的“度”,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 ③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是指教育、医疗、商业、文化 态发展的过程,为了全面准确的界定土地是否集约利用,应 娱乐等完善程度,主要包括每万人拥有剧场数、每万人拥有 设计一套指标体系。 1.1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前提是要因 地制宜,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除了遵循 科学性的原则,以及地域差异性原则,将类似的地域划分为 同一集约利用的级别,还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的原则,其 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具备解释、评价和预测的功能。 (1)前瞻性和导向性原则。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设置不仅是 为了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的分析的要求,还要对未来土 地的利用有预见性和指导性,评价指标要能指导和督促评 价目标的实现。 (2)层次性和系统性原则。 土地集约利用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依据的背景不同, 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从宏观、中观、微 观等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层次,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 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指标体系要考虑各方面 的系统功能,使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缓解土地供 需矛盾,使社会协调统一发展。 (3)综合性和代表性原则。 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应统筹社会、经济、 生态三方面的功能,其指标体系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反映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内容,但 同时在繁多的指标体系中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其 要与评价目标的关联度程度比较大。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静态分析是指标体系设置的基础,主要是同一时期,同 级别城市、同类型横向比较土地的利用状况,同时还要从时 间序列动态发展角度分析土地的利用演进、经济发展、环境 质量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情况,更好的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 发展趋势。 (5)可比、可量与可行性原则。 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很多,各个指标要从实际出 发,概念要明确,计算和计量的范围、口径等一致,以便进行 比较和分析,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对土地集约利 用水平进行测定,其测度结果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提供重 要参考依据。 1.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土地集约利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科学建立全 面测度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土地集约利用内 涵的基础上,包括1个目标层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4个准 则层包括: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经济效益、土 地生态效益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1)土地投人强度主要包括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基础设 医院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拥有公车数等。对 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量越大,其配套完善程度就越高,那么 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也就越高。 (2)土地使用强度主要包括土地的使用程度、人口密度 以及土地的利用强度。 ①土地使用程度通常通过其逆指标土地闲置率直接反 映出来,呈负相关,等于闲置土地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当 闲置率较高时,闲置土地未使用,土地的效益肯定低下,土 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②人口密度通常指的是年末人口总数与该区域的土地 面积之比,反映了土地的承载人口的能力,是正指标,人口 密度越高,人均用地越少,说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但 是人口密度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使得环境和社会效 益下降,某种程度上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就低了。 ③土地利用的强度总的来说主要是通过容积率和建筑 密度这两个指标来反映的。这两个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土 地利用的强度越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但是当超过了 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负作用,反而造成土地集约利用在一 定程度上的降低。其中综合容积率,即建筑总面积/建设用 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即建设用地面积/人口总数等等。 (3)土地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土地的利用产生的经济效 益,通常的指标有地均GDP、地均第二、三产业GDP、地均工 业产值、地均农业产值、地均财政总收入、地均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等,这些都是正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土地的 相应产值越高,说明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越高。其中,地均 GDP=GDP/土地总面积,地均工业产值一工业产值/工业 用地面积,地均第二、三产业GDP一第二、三产业GDP/第 二、三产业用地总面积,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建设用地面积等等。 (4)土地生态效益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两方 面的指标从土地生态效益和发展趋势方面表明土地集约利 用的程度。 ①土地生态效益通常包括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 地覆盖率等等。其中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覆盖面积与土地 总面积之比,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是指城市建成区绿化 覆盖面积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这两个指标都反映了区 域的绿化程度,是正指标,指标越大,说明绿化越好,生态环 境越好,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 ②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通常包括人口与用地增 长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GDP与用 地增长弹性系数等。其中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指 的是某一时段区域的人口增长百分比与建设用地面积增长 百分比之比,反映了土地人口的承载能力的变化趋势,是负 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近几年内土地承载力呈上升的趋势。 NO.02.2013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Y综合一∑n_1Wi×Yi 2013年第O2期 ③ 2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2.1评价指标权莺的确定 其中:Wii为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因子的权重,Y_l为第 在综合评价中,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关键,其确定 i个评价单元第j个因子的标准分值,wi为第i个评价单 Yi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分值,Y为土地集约利用 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PH)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发 元的权重,的综合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 Y越大,表明土地集 (Delphi))。  层次分析法是2O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运筹学家托马 约利用程度越高。斯.塞蒂提出的,它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相结合,将复杂的 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和数量化,其主要特点是严谨和易于 3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例——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天津滨海新区于1994年开始开发建设,其主要包括塘 操作以及层次化、系统化,其原理是建立指标体系的层次结 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构,以要测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递阶结构的目标层,以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 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生 划总面积2270km2。自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其 态效益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准则层,以准则层 第二、三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体,在2006年,二三 所包括的具体指标为指标层,综合考虑各指标相对性,对同 产业GDP占新区GDP的99.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层次的指标采取的是两两比较的方法,通过构造矩阵,检 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面积急速增加,同时耕地面积日渐减 查了矩阵的一致性;德尔菲法也就是专家咨询法是由赫尔 少,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姆和达尔克在2O世纪4O年代首创的,是指通过咨询有关专 根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从土地利用的四个准 家学者、土地规划部门以及土地管理部门,然后进行简单的 则层选取了滨海新区的11个指标进行其土地集约利用的 一推算,综合分析研究对象,寻找其发展规律,并进行预测的 分析,并且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土地集 一种方法,其主要有两轮征询,第一轮主要检验的是因素、 约利用的水平粗略的分为粗放利用、基本集约利用、比较集 因子体系是不是符合实际,进而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值得变 约利用和过度利用,其划分标准分别为当Y≤0.4、0.4≤Y 化范围;第二轮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意见的倾向 ≤0.6、0.6≤Y≤0.8、Y≥0.8。 对第一轮的评估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确定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标准值得方法一般有:国内同 确定权重。 类城市指标值为标准,城市现代化指标标准值为标准、国 般采用的是二者结合的方法,具体说是对根据层级 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等。在这11个指标中,地均固定资 人口密度、地均GDP、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德尔菲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平均值运 产投入、算,进而确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这样可以减少 地均工业产值以及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国内同类城市 主观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指标值为标准,以北京、上海、深圳、大连作为目标城市的 一2.2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2006年的平均值作为指标的上限值,以滨海新区在1994 土地集约利用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等得特点,土地集约 年的实际数值作为指标的下限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这 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含有多种评价指标,选择综合评分法 个指标的标准下限是国家标准的3o ,其上限值为同类城 来确定土地利用集约度,其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是层次 市最高值的47.26 。人均建设用地、道路用地面积比重 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 这两项指标是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是以专家经验值来确定标准,这 (1)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采用极差标准化 里选取的标准上限值为1.12,标准下限值为1。还有一个 的方法,也就是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把性质、量纲不同 指标工业废水达标率的标准上线是理想值的100 ,下限 的指标转换为可以相互比较的。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有直 为1994年的实际数值。首先将指标进行标准,即无量纲 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这里是采用的直线型的无量纲化 化,这11个指标都是正向型的,将指标标准化(具体的如 的方法。 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表2)。 表l滨海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评价 准则层 评价指标层 地均固定资产投人C1(0.11 26)万元 /hm 1 — ,正向指标 Y 一{l Araax Amin “ 负向指标 ,① 目标层 土地投入强度B1(0.1802) 道路用地面积比重c2(O.0676) 地均GDPC3(0.0646)万元/kin2 其中:Yij是底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因子的标准化分 值,xij为第i评价单元第j项指标值,X 。 为评价标准的上 限值,X i 为评价标准的最小值。 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的确定方法有很 多,大多采用的是: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 人口密度C7(0.1642)人/km2 土地 土地使用强度B3(0.2804) 集约 利用 人均建设用地C8(0.11 62)m2/人 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O.0400)万元/hm2 C4 综合 土地利用经济产m B2(0.2040) 地均T业总产值C5(0.0497)万元/ 评价 l hm3 的标准,当缺少这些标准时,可通过调查研究与咨询专家相 结合或者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或以国内同类城市指标值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B4 (O.2551)  .单位土地二三产业增加值C6 (0.o477)万元/hm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9(0.1134) 作为标准等等。 (2)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Yi一∑ 】WI.×Y._ ~l 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B5 (0.0803) 本文采用的是综合评分法来确定土地集约利用度,其 ② 业废水达标率ClO(o.1417) 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C11 (0.0803) 2O— 现代商贸工业 No.02,2013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3年第O2期 表2滨海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 \ 标 C1 CZ o.oo o.oo o.oo 从2003年以后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土地的使用强度从 阳∞ ∞蚰;;}∞垃o C3 o.oo o.05 o.14 C4 o.oo o.03 o.12 C5 o.oo o,53 1.oo c6 o.oo o.oo o.oo C7 o.oo o oo o.Ol C8 o.03 o.58 1.oo C9 C1O Cll 1997年以前是快速上升的,1997年以后是很缓慢的上升, 而土地投入强度却是急速上升,二者不协调;土地利用的生 态环境质量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土地利用的经济产出,从 1998年以后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土地集约利用的发 年 1994 l995 l997 o oo o.08 O.O9 o.oo o.oo o.oo o.oo o.05 1.oo o.oo o.1O 1.oo 1999 20o1 2003 2005 2006 o.13 o.oo o.26 o.oo o 33 o.oo 1.O0 0.O0 o.19 o.32 o.54 o.94 1.o0 0,16 o.34 1 oo o.Ol 1.oo o.08 o 02 o O3 o.04 0.05 o.07 1.oo 1.oo 1.oo 1.oo o.oo o.80 1 O0 o.oo o.96 1.oo o.11 o.98 1.O0 o.30 o.99 1.oO 展趋势从2005年开始处于下降的趋势,与其他的子系统发 展方向相反,更是不协调的发展。这些准则层的发展的不 协调,会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总的来说,滨海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很大,应对土 0.42 1.oo o.19 0.44 1.O0 0.26 0 51 1.oo o.33 1∞ 0.O0 l o0 0.45 0.99 0.O0 上限 下跟 18o.18 15.oo 7570.2 190.O0 55o.oo 490.oo l270.0( 12O.oo 42.76 lOO 1.12 30.87 8.Oo 743.O0 24.62 328.84 68 04 440 105.】0 30 80 OO 】.O0 地进行合理的规划,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强度、土地 的经济产出和土地集约发展趋势这三个准则,提高土地的集约 在此简单运算,直接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相加的的 利用水平,使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结果即为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即公式Y综合一 ∑n-1,j:1 W._×Yij(其中:w 为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因子的 权重,Yii为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因子的标准分值,Y为土 地集约利用的综合程度),得出1994、1995、1997、1999、 2001、2003、2005、2006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 ): 0.35、19.46、28.6、39.67、45.47、5O.24、63.26、58.27,图2 为各准则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滨海新区在2004—2006 年间土地集约利用具体情况如下: 土地利用集约度(%) / 、 一/ / ・●-土地利用集约度(%) 。/ 1994 1995 1997 ̄.999 2oo1 2003 2005 2006 图1 滨海1994—2006年土地集约利用趋势图 (1)从图1可看出,1994—2006年鉴滨海新区土地集约 利用水平总体来说是逐渐提高的,土地利用日趋合理化,由 1994年的0.35 上升到2006年的58.27 ,在2005年达到 63.26 ,为这些年的最高值,这说明了滨海新区的土地投 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等式不断提高的,土地集约化利用趋 势越来越明显。在1994—1999年问,土地的利用是粗放的, 只有2005年土地的利用比较集约,其余年间土地的利用是 基本集约的。这又说明了滨海新区土地还有很大的挖掘潜 力,土地集约利用还有一定的空间。 ・+一土地投入强度曲裳的 度( ) -Q--土地刊用经请产出集 的度‘%) 叫 土地使用强度f%) -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 量集约度(%) 一土地集的利用发展趋 势集约度(%) 1994 1995 199 7 1999 2001 2(303 2005 2006 图2准则层分值趋势 (2)各准则层的发展不协调。在滨海新区土地集约利 用评价的各准则层中,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的 集约利用水平虽然都是增加的,但是二者发展的速度很是 不同,土地利用经济产出明显的低于土地投入强度,尤其是 参考文献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EM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rz3黄贤金,张安录.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家庭,张换兆,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 实证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r4"l张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CM3.西安:西北大学,2008. [5]吕傻仪.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EM3.天津:天津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何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社,2003. [7]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一以中国制造业集聚为例[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CsJ杨大兵.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研发及应用一以唐山市高新 区为例[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OlO. [9]查志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改革论 坛,2002,(4). [1O]王业侨.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6,(3). [11]顾湘,姜海,曲福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一以江苏 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6,(6). [12]马巨革.山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与对策[J].中国土地 科学,2008,(1O). [13]刘戈,汪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 C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4]王静,邵晓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 势[J].地理科学进展,2Ol1,(3). [15]林坚,陈祁晖,晋碌瑶.土地应该怎么用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 内涵与指标评价[J].中国土地,2004,(11). [16]朱红梅,王小伟,谭洁.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经济 地理,2008,(3). [17]么相蛛,张前进,侯光辉.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研究一以天津市 为例口].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 [181张福刚,郝晋珉,姜光辉,丁忠义,李新波,李涛.中国城市土地利 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1). [19]徐松青.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西昌学院,2009, (1). EZO3李雪梅,张震,么相蛛,张前进.天津滨海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 评价[刀.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 [21]戴必蓉.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一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2]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一以 江苏省昆山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Ol1. [23:郭爱请,葛京凤.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J3.资源科学,2006,(4). [24]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ED3.南 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一2】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