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门特大桥地质状况
工点范围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粉土、细圆砾土、上更新统粉质粘土、粉土、砂类土、圆砾土、描述如下:
1、 第四系全新统
(1)、粉质黏土(Qσll13):褐灰色,桥址范围小里程侧上部分布,厚4~10m,局部砂感较强为粉土,硬塑~软塑,σ0=100~120kpa,Ⅱ级普通土。属松软土
(2)、粉土(Qσl23):褐黄色,桥址范围大里程侧上部分布,厚8~15m,土质不均,局部为粉质粘土,潮湿,稍密~中密,σ0=100~120kpa,Ⅱ级普通土。属松软土
(3)、细圆砾土(Qpl64):褐灰色,透镜体,厚0~2m,成分以微风化石英岩,砂岩为主,圆棱状,分选通土。性好,粒径10~20㎜的约占15%,2~10㎜的约占40%,大于20㎜的约占5%,余为砂土充填,饱和,中密,σ0=400kpaⅡ级普通土。
2、第四系上更新统
(1)、粉质黏土(Qpl13):褐灰色,工点范围内广泛分布,和粉土,砂类土交错分布,单层厚度5~30m,切面较光滑,局部砂感较强为粉土,硬塑~软塑,σ0=120~150kpa,Ⅱ级普通土
(2)、粉土(Qpl23):褐黄色,层状或透镜体状夹于粉质黏土中,厚0~13m,土质不均,潮湿,稍密~中密,σ0=120~150kpa,Ⅱ级普通土。
(3)、粉砂(Qpl43):褐灰色,层状或透镜体状,厚0~5m,砂质不纯,饱和,中密,σ0=120kpaⅠ级松土。
(4)砾砂(Qpl53):褐黄色,层状或透镜体状,厚2~8m,颗粒不均,砂质不纯。饱和,中密~密实,σ0=350kpaⅠ级松土。
(5)、细圆砾土(Qpl63):褐灰色,透镜体,厚0~4m,成分以微风化石英岩,砂岩为主,圆棱状,分选性好,粒径10~20㎜的约占15%,2~10㎜的约占40%,大于20㎜的约占5%,余为砂土充填,饱和,中密~密实,σ0=450kpaⅡ级普通土。
(6)桥址处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0.45s。
(7)本工点所在区域土壤最大季节冻土深度221㎝。
(8)桥位处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条件:桥址范围内无不良地质。上部粉质黏土,粉土属松软土,厚5~15m。地表1.5m范围分布中硫酸,亚硫酸盐渍土。
(9)地下水埋深约2~5m,具硫酸盐,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L1.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约2.5m。
赤金大桥地质状况
1、 桥址位于甘肃玉门市附近,地貌以山前冲洪积戈壁平原为主,拟建桥址西侧为南北向展布的低矮山丘,桥址处位于宽约80m的冲沟,地形相对平坦,地势由南向北缓倾,冲沟内为近代河床相沉积的沙地,工点范围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粗砂,上更新统粗
砂,侏罗系砂岩夹泥岩夹砾岩。
2、 桥址处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0.40s。
3、 本工点所在区域土壤最大季节冻土深度221㎝。
4、 桥位处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条件:
工点范围内不良地质不发育,工点范围内无特殊岩土分布。
5、 水文地质特征
沟谷内无常年流水,仅在洪雨水季节有暂时性短期水流呈散流及紊流跨越。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