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Nong Cun Ke Ji 菌的分离鉴定 药性分析 5.运动力试验 ’ 以接种针挑取待检菌,从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 央垂直刺人到管底,沿原穿刺线拔出接种针,避免左 右滑动,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6.药敏试验 鸡大肠杆菌病是以大肠杆菌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病原的细菌性疾病,是目前养鸡业中危害最重的传 染病之一。其抗原复杂,血清型多样,常与沙门氏菌、 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球虫等并发或继发感 染,造成鸡的死亡率上升、增重减慢、胴体品质降低, 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病料来源 病料来源于阿勒泰市红墩乡养殖户送检的病死 禽。剖检可见典型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初步诊断 为大肠杆菌病。 二、检验结果 1.细菌分离 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病料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进 行划线分离培养,倒置于37℃恒温箱培养2O小时。 2.纯培养 挑取粉红色单个菌落于麦康凯培养基上划线进 行纯培养,倒置于37cI=恒温箱20小时,取出置于4℃ 中保存待用。 3.革兰氏染色镜检 经革兰氏染色后在油镜下均可见红色、中等大 小、两端钝圆的无芽孢直杆菌,大多数散在。 4.生化试验 经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 验、枸橼酸盐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硫化氢试验后发 现,从病料中分离到的27株大肠杆菌均能发酵葡萄 糖、乳糖、麦芽糖、露醇,产酸产气,部分产酸不产气, 多数菌株不利用蔗糖,所有菌株均不产生H S,V—P 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均为阴性,M.R试验和吲 哚试验均为阳性,尿素酶试验绝大多数为阳性,少数 为阴性,多数菌株不能运动,三糖铁试验斜面产酸变 黄,底面产酸产气,变黄并有气泡产生。 农村科技2008(9) 7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Nonq Cun Ke Ji ● 猪腹泻高效防治法 猪腹泻又称泄泻,主要因天气突变、突然改变饲 料、喂食霉变饲料、饮水不洁、传染病和寄生病等因 素引起。 上猪很少发病),有呕吐现象,排红色粘粪。初生仔猪 每千克体重可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单位,每天2 次,有良好预防效果,对发病猪舍进行消毒处理,以 一、发病症状 减少感染机会。 主要症状是大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多,在尾和肛 5.猪痢疾 附近沾有稀粪。泄粪酸臭,食少腹满,舌苔厚浊为伤 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架 食泻。泄粪如浆,赤浊腥臭,舌红苔黄的为湿热泻。泄 子猪,病猪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粪便,常呈胶 粪如水,肠鸣腹痛,口色青黄为寒湿泻。常见的有以 状。该病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下几种。 可用痢菌净、黄连素、杆菌肽、四环素、痢疾一针停等 1.传染性胃肠炎 药物治疗,若发现疗效欠佳,尽快调换药物。 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 二、预防措施 点为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能在猪群中迅 1.加强饲料管理,冬、春季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速传染。治疗原则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 2.保持舍栏清洁干爽,做好驱虫和防疫工作。 染,通常用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注或补液内服,用抗菌 3.改变饲料宜逐渐进行,不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素和磺胺类药防治继发感染。 定时定量饲喂,治疗前先查明原因。 2.仔猪黄痢 三、治疗方法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 1.黄连素注射法:注射剂量1~2毫升,注射部位 死性传染病,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多发于7日龄内 为交巢穴(肛门上、尾根下的凹窝正中),每日连用 仔猪,极易死亡。发现一头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 l一2次。 行预防性治疗,一般可内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 2.10%葡萄糖溶液或维生素B。注射法:注射剂 菌素或服调痢生、乳康生、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 量2~5毫升,注射部位为交巢穴,每日1次,连用3 剂,可较快控制传染,效果较好。 次为一疗程。 3.仔猪白痢病 3.硫酸阿托品注射剂注射法:注射剂量5-10毫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 升,注射部位为交巢穴。未愈者隔24小时再注射1 仔猪,病猪排出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若不及时治疗 次(用于仔猪腹泻)。 易成僵猪,可用百痢净、土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及 4.硫酸链霉素、硫酸黄连素注射法:使用剂量:硫 磺胺类药物治疗。 酸链霉素2克、硫酸黄连素注射液16毫升(4O克重 4.仔猪红痢 量),混合,在脾俞穴(倒数第3肋问中间左右)注射 又称猪核菌性肠炎,由C型或A型魏氏杆菌引 】0毫升,交巢穴注射6毫升,每日1次,连用1-2次。 起,是3日龄内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周以 (乌鲁木齐米东区动物防疫监督站 方新元) 能发挥效应。 用抗微生物药。⑧缺乏适当细菌学诊断前,应慎用抗 由于目前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对常用抗微生 微生物药,以免延误诊断,不能把抗菌药物当作替代 物药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选药时要掌握病原微 基本的外科清疮、引流来应用。④尽量避免皮肤、黏 生物的敏感性,加强用药的目的性。尽量避免预防性 膜等局部用药。此外,抗微生物药的联合用药还应具 和局部用药。①除确定为细菌性感染或为防止继发 有明确指征。 细菌性感染外,对各种病毒感染很少有采用抗菌药 (阿勒泰地区抗灾保畜办公室 张冬玲) 治疗的必要。②病情不太严重,病因不明的发热,慎 80 2OO8(9)农村科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