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违 妄 执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执(左手拿丸子)
3.易读错字:着(zháo)地 更(gēng)正 胆大妄为(wéi) 伽利略(lüè) 拴(shuān)住
4.多音字:的(dí)确 目的(dì) 好的(de)
5.应会写字: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 (1)写正确:辩、释、妄、执 指导要点:(辩:左中右结构,要紧凑。释:左窄右宽,穿插避让。妄:上窄下宽,站的牢) (2)写美观:违、奉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的故事。 (2)概括方法:(事情的发展顺序)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2、3、5自然段) (2)体会方法:侧面描写及衬托。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重点词句(1):
①句子:这时大家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②体会方法:(联系上下文) 重点词句(2)
①句子: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这怎么解释呢? ②体会方法:(课件演示)(图示法)(对比)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句变陈述句)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难点) 1.课后思考题:
(1)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情感体验: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1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预习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写错的字: 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4.趣味识字: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 信奉、固执、胆大妄为,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
二、理解运用 (一)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 2.文章的顺序: (二)文本细读
细读课文,想一想,把你的思考和感受写在相关语句的旁边:
1.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里连用了两个反问句,充分地反映了 。 4. 伽利略的实验使大家明白了 。
5.自主质疑: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迁移运用
1.阅读链接:读一读《火刑》,想想布鲁诺和伽利略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写法运用:学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描写。 四、拓展延伸
收集了解有关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资料。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收集整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2
一、课堂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朗读:
(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 2.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引导趣味识记:执(左手拿丸子)、辩(采用顺口溜:一点一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 3.书写指导 (1)写正确:(易写错字指导):出示全部生字,易写错字颜色变红(含学生找出的易写错字):辩、释、妄、执
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 ②并交流明确: 指导要点:(辩:左中右结构,要紧凑。释:左窄右宽,穿插避让。妄:上窄下宽,站的牢) (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拴、拖、执。 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③学生练习书写。 4.词语积累
(1)展示某些同学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
(2)展示老师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强调:分类积累词语,有助于理解、记忆和运用。 (二)理解运用 1.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
(2)文章写作顺序:展示某同学总结的文章写作顺序,并简要说明寻找的方法。 2.文本细读
(1)质疑。刚才大家提到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如:这时是什么时候?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他说了什么话?谁证明他的话是错误的?怎么证明的?)
(2)自主释疑。默读课文,结合预习,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 生汇报交流,师随机点拨。
(3)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文中怎么说的? 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
3
①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②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③指导朗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4)伽利略是怎样想的?
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意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分男女生读。
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过渡: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进行了求证。 (5)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 ①自由读课文,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a、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
b、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
c、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 d、从结果“都”、“的确”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e、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用横线画出,自由读读。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总是”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
②那时,伽利略才25岁,仅仅25岁就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那就是——。他不仅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了——引读 这就意味着,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挑战。
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师补充介绍:大家知道吗?16世纪时,意大利的布鲁诺因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坚持真理“日心说”而流浪异国、被捕入狱,最终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可见,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
③练习说话:
用“伽利略如果 ,就会 ;但是,如果 ,就会 。最终,他选择了 。” 适机渗透说话练习和朗读指导,再感受人物品质。 (6)学习公开实验部分:
①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a、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b、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之所以说伽利略“胆大妄为”,是因为—— 之所以说伽利略“固执”,是因为——
c、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
4
②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a、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b、指名读做试验部分
想象补白: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有什么表现?用“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 。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 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说: ;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 。”的句式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四、系统总结。
1.此时,如果还用“胆大妄为”“固执”来评价伽利略,你觉得这两个词的内涵应该是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2.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比较句子:①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②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3.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拓展延伸。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俺们不只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俺们自身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考虑,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六、限时检测。(限时闭卷) 板书设计:
质疑------论证--------公开实验
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我会写。
lüè dǎn dà wàng wéi gù zhí 伽利( )被别人认为是( )( )( )( )的人,非常()()。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5
更 的 着 三、选字填空。 辩 辨 辫 瓣
( )认 ( )子 花( ) 争( ) ( )别 ( )论 四、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改为陈述句: 五、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6课《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 邀、挚、仪、咕、痴、锁 2.趣味识字:痴(大家都知道它生病了) 3.易读错字:挚、痴
4.多音字: 露(lù)出 露(lòu)马脚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邀请、挚友、塑像、诞生、异样、径直、感触、全神贯注、端详、仪态端庄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
本课为略读课文,生动地记述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2)概括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第2、5自然段
(2)体会方法:体会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学会联系实际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 3. 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词句:
(1)句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体会方法: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 4. 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
茨威格是怎样全神贯注地看罗丹修改女像的?想象茨威格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一写。(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模仿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句子来写)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难点)
1.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6
三、情感体验:
学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态度。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写错的字: 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4.趣味识字: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全神贯注、仪态端庄、端详 、径自,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可以在课本上用符号标记) 二、理解运用 (一)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 2.文章的顺序: (二)文本细读
细读课文,想一想,把你的思考和感受写在相关语句的旁边:
1. 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作风与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句话“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的理解。
3.自主质疑: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迁移运用
1.阅读链接: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罗丹的有关资料。
2.写法运用:试着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运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四、拓展延伸
收集了解有关罗丹的资料。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搜集关于罗丹的图文资料,对这位著名的雕塑家有所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7
一、课堂导入
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一一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一一罗曼·罗兰 天才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一一爱迪生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体会意思。 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朗读:
(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 2.课文主要内容,让这几个同学说说 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几种。 3.识记生字
(1)出示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师正音: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引导趣味识记: 痴 4.词语积累
(1)展示某些同学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
(2)展示老师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强调:分类积累词语,有助于理解、记忆和运用。 (二)理解运用 1.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 (2)文章顺序:展示某同学总结的文章顺序,并简要说明寻找的方法。 2.文本细读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①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说悄悄话。 (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②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④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3)读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①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8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四、系统总结。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你看,原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五、拓展延伸。
1.是啊,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着被他所遗忘的挚友茨威格,怪不得给茨威格留下如此深的感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顺势出示茨威格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学生齐读,结合实际理解茨威格的话。
3.小练笔:同学们,茨威格的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名言,使很多人受到启发。那么你能否将的感受写成名言呢? 六、限时检测。 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一、发现毛病
二、修改塑像 :动作、语言、神态 精益求精
长时间持续工作如醉如痴 浑然忘我 三、忘记挚友 :全神贯注
四、深有感触 :做事要全神贯注
四年级下册第26课《 全神贯注》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挚友(zì zhì) 痴笑(zhī chī) 上锁(suǒ shuǒ) 邀请(yāo yō)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全神贯注: 仪态端庄: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仿写。
茨威格是怎样全神贯注地看罗丹修改女像的?想象茨威格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一写。(可以自个儿写,也可以模仿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句子来写)
只见茨威格一会儿 ,一会儿 ,脸上(嘴角、眼睛) ,好像 。
四 年级下册第 27 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罢、徽、聋、哑、港、澈、壶、苟、缸、挥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有耳听不见(聋) 3.易读错字:澈、徽、聋、哑 4.多音字:似(shì)的、相似(sì)、佛(fó)像、仿佛(fú) 5.应会写字:罢、徽、聋、哑、港、澈、壶、苟、缸、挥 (1)写正确:徽、澈、壶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徽
②指导要点(按规律分类指导):左中右结构,偏旁是双人旁,中间部分上面是个“山”,下面是个系,注意撇应该写成横,注意与“微”的区别。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3-9自然段 总分 (2)体会方法:读、划、标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1)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体会方法:联系重点词语“融为一体”的含义,体会句子的含义。 (2)重点词句:鱼游到了纸上。
体会方法:采用上下文联系的方法。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的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4.拓展练习: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周围人议论的场景,进行小练笔。 (二)本课重点问题:
1.课后思考题: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本课教学难点)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四 年级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10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写错的字: 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4.趣味识字: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二、文本细读: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标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看鱼画鱼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拓展延伸:结合课本插图,想象围观的人们议论的情景,把它写下来。(要有语言、动作、神态等)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2.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胸有成竹”的故事吗?有谁能讲一下?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又会学到哪些知识呢? 二、预习评价。 (1)(课件)展示预习情况:出示优秀学案学生名单 展示优秀预习学案 表扬优秀小组长 (2)指名学生朗读喜欢的段落,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易读错段落,并朗读示范。(课件展示11自然段) (4)识记生字:形近字识字:“澈”与“撤”、“徽”与“微” (5)书写指导:①指导书写的字:徽
指导要点:左中右结构,偏旁是双人旁,中间部分上面是个“山”,下面是个系,注意撇应该写成横,注意与“微”的区别。 ②美观:澈、港
(6)词语积累:①展示学生积累
②展示教师积累:泉白如玉、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速写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
11
(2)文章结构:展示某同学总结的文章结构,并简要说明寻找的方法 (二)文本细读
1.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特别)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青年“特别”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预设:
A观鱼的“忘我”
出示句子: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自由读这段话,从哪些词中读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学生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呆呆地”“静静地”来品读他看鱼的“专注、入迷”。 作者在表现他专注、入迷时,抓住什么来写的?(神态)
指导读: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他身边,切身感受他的专注、入迷吗?(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进行评价、指导)
师:他“老是一个人”在那儿看,不厌烦吗?他为什么老是在那儿看?(爱鱼;想画好鱼)他这样看了多长时间?
相机引出描写他长期观察的句子: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一年多,每个星期天,从早到晚,这样呆呆的、静静地从春看到夏,从夏看到秋,从秋看到冬。他放弃过吗?这叫怎么看?(坚持不懈)
渗透学法指导:通过后面这句话,我们对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又有了更深的理解,看来学习时我们要联系上下文。 画鱼的“痴迷”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自由读,看青年在画鱼时用了什么画法?(工笔、速写) (2)结合你平时学画的经历,说说什么是“工笔”,什么是“速写”? (3)出示“工笔鲤鱼图“和”速写鲤鱼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两种画法的特点。
(4)默读这句话,看青年是怎样工笔细描画鱼的?(抓住“一丝不苟”体会他作画时的认真)
他又是怎样挥笔速写画鱼的?(抓住“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感受他画技的高超) (5)在写他画鱼时,作者又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动作)
朗读指导:画技这样高,画得又这样认真,真令我们敬佩!能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评价)
利用插图,进行读说训练:
师:他这样高的画技,这样全神贯注的作画,他的画怎能不栩栩如生呢?瞧,引来了这么多围观的人。
出示插图:仔细看图,想一想:周围的人会怎样赞叹他?(提示: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
学生交流。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通过品味“融为一体”感受青年作画的痴迷)
12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1)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联系上文,说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
“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表述) 四、系统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一是,青年看鱼、画鱼的勤奋、专注;二是: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周围人议论的场景,进行小练笔。 五、限时检测。(限时闭卷)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画:认真 痴迷 (动作) 看:专注 坚持不懈 (神态)
限时检测题:要能较全面地检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年级下册第 课《 》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我会写 qīng chè
1、玉泉的池水( )见底。
2、原来,他是个lóng yǎ( )人。
3、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huī( )上,心里不由得咯噔一跳。 二、写一写课文主要内容。 三、“鱼游到了纸上”是指( )“鱼游到了心里”是指( ),从中你可以体会到聋哑青年( )的品质。
四、结合课本插图,想象围观的人们议论的情景,把它写下来。(要有语言、动作、神态等) 四年级下册第28课《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婴、毅、筐、怖、肿、榨、憋、诱 (1)形近字识字:憋、弊、蔽 诱、绣
(2)易读错字:诱人(yòu,易读成xìu) 榨干(zhà,注意是翘舌音) (3)多音字:挑着 (tiāo) 挑战(tiǎo) 薄(本文读báo) bó稀薄 bò薄荷 2.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坚毅、平缓、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香喷喷、信心十足、疑惑不解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父亲在荒凉的山坡上开辟了一块碧绿的翠般的菜园。
13
(2)概括方法:(事情的发展顺序)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3---10自然段) (2)体会方法:小组合作,品读感悟。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2)体会方法:(1、联系上下文对比理解2、体会比喻的好处)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方式,写出你身边某一事物的变化。
(二)本课重点问题:
1、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想想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教学重难点:想想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28课《 父亲的菜园 》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预习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本课生字,做到会读、会认。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趣味识字: (三)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坚毅、 狰狞、气馁、贫瘠、疑惑不解、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可以在课本上用符号标记) 二、理解运用 (一)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 (二)文本细读
细读课文,想一想,把你的思考和感受写在相关语句的旁边:
1、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三、迁移运用
1.写法运用:试着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2.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教学时间:1课时
14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菜园吗?知道菜园是做什么用的吗?今天我们就去一个菜园看看。这是谁的菜园呢?(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出示课件】 质疑为什么说菜园是“父亲的”?父亲的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二、预习评价 (一)成果展示。 1.预习小标兵:
2、优秀预习展:投影展示优秀预习提纲 3、负责小组长: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1、(一)日积月累。 1.朗读:
(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第5自然段。注意“气馁、一筐一筐、可怖、红肿”等词。【出示课件】 2.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引导趣味识记:采用形近字组词的方式识记生字憋、诱 3.词语积累
(1)展示某些同学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
(2)展示老师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强调:分类积累词语,有助于理解、记忆和运用。 (二)理解运用 1.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出示课件】 2.文本细读
(一)了解“父亲的菜园里都有什么?”(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除了文中写到的,你觉得父亲的菜园里还会有什么?【出示课件】 (二)A、品味菜园,启发愤悱
1.生自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出示课件】 2.结合语句反馈:
(1)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父亲坚定的决心。【出示课件】
(2)a、于是,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菜园是坡地,地势不平。)【出示课件】
b、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坡地杂草丛生。)【出示课件】
c、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黄土地,很贫瘠。)【出示课件】
(3)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泥土很薄。)(板书:贫瘠的荒地)
3.生再读课文,思考: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菜园如今变得怎样了?【出示课件】 (1)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死黄土变得肥沃了。) (2)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菜园里有许多蔬菜,
15
绿油油的,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4.师小结过渡:一片泥土很薄,曾经杂草丛生、贫瘠荒凉的坡地,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竟变成了一个肥沃、碧绿、蔬菜飘香的翡翠似的菜园,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板书:翡翠似的菜园)【出示课件】 三、系统总结
1.把“贫瘠荒凉的坡地”伺候成“碧绿诱人的菜园”,父亲做了哪些事?(板书:锄草开荒,砌墙垒土,精心肥土)
2.师小结:父亲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什么?精心伺候,是为了让“我”家能有一个一年四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菜园,是为了让饭桌上的菜碗里能有新鲜的蔬菜,更是为了让全家人能有新鲜蔬菜的滋养。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里,父亲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啊!这就是父爱。这是怎样的父爱?(深沉的、不计酬劳的、默默耕耘的……)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文章最后写“我家的菜园”,课题又为什么定“父亲的菜园”呢?【出示课件】 2、师总结延伸:如果说母爱是水,那么父爱就是一座山,一座伟岸、坚实的山。父亲常常像一头任劳任怨的牛,在我们人生的成长历程中,给我们鼓励和支撑。古往今来,有许多写父亲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等都体现出浓浓的父爱。课后,请同学们找到这些文章与你们的父亲共读,并写出读后感想。 板书设计:
贫瘠的荒地 →锄草开荒,砌墙垒土,精心肥土→翡翠似的菜园 限时检测题:
四年级下册第28课《父亲的菜园》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 坚毅、狰狞、气馁、贫瘠、疑惑不解、 2、说一说文章最后写“我家的菜园”,课题又为什么定“父亲的菜园”呢? 3. 想想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
4、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方式,写出你身边某一事物的变化。
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无坚不摧、知难而退、碌碌无为、一曝十寒、寸进尺退、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流畅地背诵“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理解运用:(分别从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方面提出目标) 1.我能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2.我能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16
3.我能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体验:
1.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较生动、形象地讲述人物故事,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并简要谈出自己的感受。
2.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突出人物的品质,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能认真修改。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我能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写出敬佩的原因,突出人物的品质。
2.我能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预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导语: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碰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想想,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七,做一个善于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吧! 预习过程: 1.本单元围绕“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文 、 略读课文 和 及“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内容是 ,习作内容是 ,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一写。
2.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你认识了 的伽利略, 的罗丹, 的聋哑青年, 的农民。
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因为
。
3.在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认真回忆,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他的什么品质(或精神)打动了你?
4. 通过“我的发现”,你知道了引号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写一写。
_
5.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与_____________有关的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试着补充下面成语。
雄( )壮( )、坚定( )( )、坚( )不( )、 自( )不( )、( )沙成( )、( )腋( )裘、 6.理解“鹏程万里”的含义。并能用成语造句。 7. 积累有关“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或故事等。
_ 8.我要向朋友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17
(二)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让我们先来回忆学过的课文吧!
2.课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述了什么事?你认识了怎样的伽利略?——师生交流 ……
3.小结: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4.那么你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的好方法?
(要点:①抓住具体事例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节描写) 5.小结:我们要注意将这些表达的好方法用在自己的说话和习作中。 二、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成果展示:
1.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留心身边值得敬佩的的人,同学们有的进行了观察、访谈,有的进行了记录。老师通过批改同学们的预习提纲,发现同学们的词汇量特别丰富。老师对此进行了整理和补充。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词语)
自强不息 多才多艺 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 默默无闻 尊老爱幼 品学兼优 废寝忘食 勤学苦练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舍生忘死 无私奉献 坚忍不拔 不屈不挠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词语,体会含义。
3.请你们再去读读看,读后告诉我,你从这些词语里面发现了什么? 4.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好品质。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人的好品质的词语吗? 5.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
6.别林斯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一个人的身上可能有其中一个高贵的品质,也可能有两个或三个,甚至有更多个好品质,这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那么,这么多人里面也一定有你最敬佩的人吧!(板书:我敬佩的一个人) (二)精讲点拨。
1.谁能说一说,你最敬佩谁?为什么?
预设1:我敬佩清洁工人,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干净、整洁的城市。 预设2:我敬佩杨利伟叔叔,因为他是我们祖国的骄傲! 预设3:我敬佩我的妈妈,因为她从早忙到晚,却毫无怨言。
预设4:我敬佩消防员叔叔,他们不顾自己的危险,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有舍生忘死的精神! ……
2、小结:
18
是啊,同学们,不管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伟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只要你愿意用你的眼睛去寻找,就一定会惊奇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相机板书:伟人、平常人)
3.生活中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真是太多了,若能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生动形象地向我们讲述他们高尚品质和思想情操,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一定会更加鲜明丰满,从而受到感染。 4.明确这次口语交际要求。
(1)我们先了解这次口语交际要求(读出示的有关内容)。 (2)汇报、讨论这次口语交际要求。(要点: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一个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②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感情要真挚。③要有组织,由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轮流说。) 5.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2)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6、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汇报。
(1)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2)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评价时,从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
表达出敬佩之情;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情感是否浓厚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系统总结:
1.人物的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还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 表述时,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感情要真挚。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你们通过观察、诉说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用文字生动地记录下来,展示给大家,愿意吗?下面我们学习写这篇习作。 2. 我们再看一下这次习作要求(出示要求) 3.习作指导。
(1)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提示:敬佩,要写出敬佩的原因; 写一个人,不要出现多个人)
(2)抓住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品质或敬佩原因。 (3)抓住任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现。 (4)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习作思路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自己的习作思路,教师巡视。 五、书写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值得敬佩的人太多太多。只要你留心生活、睁大慧眼,会发现他人许多优秀的品质;只要你虚心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会成为别人敬佩的人。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完成本次作文。 板书设计: 我敬佩的一个人 好品质 典型事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表达真情实感 限时检测:
利用课下时间完成本次习作。
19
第二课时 评改目标 :
1.让学生学习根据所要表达的需要选择材料。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清楚具体地进行习作。
3.能够通过习作赏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热情,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运用标准修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学习,培养修改的意识,继续培养修改的习惯。
评改重点:能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内容清楚具体地进行习作。 评改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1. 学生完成作文。
2.教师阅读学生的习作初稿,通过批阅草稿,收集评改课所需材料。 3.多媒体课件。 评改内容:习作讲评 评改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利用课下时间把所佩服的人写成了文章,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篇作文进行评改,让同学们在评改的过程中品味大家的作文! (板书:我佩服的一个人——习作评改课) 二、回顾习作要求:
1.在评改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次作文的要求。(读第七单元的作文内容与要求) (1)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2)抓住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品质或敬佩原因。 (3)抓住任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现。 (4)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总评:
本次习作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照习作要求,独立完成本次习作,并且抓住了人物的突出特点来写,构思合理,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语言通顺,而且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出示表现优异学生名单:写的特别优秀的同学有xxx、xxx等。 四、佳作,佳句赏析
1、选取一两篇优秀作文,出示出来,全本共同赏析,找出亮点。 2、出示学生好词佳句进行赏析,从读中学习和积累。 欣赏好句好段
比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好句好段。 五、典型挑刺(啄木鸟行动)
虽然我们赏析了同学们优秀的地方,但一些问题作文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请大家一起来修改几篇问题作文。 全班参与,共同改正。
比如:1、语气不明的句子,要修改到语意清楚。 2、杂乱无章的句子,要修改到条理分明。 3、平板无味的句子,要修改到描述生动。 4、文法使用错误,要修改到正确无误。
20
5、语意前后不一或段落不清楚的地方,要修正到前后通顺连贯。 ……
六、专项指导:怎样突出人物品质?
在选取突出事例的基础上,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进行描写,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形象展示出来。 1.出示例文,共同赏析。 2.指导: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的细微环节进行具体生动、细致逼真的描绘。描写人物细节,要注意二点:
(1)紧扣主题,为表现人物品质服务。细节描写不是无目的、可有可无的,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应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起推动作用。所以我们选择人物细节时,要围绕文章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舍取。
(2)以小见大,细中见深。成功的细节描写能深刻地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特征,我们要选择那些人物典型的细小的举动和细微的生活情节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深刻,生动逼真。 3.进行片段练习,(最好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进行修改,让其更完整。) 预设:我的同学xxx助人为乐, 七、学生先自改,再小组间互评互改。 八、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板书设计
我敬佩的一个人 突出品质 选好事例
运用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学生根据自改、互改、互评的要求和标准,先自改,再小组间互评互改。 自改:
1、自改和互改要使用修改符号。
2、把错别字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修改过来。 3、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
4、改正病句、不合理的修辞、不通顺的地方。
5、文中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6、根据不同类型作文再增加要求。 互评:
1、评语使用第二人称,评语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2、可以从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情感是否真实,中心是否突出,有没有离题,语言是否生动形像等方面,含蓄地指出不足,提出建议,督促其改正。 比如:
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把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 增:加上几个字,把不明确,不生动的语句,改得明确生动。如:
理:调动词的排列次序,把不合理的,不顺口的语句,改得合理和顺口。如:
21
换:换个词,换个句子,使原来的语句更合理,更有力。 二、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三、推荐佳作,集体展示。 四、誊写到正式本上。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碰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想想,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七,做一个善于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吧! 二、我的发现: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标点符号是很重要的。句子的停顿、语气、感情色彩都是通过标点符号表现出来的。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引号的作用。 1.学生自由读题目中的句子,质疑。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学生观察反馈。(这些句子都有用到双引号。) 3.梳理问题,引导初步理解引号作用。
(1)问:同是引号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一样吗?请你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2)出示引号作用,学生选择并说说理由。 a、出示: 引号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b、生选择:…… c、交流: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表示特定的称谓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强调意思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表示特殊含义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表示特殊含义 4.巩固理解引号的作用,齐读句子。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这些引号的表达作用说出来,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理解标点符号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 6.拓展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句子,大家来讨论讨论这些引号在句子中又表示什么? (1)出示句子:
①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②德国有个林务官,下了一道命令: 把森林“打扫”干净。 ③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④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2)交流:
22
7.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8.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从认读、理解、背诵、默写和运用中设计,必须设计出方法、步骤)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引号的作用弄明白了,不知道可不可以把下面日积月累的成语学好?(能) 2.出示成语: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理解成语意思。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些成语,读后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些成语是什么意思? 4.学生汇报,师补充。
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知难而进:迎着困难上。
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知难而退: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寸进尺退: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5.多种方式朗读成语。 (1)个别读; (2)同桌比赛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6.找出成语里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1)同学们你发现在这些成语里,有的是近义词,有的是反义词吗? (2)汇报交流。:近义词: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坚定不移—— 坚韧不拔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反义词:知难而退——知难而进
23
无坚不摧——碌碌无为
7.齐读16个成语,指导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成语。
(2)指名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8.拓展练习: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成语造句。 例: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三、成语故事:
过渡:成语言简意赅,成语故事更是耐人寻味,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大家一起来听听好吗?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鹏”传说中的( ),相传能飞万里路程。后来用“鹏程万里”来比喻( )。 2.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3.指导朗读第二节,要求读出浩大磅礴的气势。 4.拓展阅读。
(1)阅读有关励志的成语故事。
(2)汇报交流。师:你还知道哪些励志的成语故事?说给同学们听听吧!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引号的作用:特定称谓…… 精神和意志: 鹏程万里 限时检测: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学以致用,给句子标上引号。 1.一群 红领巾 正走过来。
2.田忌说: 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3.说 认识 ,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二、引号的作用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三、填写正确的成语。
1. 在学习上我们要 ,不要 , 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2. 的刘翔在赛场上 ,终于成为了世界冠军。 3.形容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_____ _______________ 4.做事意志坚定的:__________ _________ 四、造句:
鹏程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韩庄小学
陈涛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