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长与教师讲堂演讲稿 (3)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学校管理故事赏析

真心换真情 拆建忙不停

仙桃市三伏潭镇第二初级中学 吴永祥

背景

2011年八月的一天,受领导指派,我来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三伏潭,主持三伏潭二中工作。三伏潭二中是我的母校,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她有着厚重的历史,承载着三伏潭教育辉煌的过去。

走进校园,眼前的一切熟悉而陌生:老师们居然还蜗居在不堪重负的平房里。这里用几块破瓦搭着一个小厨房,那里用几块竹板搭着一个小卧室,是那么的颓废、杂乱,就像一个难民营。

主题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到底身处何处?这里是学校吗?还是我魂牵梦萦的母校吗?不,我不能让她这样衰败下去,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一定要改变她。而消除危房,规范学校建设,切实改善教职工住宿条件是我首先要做的,带着领导的嘱托和同志们的期望,我开始了艰难的拆、建工作。

调查

拆和建,过去难道没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之搁浅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了外围调查。与校委会年长的同志共同探讨,向离任的领导请教。同时组建专班进行统计分析。摸清所有教职员工的住房情况;现有平房使用的对象;入住时间及原因;校外住房情况;搬迁的困难之处及初步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做到一户一案。

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现住在学校平房中的教职工有60%是属于集镇范围没有住房的,而且其中还有9位退休老教师,子女不在身边,无依无靠。其他40%的教师虽然在集镇附近有住宿的地方,但离学校也很远,平常都吃住在校。一时半会要将这44户全部迁出,绝非易事。

访谈

决心下了,通知发了。可是这么多老师能一下子理解吗?肯支持吗?为了更准确收集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思路,借着“访万家”的东风,我们将访谈重点户的工作悄悄的布置了下去。

一是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由我带着几名校级干部亲自上门汇报工作,了解他们的顾虑,倾听他们的心声。正月十四的上午,天空下着小雨,我带领几位同志去看望一位退休老教师。他老人家身体不好,我们给他买了一提牛奶。到他家时,老人家不在,他老伴接待了我们。老人家身体还算硬朗,见到我们到来,也好像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拽着我们屋前屋后看,数落这房子的种种不是:什么屋顶漏水啦、墙面开裂掉灰啦、地面不平而且潮气重啦,说了一大堆。但最后还是舍不得,多少年了,有感情,不想搬出去。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站在校门口陪设计院的几位同志测量地形,不知什么时候在我的身后多了一个颤颤巍巍的身影,他摸索了半天,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来,递到我面前。说感谢我们能去看他,没有什么好招待。又说一大把年纪了,不知哪一天就去了,住一天算一天,万一真

的要拆,千万不要不管他们。看着他枯瘦而颤抖的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酸酸的。

二是中层领导重点访谈骨干,交心谈心,谋求共识。教学楼后面的一栋平房里,住着一位年轻的物理教师,是我校教改的排头兵。因家庭变故,重新组合的家庭。我跟教学专班一起来到他家,几乎是挤着进的家门,里面打楔似的放着三张床。谈到搬家,夫妇俩顿时无语。我能理解他们的难处,但考虑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让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破旧拥挤的房子里,行吗?搬家是暂时的,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为了学校的规范发展,困难是肯定可以克服的。夫妇俩动容了……

三是组建专班对历史上的“钉子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政策,剖现实,认同决策,支持工作。

通过访谈,了解到退休老教师因为年龄大了,不愿跟孩子们住在一起,自己又没有个去处,况且自己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一辈子,习惯了,不愿搬。骨干教师因为年龄或其它的原因,没能享受学校福利房,住个平房是应该的,况且校外也没有个一室半厅的,不能搬。“钉子户”因为历史的原因,自己住的比较宽敞,里面还有自己搭建的私产,不准搬。几轮下来,短兵相接,情况逐渐明朗。

实施

新年伊始,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愉悦的气氛中时,我们校委会一班人又一次踏进了退休老教师、老领导的家门,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又一次挨家挨户走访慰问寄宿在学校平房的老师们,给他们拜晚年。同时也将拆建通知逐户发放到他们手中。并给出了搬迁时间表。

年味虽然在渐渐散去,但搬迁工作却迟迟没有突破。眼看着规定的时限越来越近,怎么办?问题又一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找准突破口,典型引路。我当机立断,马上召开拆建专班会议,从拟拆除的四栋平房中,找出几个代表,领导带头、骨干带头,率先搬迁。教务处的阳主任、德育处的刘主任,顶着家人和邻里的埋怨,举家外迁,到附近的村庄租房子。毕业年级的一位班主任,顶住邻里的压力,全部搬走,空出房子。

因为开学,大家都在忙碌着,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周六、周日实施搬迁。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将校委会、教代会重新分成四组,分别负责四栋平房搬迁,分解到户,责任到人,平行推进。通过沟通,教学楼后面平房的老师们相约搬迁,还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散伙”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率先完成搬迁任务。

对重点困难户,集中攻坚。退休老师们年纪大,身体弱,我们校委会成员一对一帮助搬迁。刘老师退休后常年在广州照看孙子,联系到人实属不易。这次回来过春节,我们一连好几天碰不到人,早晨堵,晚上守。好不容易找着,老伴又去了宜昌。家里东西杂七杂八,好像没有个十天半月还真收拾不来。因为历史的原因,自己在旁边还搭建了一栋房子,补偿要得高,还不乐意搬。一个下雨的休息日,我在一个基地看绿化树苗,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老太太在电话中质问我为什么让他们搬迁,解释也没有用,牢骚、埋怨,好像气不打一处来。最后才得知是刘老师的爱人刚从宜昌回来了。机会难得,我们请刘老师最好的老朋友跟我们一道上门了解情况,排解怨气;请老刘熟悉的建筑工程师为他搭建的房子估价。几个回合下来,老头老太的心结打开了,表示坚决支持我们,并主动联系亲戚朋友帮忙,搬迁进入倒计时。

二月下旬,随着一声巨响,平房的拆除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老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栖息了多年的房子中搬了出来,捣毁自己的违规建筑,配合学校实施整体拆迁。

变化

今天的三伏潭二中,危房拆除了,道路变宽了,人们的视野也开阔了。两栋教师周转房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忙碌而又和谐。一位享受福利房的退休教师在校园散步时碰到了我,我们一老一少聊起了学校的发展,她老人家向我竖起大拇指说,你们行,几任领导拿不下来的难题让你们拿下了,还锤平了几颗“钉子”,好样的。我的老师啊,您不知道,这个难题是我们老师们集体拿下的啊,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钉子”,是我们彼此之间缺乏理解、交流与沟通,缺乏心与心的交融啊!

学校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的拆建任务之所以能顺利完成,离不开领导的鼓励和全校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在这里一并谢谢他们!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