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全国的毕业生人数630余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根据整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我们调查小组以石家庄市的毕业大学生和人才市场为基础,对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及前景;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对就业的看法,以及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社会对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与技能的期望等。
二、 调查对象
2010年石家庄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石家庄市的人才市场 三、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访谈法和资料法(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
四、 调查时间
2010年7月14日――2010年7月19日
五、 调查结果 (一)当前就业形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10年高校就业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0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目前,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但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
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2010年,人才缺口325万人。
(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就业渠道等
据调查,现在的就业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从事非专业的工作,要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在选择就业公司时,多数人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 ,部分同学希望可以到国企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也有较少的同学表示会考虑。对于薪金,专科生期望月薪接近2000元,本科生月薪期望为2000元-3000元,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
就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三)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显示,综合素质、所学专业、实践经验和学历层次依次是用人单位选拔时首要考虑的四大因素。就当前来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呢?以下是调查后的简要分析:
1、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剧增,使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2、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城乡需安臵的就业人口、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等等这些待业人口,也给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
4、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 5、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
6、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
7、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
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的不接受;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在单位选择上,“学而优则仕”,想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8、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学校有关考试,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六、 调查体会
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素质、所学专业、实践经验和学历层次依次是用人单位选拔时首要考虑的四大因素。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并不看重政治面貌、学生干部、获奖情况等因素,甚至对是否持有技能证书的要求都不是很高。相比而言,他们更看重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职业发展取向、工作经验等等。
根据自己对调查的理解,对毕业生的几点建议:
1、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使从战略的高度指导个人的事业历程,我们有了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在以后的职场中不会显得过于茫然了。
2、要调整好求职和就业的心态。大学生总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而从他们实际的工作情况来看,却又显得“眼高手低”。总之,调整
好自己的求职和就业心态,就是让自己以更谦虚和务实的态度去求职。
3、要积极学习求职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学习能力是我们在21世纪必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多参加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体验社会生活,积累社会经验。
4、放低姿态,勤奋踏实。对毕业生来说,没什么炫耀的资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更勤奋些,更踏实些,以求稳健发展。也可以去基层等艰苦岗位锻炼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