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qǐ
pái
jǔ
六 七 qiú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shān dǎo hǎi fěn shēn suì gǔ tè shū shì wén míng háo bù yóu yù 二、选字填空,再读一读。(5分)
克 刻 极 积 颗 棵 尊 遵 炼 练
小学生要有一( )美好的心灵,要( )守纪律,( )敬老师,爱护校园里的每一( )花草,要能( )服困难,( )苦学习,要按时完成( )习,( )( )锻( )身体。
三、给下列多音字组词。(3分)
( 折断 )nɡ( 应付 )( 血本 )zhéyìxuè折 应 血 shéxiě ( 流血 )( 折本 )yīnɡ( 应该 )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些美好的印象。(调换句序,意思不变) __ __ 2.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改为转述句) __ __ 3.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用带点词语写话) .
__ __ 五、根据语境补充名言、谚语等。(6分) 1.赵亮学钢琴时遇到了困难,想放弃,我可以用“ __ __”这句名言来鼓励他。
2.王宏考试时取得了好成绩,开始沾沾自喜。作为他的朋友,我可以用
“ _ ”这句名言来告诫他。
3.小兰读书时总是一目十行,心不在焉,你可以用朱熹的名言“_ __”指导她读书。
六、读句子,判断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只填序号。(4分) 引号:①表示引用对话或文章里的文字;②表示别名;③表示特定称谓;④表示象声词。 1.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 2.噪音这位“隐身人”很难对付。( ) 3.我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 )
4.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 七、读句子,注意带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7分)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不可估量”的意思是:__ 。__(4分) 2.这句话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__ __,表达了作者的_ __、 _ _ _之情。(3分)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世界上__ __的哺乳动物——鲸,懂得了读书的__ __,了解到父母之爱的__ __,感受到__ __。
2.学习了《有趣的汉字》,我知道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 )→( )→( )→( )→( )
九、课内阅读我能行。(10分)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 __朝的__ __。(2分)
2.写出诗中描写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的词语。(3分) ①_ __ ②__ __ ③__ __ 3.写出第三、四句的意思。(2分)
__ __ 4.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 。__ 十、课外阅读长智慧。(17分)
毛泽东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但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要求。
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都是盐水煮黑豆。有一次吃饭,李讷看到大家的嘴是黑的,好奇地笑了,她对毛泽东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的嘴都是黑的。”毛泽东严肃地对她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也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阿姨一块去吃黑豆饭。”当时,李讷只有7岁,还是个小孩子,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就允许别人对她格外照顾,小李讷从小就经受了生活的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不但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子女提供任何方便,即使在乘车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毛泽东也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1.给文章加个题目:__ __(2分) 2.文章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把它摘抄在下面。(3分)
__ __ 3.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写出来。(4分)
__ __ 4.这篇文章赞扬了毛主席怎样的品质?(4分)
__ __ 5.读了短文后,你想对文章中的人物说点什么?(4分)
你想对毛主席说:__ __ 你想对李讷说:__ __ 十一、习作。(30分)
新学期即将结束了,学完本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很多感受,一定学会了很多表达方法。请自拟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qǐ
pái
jǔ
举 排 乞 六 七 qiú 求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shān 山 dǎo 倒 hǎi 海 fěn 粉 shēn 身 suì 碎 gǔ 骨 tè 特 shū 殊 shì 世 wén 闻 míng 名 háo bù yóu yù 毫 不 犹 豫
二、选字填空,再读一读。(5分)
克 刻 极 积 颗 棵 尊 遵 炼 练
小学生要有一( 颗 )美好的心灵,要( 遵 )守纪律,( 尊 )敬老师,爱护校园里的每一( 棵 )花草,要能( 克 )服困难,( 刻 )苦学习,要按时完成( 练 )习,( 积 )( 极 )锻( 炼 )身体。
三、给下列多音字组词。(3分)
( 折断 )nɡ( 应付 )( 血本 )zhéyìxuè折 应 血 shéxiě ( 流血 )( 折本 )yīnɡ( 应该 )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些美好的印象。(调换句序,意思不变) __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__
2.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改为转述句) __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是首长让他请乡亲们到花椒树下碾米。__ 3.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用带点词语写话) .
__要扎风筝,先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再绘制裁剪风筝形状,然后在骨架上粘好。__ 五、根据语境补充名言、谚语等。(6分)
1.赵亮学钢琴时遇到了困难,想放弃,我可以用“ __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__”这句名言来鼓励他。
2.王宏考试时取得了好成绩,开始沾沾自喜。作为他的朋友,我可以用“ __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__”这句名言来告诫他。
3.小兰读书时总是一目十行,心不在焉,你可以用朱熹的名言“__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__”指导她读书。
六、读句子,判断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只填序号。(4分) 引号:①表示引用对话或文章里的文字;②表示别名;③表示特定称谓;④表示象声词。 1.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④ ) 2.噪音这位“隐身人”很难对付。( ③ ) 3.我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 ① )
4.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 七、读句子,注意带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7分)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不可估量”的意思是:__形容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__(4分)
2.这句话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__首尾呼应__,表达了作者的__痛惜__、 __愤怒__之情。(3分)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世界上__最大__的哺乳动物——鲸,懂得了读书的__方法__,了解到父母之爱的__深沉与宽广__,感受到__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__。
2.学习了《有趣的汉字》,我知道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草书 )→( 行书 )
九、课内阅读我能行。(10分)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唐__朝的__张籍__。(2分)
2.写出诗中描写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的词语。(3分) ①__意万重__ ②__说不尽__ ③__又开封__ 3.写出第三、四句的意思。(2分)
__担心自己要说的话没能在信中一一表达,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__ 4.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三、四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__ 十、课外阅读长智慧。(17分)
毛泽东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但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要求。
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都是盐水煮黑豆。有一次吃饭,李讷看到大家的嘴是黑的,好奇地笑了,她对毛泽东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的嘴都是黑的。”毛泽东严肃地对她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也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阿姨一块去吃黑豆饭。”当时,李讷只有7岁,还是个小孩子,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就允许别人对她格外照顾,小李讷从小就经受了生活的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不但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子女提供任何方便,即使在乘车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毛泽东也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1.给文章加个题目:__不能搞特殊__(2分)
2.文章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把它摘抄在下面。(3分)
__毛泽东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但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要求。__ 3.短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写出来。(4分)
__①在延安时,要李讷和阿姨一块吃黑豆;②要李讷自己骑车子回家。__ 4.这篇文章赞扬了毛主席怎样的品质?(4分)
__严格要求孩子,关心孩子成长,不搞特殊化的崇高品质。__ 5.读了短文后,你想对文章中的人物说点什么?(4分)
你想对毛主席说:__示例:主席,您的光辉思想永远指航程。__ 你想对李讷说:__示例:李讷,你有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__ 十一、习作。(30分)
新学期即将结束了,学完本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很多感受,一定学会了很多表达方法。请自拟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