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南亚研究季刊 总第133期 No.2 2008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Sum No.133 两部门经济假设下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探析 杨文武 钟 鹏 [内容提要]南亚学者大都认为印度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对于印度经济增 长模式究竟具备了哪些基本特质,却未形成理论共识。因而。本文企图从两部门经济假设条件下进一步揭 示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特质。 [关键词]印度;两部门经济;经济增长模式;两极化 [中图分类号]F13.35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508(2008)02--0048--0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种因素的综合 蒂芬・罗奇均认为较为发达的印度服务业成为印 作用下,印度经济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加速增长态 度经济增长的动力,或者说印度经济增长在很大 势,而且印度的经济增长中更多地体现出印度服 程度上应归功于服务业。⑧而且印度选择以服务 务业的快速增长与发展态势。于是,大量考察印 业为发展导向,印度绕过了限制它们制造业发展 度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各种学术观点及见解不断涌 的储蓄率低、基础设施差和外国直接投资少等因 现,甚至有人认为印度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已独有 素,充分发挥印度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 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究竟孕 和流利的英语能力优势。陈彬彬通过实证研究也 育了哪些内在的特质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鉴于 表明:2O世纪9O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增长过程 此,本文企图从两部门经济假设条件下进一步探 中在劳动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资本技术水 讨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特质。 平却较为显著地下降。④可见,印度经济增长动 因主要有内需的扩大、高效率的投资增长、劳动 一、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背景 力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等。 人们往往通过独特的经济要素组合而形成的 其次,关于印度经济增长的过程。Prabhat 包括经济增长动因、过程以及增长成效等方面来 Patnaik认为除非新产品(技术)不断被快速引 探讨印度经济增长模式,以揭示印度经济增长模 进,否则印度经济将陷入危机之中;即使新产品 式的内在属性。 (技术)不断不引进,印度经济快速增长,同时 首先,关于印度经济增长的动因。印度工业 遭遇了失业加剧,贫富悬殊扩大的两极化境地之 联合会首席顾问塔伦・达斯认为“印度则更多地 中。⑤也就是说,印度经济增长过程则是一个伴 依靠本国市场”,①而张环认为印度的经济增长 随着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引入以便带动其经济 不仅依靠内需来拉动的,还因为其“高效率”、 增长,却又面临着失业加剧、贫富分化愈益严重 “低成本”所致的经济增长。②宝洁印度公司前 的二难困境。因而,面临着就业压力,日益严重 CEO达斯先生及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师斯 的贫富差距,严峻的环境污染,急剧恶化的自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和教育部“985”工程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藏区创新研 究基地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湖北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 ①陈继辉:“印度需要学习中国模式”,《环球时报》,2005年4月18 13。 ② 张环:“印度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亚太经济》,2007年第2期。 ③孙士海、李鸣:“印度经济高速增长后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第1期。 ④陈彬彬:“修正的CES模型与印度经济增长分析”,《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第4期。 ⑤Prabhat Patnaik(2007),“A Model of Growth of the Contemporary Indian Economy”,http://www.macroscan. com/anl/apr07/an1100407Indian_Economy.htm ・ 48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两部门经济假设下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探析 生态,令人触目惊心的贪污腐败等客观现实背景 债水平,印度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所得 下,如实现印度自然、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 “绿色增长”并非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① 再次,关于印度经济增长的成效。一般认为 印度经济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绩效,据《2007— 2008年度印度经济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印度 国民生产总值(按1999—2000年度不变价格计 算)的年增长率由2001—2002年度的4.0 上 升到2006—2007年度的9.7 。②而且2007年, 税,所得税在一个低收入国家是非常稀缺的。印 度的所得税包括利得税、资本收益税等,都是变 成财产、变成收入以后来征税,在一个十几亿人 口中大部分为穷人的国家里,按收入征收所得税 就收不到多少税,这就导致印度的中央政府没有 钱来维持它正常的开支,因此就要借债。一借债 以后印度中央财政支出的3O 要用于归还利 息。⑤较少的财政收入和沉重的利息负担使得印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的贡献率约占全球经济 度的政府购买十分弱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微 增长率的一半左右,其中,印度增长8.9 。⑧ 乎其微。同时,由于印度没有采取出口导向的东 因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绩效显著。 亚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印度的净出口数额也十 虽然以上研究内容或多或少地提示了印度经 分少(有些年甚至为负数),印度净出口对印度 济增长模式的某一些特性,但我们认为还可以利 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 用两部门经济假设来探讨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特 支出法的角度,印度的总产出Y—C+I。 性,因而我们提出了两部门经济假设条件下的印 第二,假设印度经济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 度经济增长模式分析范式。 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 二、印度两部门经济假设的提出 业部门。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 印度家庭部门由资本家和工人两类主体构 (GDP)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 成,家庭部门获得收入(资本家利润+工人工 出来表示经济增长状况。从支出法的角度,一国 资)后,进行消费和储蓄两种行为,⑥家庭的消 的总产出(Y)由该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C)、 费构成了对企业的产出(包括产品和服务)需 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支 求,家庭的储蓄构成了企业投资资金的来源。 出的总和;从收入法的角度,一国的总收入一工 印度所有的产出(包括产品和服务)都由企 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业生产和提供,而且企业投资是自主的,不随利 +折旧。④ 率和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为了进一步揭示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某些特 第三,在两部门经济中,不存在企业的间接 性,我们把印度经济看成是一个最简单的两部门 税,为了使分析简化,先撇开折旧和企业转移支 经济系统。印度两部门经济系统假设提出的前提 付,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 条件如下: 民收入。所有国民收入分配给资本家和工人两类 第一,假设所分析的印度经济中只有家庭 主体,我们假设工人获得工资,资本家获得所有 (包括工人与资本家)部门和企业部门,不考虑 剩余收益,那么资本家获得的部分就包括利润、 政府和对外贸易。 利息和租金,为了分析问题的简便,我们用占资 主要是基于忽略印度两部门经济中的政府购 本家收益中绝大部分的利润来代表资本家所获得 买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的原因(这一假 的收益。因此,从收人法的角度,在两部门经济 设对于印度经济而言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一国 中,印度家庭的总收入就可以简洁地表示为工资 的政府购买水平主要取决于该国的财政收入和举 (w)和利润(P)之和,即Y—W+P。 ①杨文武:“试析印度经济增长”,《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3期。 ② Economic Survey 2007—2008,http://exim.india mart.com/economic-survery 07—08 ⑨http: fwwW.arl14.corn.on/news/2008/5/44584.htm ④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19页。 ⑤http://www.folo.cn/user1/1489/archives/2OO6/2O510.html ⑥ 因为是两部门经济,所以家庭不存在纳税行为,并且不考虑家庭在资本市场的直接投资行为。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三、印度两部门经济假设下的印度经 济增长模式的演绎过程 通过上述假设,我们发现印度企业部门创造 出所有的国民收人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分配给家庭 迅速膨胀,印度劳动者的工资也没有大幅提高, 进而印度工人阶级也几乎没有什么储蓄,这使得 印度的工人始终处于获取低收人工资,用于低水 平消费(如图外圈中虚线部分所示)。(3)印度 企业投资高技术的服务业会产生较高的利润回 报,资本家攫取这部分利润后,一部分用于增加 (包括工人家庭和资本家家庭)部门,总收入就 在这两类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其分配结果是有很 大差别的。众所周知,印度由于人口众多,劳动 力供给庞大,在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情况 下,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必然会很低。更为严 重的是,大量的印度工人为了生存纷纷都到非正 规部门就业。据印度国家统计抽样调查中心 1999—2000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印度3.97 自己的消费(C2),另一部分储蓄起来再次形成 企业的投资。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印度经济扩大 再生产的循环图(图内圈中实线部分所示)。(4) 在这个循环体系中,资本家的投资(由储蓄转化 而来)和消费相互促进,不断扩大,推动印度经 济不断增长,这就使得印度资本家阶级始终处于 高收入~高消费水平一高储蓄一高投资的资本家 阶级的自身经济循环过程。 亿的劳动力中有3.629亿是在无组织中就业的, 其中又包括了2.37亿农业工人,0.41亿制造业 工人,0.17亿建筑业工人和0.37亿的贸易运输 业工人。他们当中约有6O 又是属于自谋职业 者,3O 是属于季节性受雇佣的零时工。① 这使得印度工人只能获得相对于其劳动力价 格的极低的工资,其余的收入以利润的方式为印 度资本家所有。这种分配方式使得印度工人的收 入除了用于自己生存的消费外所剩无几,基本上 没有什么储蓄。因此,我们假设印度工人的储蓄 为零,他们的消费(C )构成了对企业的产品 和服务需求。资本家获得的大量利润一部分通过 消费(C。)也同样构成了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需求,另一部分储蓄(s)起来,通过资本市场 构成了企业投资(I)的来源。这样,我们就完 成了两部门的印度经济增长循环模型图(如图所 示)。在图的下半部分,即从收入法的角度,Y —图:两部门经济的印度经济增长循环过程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一种不同 P+W;在图的上方,即从支出法的角度,Y —C+I,其中C—Cl+C2,C1一W,C2一P—S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印度由于财政收 (或I,因为I—S)。 入有限,政府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也十分有 限,这使得印度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而良好的 于东亚模式的“南亚模式”。结合上文的分析, 我们对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可得出如下结论并 作出相应的展望。 第一,由于人口众多,分配不合理等原因, 基础设施是发展制造业的前提条件之一,②印度 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使得印度企业的投资没有选择 制造业,而是高技术的服务业。(2)随之而来的 结果是随着印度经济的增长,印度的劳动就业水 在经济改革之初就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平衡。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 印度选择了一条直接从农业生产国转向以服务业 为基础的道路。例如,1990年时,印度农业占 GDP的比重为31 、工业占GDP的比重为 平并没有相应地显著提高,并且由于印度人口的 ①The Ministry of Labour and Employment's Annual Reports 2OO6—2007.http://Labour.gov.in ② 华民:“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 5O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两部门经济假设下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探析 28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1 ,其中制造 业占GDP的比重为17 。2003年的农业、工 业、服务业相应地变化为22 、27 和51 , 其投资效率之高可见一斑。如此高的投资效率进 而产生的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催生出一个庞大 的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这又进一步促进消费和 其中制造业为16 。2003年农业、工业和服务 投资的扩大,使印度经济走上内生型的内需拉动 发展之路。 业部门的年均增长率则分别为2.7 、6.0 和 7.9 。这一模式较大地提高了印度经济发展的 速度,增加了上层阶级的财富,但是却无益于提 第三,要使印度两部门经济的印度经济增长 进入良性循环过程,必须使印度经济扩大再生产 的内圈(图1中内圈中实线部分所示)与外圈 (图1中内圈中虚线部分所示)均循环起来。如 果要使得印度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外圈均循环起 来,必须着力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要解决印度 失业问题只能通过大力发展印度制造业,而印度 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 善程度,而中国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主要依靠的是 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但是对于税收不足、政府 购买能力有限的印度政府(如表所示),就需要 供工作岗位,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使得印度一 方面产生了2.5亿的庞大中产阶级,另一方面印 度就业增长缓慢,例如1980年印度就业总人数 为2230.5万人,1990年为2635.3万人,1995 年为2752.5万人,2005年为2645.8万人。 第二,基于印度投资与消费间相互促进的机 制,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来拉动的。印 度企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使印度的经济呈现一 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印度 投资率为2O 一25 ,外国直接投资也仅是中 国的1/lO,但其经济增长率却达到了8 左右, 另辟新径,采取多种方法筹集资金,解决这一问 题。① 表:基于支出法的印度经济增长因素分析②(单位:1O亿美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 居民最终消 投资X值Y 费X 总 。 153.OO 268.oo 126.5O 191.40 28.9O 56.3O 政府购买X。 16.9O 32.6O 商品服务总 商品服务总 出口 进口x5 l98O l99O l1.90 32.6O 11.10 2O.OO 2000 2002 2001 2003 2004 457.oo 481.OO 501.oo 544.O0 581.oo 297.70 3l4.40 424.64 35t.40 379.6O 1O3.7O 105.3O 113.7O 123.9O 138.7O 57.80 60.OO 58.2O 60.3O 65.20 57.8O 60.OO 58.2O 60.3O 65.2O 67.0O 69.2O 76.70 85.3O l25.5O 第四,我们从表还可以看出,印度净出口的 数额一直不高,在某些年份甚至为负值(如 2004年),从衡量国民收入的支出法我们可以看 出,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额对印度的GDP增长 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商品和 的,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对石油需求的 7O 要靠进口的印度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印 度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印度有必要扩大出 口,增加净出口量,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国内生 产总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JJn#l, ̄v_,保障该国 外汇稳定和进口环境安全。 服务的进口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漏出”,因此印 度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对GDP的增长是起负作用 ①②张环:“印度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亚太经济》,2007年第2期。 世界银行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翻译:《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