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业的想法和打算
2009年我来到山东农业大学大学信息学院网络工程学习,转眼间,已经在大学里度过了快3年的时间了。在这些最美好的日子里,我深刻地感受到山东农业大学无论在校园建设还是在教学、学术、科研和校园文化等建设上,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我自己也伴随着山东农业大学的发展而成长。快到了毕业的时间了,现在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对于一年以后的就业问题对自己做了一个比较仔细的分析,主要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体现。
第一,有强烈的参加工作的愿望,但是不太了解社会。我们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对国企、政府部门、军队等重点单位存在比较大的误解。本身自己有很强烈参加工作的愿望,但是担心自己到这些部门之后工作后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害怕自己以后就会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混饭吃而害怕进入这些单位。相对而言,毕业生对外企和成长性的单位感觉透明度比较高、工作关系简单、工作规范而比较青睐。我和我们班的同学谈过类似的问题,发现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潜意识。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并不了解我们的国企、军队和政府部门,或者说给予我们负面的信息太多了,自己本身又没有太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而造成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并不是通过就业过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加以影响和纠正的,因此如何让我们本科生入学对国有企业加深好的方面的理解,使我们正确认识社会,这是急需解决而且重要的问题。
第二,缺乏人生规划,就业存在盲动性。往往临到毕业时,我们才思考应该去哪个领域工作。而此时,由于学业压力和时间紧迫性,我们往往出现盲从行为,即学长学姐去哪里,周围人去哪里,我们就会选择去哪里。另外,我们从性格上看一般比较好强,存在着攀比的心理,别人能去的,自己也应该能去,别人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我也要拿到这么高的工资,而没有综合考虑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将来的人生发展,做出比较合
理的选择。比如,有些能力比较强的学长学姐去了一些比较好的的企业,但很快就跳槽了。实际上,这正是毕业生缺乏人生规划和短视行为的集中表现。相反地,有些当时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现在发展得非常好,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我们人生规划的导引成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这并不是就业最终环节所能做到的,需要在学生培养环节加强工作。
第三,缺乏理想,过于实际。这也许是时代造成的大学生共同特点。总体看来,现在我们缺乏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的热情和勇气,缺乏干大事业的理想,过于关注当前的收入和过分享受生活。虽然社会是现实的,但是如果缺乏明晰的目标和一定的理想,往往会影响我们将来的发展。
第四,缺乏就业主动性。我们长时间在大学这个优越的环境中,形成了思想和态度上的惰性,丧失了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热情。在我们经历的大学生活中,有许多同学都反映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要做什么,或是做什么都不起劲。这在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当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像,因为我们丧失了目标。对于许多同学而言,大学是我们最后的求学阶段。读完大学就要找工作,可是这对于已经做了十二年学生的我们而言仍然显得那么的遥不可及,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以后的生活,害怕离开了父母的日子,害怕遇到困难。主要表现就业过程中“等”与“观望”思想严重。往往认为将简历提交后,剩下地只是等待面试和等待别人的判断。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机会比较多,一般情况下也能“等”到比较好的位置。然而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今社会,“等”往往意味着我们会丧失大量的机会。此外,随着学校对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就业工作在学生中的地位也在逐渐增加。很多的同学会片面地认为就业工作就是给同学找工作,一味地要求系里帮助,而系里一般提供基层工作或者重点行业的工作机会,我们又不满意,认为系里不能予以实质上的帮助,形成了抱怨与消极的态度。
第五,缺乏下基层的信心和勇气,对工作“挑”得厉害。我们往往不肯下基层,因为害怕到农村里面受苦受累,自己大学毕业不应该回到农村里面,但是有些同学没有想到,在农村的工作就是对我们一个很好的锻炼,有些人需要反复做思想工作,稍有不满意,容易放弃,形成宁可在大城市飘着,也不愿意在基层工作,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
对于自己以后毕业的打算,我现在还是比较倾向于学习的,所以现在想以考研为主导,毕竟现在大学生毕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一个更高的文凭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和别人相比缺乏竞争力。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力的社会生活,要不我们就把自己变的更加的强劲要不就会被别人踩在脚下。 当然我也会去很多的招聘会上去看看,看有没有自己合适的工作,做着两方面的准备,如果有什么好的工作我们应该努力的争取下来,毕竟我们上研究生也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现在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就应该努力抓住。
因此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了解各种类型的公司单位的实质和区别;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找工作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太过于实际;找工作要有主动性;要有下基层的信心和勇气,要看工作的发展潜力。首先,我们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企业,需要从平时的生活去了解,也要抓住每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去感受。其次,充分认识就业的实质,从进大学开始,就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主动的去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的知识,找工作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才会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最后,找工作的时候要主动,主动去了解,主动去争取。在大学平时的生活中,要培养自己做事的主动性,做事的积极性。养成这个习惯后,找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