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蒸汽锅炉操作规程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蒸汽锅炉操作规程

一、交班前的检查

1、检查热水罐水位与管线阀门开闭情况. 2、检查盐罐及离子交换罐附件良好。

3、检查锅炉给水泵阀门开闭情况及排污管完好,看火孔完整. 4、检查锅炉各部保温完整无损,各种部件、零件齐全,梯子、栏杆完好,通道无杂物堆积,照明设备完好

5、检查两侧水位计水位指示一致,无泄漏,显示液位清楚,照明充足,各管道支架、吊架完整牢固,保温层完整。

6、压力表、温度表、电脑控制面板显示各参数正常,各种仪表完整、灵活、准确,照明充足。

7、检查天燃气压力是否稳定并符合使用要求。 二、交接班制度

1、交接人员在交班前对水处理设备和化验结果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能交班:

①水处理设正常,软水主要指标合格 ②锅炉碱度、PH值、氯根等项指标合格 2、工作场所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

3、设备运行与记录填写正确、完整,严禁弄虚作假。 4、交接人员向接班人员介绍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水质化验和锅炉开启状态、蒸汽压力、排污等情况。

5、接班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到达工作岗位,查阅交班记录,听取交接情况介绍。接班人员未按时接班,交班人员应向有关领导报告,但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交班时,如遇事故或重大操作项目,应待事故处理完毕后或操作告一段落后方交接班,接班人员应积极协同处理事故和完成操作项目。

三、锅炉点火

1、检查各系统设备处于待启动状态,各阀门开关位臵正确,燃气符合要求,各仪表指示正确。然后按启动键启动锅炉,此时电脑操作面板左下方显示“运行”二字时,表示锅炉已开启,否则处于待命状态,要再按一下启动键启动。点火时应观察通风机是否先吹扫后,燃烧器再点火燃烧。

2、点火应注意监视燃烧情况,若点火不着或发生灭火时,应立即停止供应燃气,停止点火,检查灭火原因并处理后,再按规定通风后重新点火。

3、锅炉燃烧运行时,烟气冷凝泵应开启循环,直到燃烧停止。 四、运行中的调整

1、当炉内汽压接近工作压力,准备向外供汽,供气前炉内水位应保持在正常水位,供汽时炉膛内炉火燃烧稳定。

1

2、供汽时将总汽阀微微开启,让微量蒸汽进行暧管,同时将管路上的泄水阀开启,泄出冷凝水,暧管时间根据管道长度、直径、蒸汽温度等情况决定,一般不少于10分钟,暧管时应注意管道的膨胀和管道支架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停止暧管,检查并排除故障,待管路已热,管路上冷凝水逐步减少后,方可完全开启总汽阀,开启时宜缓慢进行,

同时注意锅炉各部件是否有异响,如有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停炉检查。总汽阀完全开启后,将总汽阀手轮退回半圈,以防热胀后不能转动。锅炉供汽后,要再一次检查附属零件、阀门、仪表连接部有无漏水、漏汽等情况,工作是否正常。在任何情况下勿使水位过高或缺水,同时总汽阀不应开得过大,一般控制在1.5~2圈之间,在正常燃烧情况下,即可达到额定压力.

五、正常运行

锅炉正常运行的要求:炉内水位正常,蒸汽压力稳定,保持锅炉房整洁,做好交接班工作,加强对设备和仪表的监察确保安全可靠,防止事故发生,锅炉工要定期总结操作经验,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1、给水要求

①锅炉给水需要进行处理,给水必须符合GB1576—85《低压锅炉水质标准》的要求,锅炉正常运行时要求采用自动给水方式,避免因手动补水操作不当,而造成锅炉满水或缺水事故。

②每天白班必须做一次水质化验检查,软水总硬度≤4mmol/L: 给水PH值(25℃)≥7 锅水PH值(25℃)在10-12 2、炉内水位

经常注意炉内水位变化,使其保持在正常水位±25毫米的范围内不得高于最高或低于最低水位,水位表内水位一般有微微晃动现象如水面静止不动,则水位表内可能有堵塞情况,应立即进行冲洗。

3、水位计

每班至少应冲洗水位计一次,使水位计保持经常性清洁,确保水位清晰可见。如发现玻璃板垫子漏水、漏汽时应上紧填料,如水位模糊不清或水位线看不清楚,冲洗仍没有效果时应予以更换。锅炉装有两具水

位计,若其中一具损坏,要立即进行修理,如两具同时损坏,应立即临时停炉,直至一具水位计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运行。

4、给水设备

交接班时要检查所有给水泵工作是否正常,如有故障立即进行修理。锅炉给水要求自动给水,采用自动给水来调节锅炉内水位。

5、蒸汽压力

尽可能保持工作压力的稳定,汽压不得超过额定工作压力。 6、压力表

压力表弯曲管每班冲洗一次,并检查压力表是否正常,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如读数相差一个大气压,须进行修理或更换。

7、安全阀

为了防止安全阀的阀盘和阀座粘住要定期抬起安全阀杠杆,作排汽试验,每隔2—4星期升高气压一次,作排汽试验以检验安全阀的作用。

8、锅炉运行时要求气压稳定,交接班要交得彻底,接班要接得认真,同时要做好交接班记录。

9、锅炉运行时,如有异响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停炉检查,应立即查明原因,待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

六、排污

(一)锅炉给水内含有或多或少的矿物质,给水进入锅炉汽化后,矿物质留在炉内,浓缩到一定程度后,就在炉内沉淀下来,蒸发量越大运行时间越长,沉淀物就越多,为了防止由于水垢、水渣而引起锅炉损坏,必须保证炉水质量,炉水碱度应不超过26毫克当量/升,超过上述范围时,应对炉水进行排污。

(二)本着“勤排、少排、均匀排”的原则,每班至少排污一次。

(三)排污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排污时排污管端处严禁站人,以免发生事故。

2、排污应在低负荷,高水位时进行。排污时应密切注意炉内水位,排污阀全开时排污不得超过30秒。

3、排污具体操作如下:

在锅炉的每个排污管路上,一般都串联安装二只排污阀。排污程序是:排污时将第二只(离锅炉远的一只)全开,然后微开第一只排污阀(离锅炉近的一只)以便预热排污管道,待管道预热后再缓缓开大第一只排污阀。排污完毕后,把靠近锅炉的排污阀慢慢关闭,然后再关闭第二只排污阀。如此操作的目的是用第一只控制排污,以保证第二只的严密性,当第一只渗漏时仍可使用第二只。排污时如发现排污管道内有冲击声,应立即将第一只排污阀关小至冲击声消失为止,然后再缓缓开大,排污不宜长时间连续进行,以免影响水循环。

4、定期排污的间隔时间,应根据锅炉水水质来决定。水渣较多时,间隔时间应短些;水质较好时,间隔时间可长些。每班至少排污一次。

5、排污要在锅炉处于待命状态和低压低负荷时进行。这时锅炉渣垢容易沉积,排污效果好,又不影响锅炉运行。

6、排污时要密切监视水位,防止因排污而造成锅炉缺水,并且不得离开排污现场。

7、排污完毕关闭排污阀后,应检查排污阀是否严密,检查的方法是:一是看排污端是否还有污水排出;二是关闭排污阀过一些时间后,在第二只排污阀的管道上用手试摸,是否冷却,如并不冷却则排污阀关闭不严。

8、排污应缓慢进行,防止水冲击,如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应停止排污,待故障排除后进行排污。

9、在排污过程中,如锅炉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排污,但水位过高和汽水共腾时除外。

七、紧急停炉

紧急停炉是当锅炉发生事故,或出现事故隐患有可能危及人参与设备安全时,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紧急停炉也叫事故停炉。

(1)锅炉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 ①锅炉水位降低到水位计的下部可见边缘;

②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 ③锅炉水位已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看到水位; ④给水机械全部失效,不能向锅炉内给水; ⑤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⑥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 ⑦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2)紧急停炉的注意事项:

紧急停炉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和危害。因此,在采取紧急停炉操作时,应保持镇静,先判明原因,再针对直接原因采取措施。

(3)几项典型事故的处理:

(1)缺水事故: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或看不见水位;低水位警报器发出低水位信号;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小于蒸汽流量;严重时可嗅到焦味,根据上列现象迅速查明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用“叫水法”判断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①打开水位表的放水旋塞。②关闭水位表的汽旋

塞;③反复开、关水位表的放水旋塞;如水位表仍不出现水位,说明严重缺水,严禁向锅炉上水,立即停炉;如水位表出现水位,说明是轻微缺水,可缓慢向锅炉上水,待水位恢复正常后,恢复正常燃烧。

(2)满水事故:水位计水位高于正常水位;高水位警报器动作;蒸汽温度突然下降;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严重时蒸汽管道发生水冲击,法兰处向外冒气,发现上列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判断是缺水还是满水,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而使事故扩大。然后采取关小给水或将自动给水转换为手动给水,停止锅炉运行。

(3)汽水共腾事故:汽包水位计水面发生剧烈波动,看不清水位,蒸汽温度下降,蒸汽管内发生水冲击,法兰处向外冒汽。但应注意汽水共腾与满水现象比较相近,汽水共腾时汽包水位计面并不消失,只是剧烈波动。采取的措施是降低锅炉负荷,加强连续排污放水,开启蒸汽管道疏水门疏水。

(4)锅炉爆炸事故,应立即停炉处理。

(5)锅炉水冲击:首先应查明是蒸汽管内水击还是给水管或排污管内发生水击,或者是锅炉内水击,然后分别采取措施消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