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化与课改融合方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中鱼口乡游港完小

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一、理念概述:

所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关键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1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实现教育信息的交互、共享、开放、协作、高效,以信息技术特色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效益,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我校结合县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指导手册,特制定本方案。

三、工作目标:

(一)普及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改革教与学的模式; (三)通过网络进课堂实现资源共享,构建高效课堂;

(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 (五)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四、实施步骤

阶段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初步融合

选拔教师参加多媒体使用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力争达到能做基本的教学课件。

2

老中青搭配,选定课题做课件,邀请中心学校领导评价教师做出来的课件,评定分优秀、达标、基本达标三个等级。推荐优秀课件送县局参评。

阶段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

1、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育理念培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力争每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2、学校教导处参照“南县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融合

评价表(小学)”(见附件),不定期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况进

行抽查,并计入教师教学档案,纳入教学实绩。

阶段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配合中心学校、县局举行信息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推出示范课。通过评选活动,全面提升本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教学的能力,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学校评选:各教研组分学科进行校级评选,按照每学科1人的名额进行选拔推荐,参照“南县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融合评价

3

表(小学)”课堂评价标准,将参与评选的授课教师打分排队后,学校将

评价情况上报中心学校、县局基础教育工作股。

考核评价:学校将邀请中心学校和教研室领导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课堂实况考评,授课结束后由授课教师汇报课后反思,然后由教研员当场点评,推选学科领头人。

五、预期效果 (一)教师方面

课前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二)学生方面

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效果

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我校素质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规律。

六、组织机构

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黄志熬 副组长:杨 晶

成 员: 陈中华、谢晓婷、伍 琳、荣 玲

4

南县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融合评价表(小学)

执教者 一级指标 任教单位 学科 二级指标 1.教学设计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一、 2.课标解读准确,三维目标确立科学合理。 教案 3.能根据学研指导案设计教学环节。 设计 4.教学流程清晰,活动设计有明确要求和学法指导。 25分 5.利用教师个人空间呈现出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拓展资源 5分 5分 5分 5分 授课内容或课节名称 课型 权重 5分 日期 得分 6.利用网络空间创设情境效果、方法、手段好,导入艺术有趣。 5分 7.学生依据学研指导案预习自学到位,展示充分、流畅。 8.能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清晰呈现。 二、 教学 过程 40分 9.重视自主合作探究,能够利用学习空间科学地组织开展自主、5分 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讨论热烈,交流充分、深入。 10.学生积极质疑、释疑,课堂规范有序。 11.能够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体现教学六步等内容及5分 环节要求,善于运用网络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12.教师评价中肯,激励性强。 13.综合训练突出能力培养;自测评估真实有效。 三、 14.学生主体意识强,自主学习时间充足,课前利用学习空间预习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

教学 效果 20分 的效果好,学法得当,任务完成好。 15.学生寻疑、质疑的思维含量高。 16.学生讨论热烈,思想活跃,展示积极,相互促进。 17.能够运用信息化提高知识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 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5分 5分 四、 专业 水平 15分 备注 18.以网络空间为载体,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 19.重视合作学习,能够利用空间科学地组织开展自主、合作、探5分 5分 究等学习活动。 20.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科学措施。 等级 5分 总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