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毕 军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浅谈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毕 军

摘要: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要体现新课标理念,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应从话题导入、创设交际情境、指导方法、引导自行评价四方面加以训练。 关键词:浅谈 口语 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口语交际是人们在听话、说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技能。在形成的过程中与听说训练不同,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还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 第一,口语交际关键是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只有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记得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我为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被绊倒了,她站起来笑笑对大家说:“______。”看过这年联欢会的同学马上说出了答案,“我为观众朋友的热情而倾倒了。”而未看过的同学就干瞪眼,有些索性就不再说、不再想。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对学生说:“怎么不从其他角度再想想,要不要抓住‘春节联欢晚会’和‘倾倒’联想一下?”这时马上就有人说出了另一个答案:“我在这儿先给大家拜个早年。”我听后很高兴,赞扬他肯动脑筋,顺势问他:“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句?”他见我赞同他的观点,很大方地站起来说:“在我们老家过春节有个习俗,正月初一早上起来,不管你穿的衣服多新、多干净都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跪下磕几个头并祝他们新年快乐。”听完他的话,我顺便让学生对当地风俗习惯了解了一下。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口语交际,又了解了民风民俗,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还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上《如何婉转拒绝》那节口语交际课时,我出示了这样几个题目:1.一位同学向你借钱,而这位同学经常借钱却不及时还,你既不想得罪他又不想借给他,怎么对他说呢?2.食堂里打饭时不允许插队,你到的较早,一位后来的学生让你帮他打饭,可身后又有许多学生看着,督队干部看见了还要扣分,怎么办?3.考试数学时,你的好朋友一直喊着叫你给他写答案,而你却没做好,他又捣乱让你做不成试卷,这时你该怎么办?4.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爸爸过50岁生日,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这几个题目出来后,学生像炸开了锅,大家滔滔不绝地讨论了近三十分钟,以致于那节课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尽管如此,我心里很高兴,从此觉得口语交际课不再那么难上,学生也不再是无话可说了。

第三,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文化品位、道德风貌、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人素质的高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他的内涵底蕴,从小应予以培养。我们可以从说话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等方面要求。陈述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不可强加于人,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说话的语气也要委婉。

第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举行几次口语交际活动是不够的,还要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尤其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作文教学中的评议、修改),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一次,两位同学吵架,一位有理反而跑到我面前大哭,问起原因,是因为对方嘴巴特厉害,自己没能辩赢。我听后笑笑,告诉她吵架也是一门学问,吵架时不要急于吵、急于说,想好了再说,做到“有的放矢,迂回出击”、“先退后进,变守为攻”。听完我的话,她不再哭了。过了一段时间后,没想到他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一篇《渴望》发表在《作文周刊》上,另一篇《朋友,请珍重》也发表在《作文通讯》上。

另外,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如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谈吐文雅等,相机作出正确的引导。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教学并重;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促进阅读、习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口语交际训练融入生活,真正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沟通、学会交往。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