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作者:郭虎子;黎维锐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1期

摘要: 本文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与大学生就业质量之间的量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扩招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对于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变迁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则均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ference abroad,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s, from the macro-level it analyses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factors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impact factors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iversity enrollment policies, and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for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quality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changes in economic structure due to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and higher input of funds both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influencing factor;an empirical study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38-02

1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201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即是明证。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充满活力、富于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关系到个人前途、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从就业率及数量上研究大学生就业情况,如陈韶伟(2008)将就业率作为突破点研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张连绪(2004)也从大学生就业数量与观念性因素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就业率及就业数量只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某高校、某专业毕业生的人才供求状况,很难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就业质量。

在相关学者涉及的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中,大多数谈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如秦建国(2007),柯羽(2007)。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评价的作用能得以完全展现,但其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未能从原因上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具体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已有的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中,张亚利(2004)基于大学生情商与就业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胡天明、康周妹、温亚林(2008)的多因素研究仅限于定性分析,缺乏实证检验;史淑桃(2008)的实证研究弥补了前者的缺陷,但涉及的权重因子过多,范围跨度太大,使实际操作打了折扣;杨河清、李佳(2007)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但是该研究只是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探讨,研究的结果受到地域的,不具有普适性。

为了测度出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定量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克服以往研究的不足与缺陷,本文拟从理论上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中国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 2理论与假设

国外学者Freeman利用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方法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Freeman(2005)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生的人口在20世纪70以及80年代接受完高等教育并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同群效应,于是,在需求没有增加的劳动力市场中,同群效应导致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之间形成激烈的就业竞争,起薪也明显下降,就业质量也随之同等下滑。因此,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均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产生影响。

供给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扩招之后即出现大学生人力资源供给的持续增长,此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化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的显著特征是教育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接受到的只是同质化的“克隆”,同质化带来的是“优与质”的稀释。因此,大学扩招的结果是大学生就业量的增长,而不是质的飞跃,大学毕业生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如同牛奶加水,表面上看起来牛奶多了满了,但质量却下降了。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一:大学毕业生数量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起阻碍作用和假设二:大学扩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需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总量将不断增加。另外,不同产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现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具有衰退趋势的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的就业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大学生作为知识型人才,在该领域就业即存在资源的非合理配置。而且,传统产业的就业存在人力资源的高度可替代性,具有一般技能或知识的劳动力资源都可以在该领域就业,大学生在该领域就业很可能被边缘化。相反,第三产业对经济与就业的贡献却异军突起,影响也与日俱增。因此,我们提出假设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和假设四: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将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可以提升劳动者的生产率,继而提高其就业质量。Becker(2007)利用1940-1950年人口与教育调查数据,使用收益方差系数测量受大学教育与未受大学教育收益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收益方差系数越小,收益也越稳定。Hansen(1959)等利用大量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教育对工资与就业的贡献,结果表明,教育投入风险与教育后获得风险之间负相关。因此,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前接受到的大学教育资源以及资源质量决定了教育质量,而教育资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投入与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累。因为,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塑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先进的教学仪器与实验设备,建立高校自己的实训基地方面作用明显,从而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因此,我们提出假设五: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我们建立如下计量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1)

其中,被解释变量是就业质量(Y),以大学生就业起薪平均工资衡量。根据刘素华(2005)的研究,工资是大学生自身价值及社会对大学生贡献认可程度的反映,工资水平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

解释变量中,大学毕业生数量(X1)变量以历年教育部及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全国高等教育大学本专科毕业生数量表示,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及其他教育。 经济发展水平(X2)变量的测度为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历年全国人均GDP。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X3)变量的测度为历年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接收到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不包括社会捐助。因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始终是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主导。 经济结构(X4)变量以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衡量。

大学扩招(X5)变量是虚拟变量。由于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扩招学生经过四年教育之后才能毕业,从而形成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因此,2002年之前X5的取值为0,2002及其以后年度X5的取值为1。

为了研究的方便,考虑对各时序数据取对数以后并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且所得到的数据更加平稳,我们对虚拟变量X5以外的各变量作对数处理。

利用我国1991-2007年度的样本数据(各变量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相应年度《中国统计年鉴》),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式(1)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如下:

ln(Y)=1.614-0.482*ln(X1)+0.168*ln(X2)+0.4*ln(X3)+0.626*ln(X4)+0.126*X5 (0.945) (-5.012) (0.600) (2.497)(2.227)(1.184) R2=0.987修正的R2=0.982F=172.96DW=2.45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以看出,方程拟合优度较好,F统计值高于临界值,说明方程整体上是非常显著的。但经济发展水平ln(X2)变量和大学扩招X5变量均没有通过t检验,并且大学扩招(X5)变量的系数符号与理论预期相反,这是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典型症状。进一步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核实,发现经济发展水平ln(X2)变量与高校教育经费投入ln(X3)变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85,大学扩招X5变量与大学毕业生数量ln(X1)变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01,说明模型解释变量间确实存在着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通过将相关解释变量分置的方法以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得到多个包含不同个数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所有四个方程的修正R2均超过0.9,说明样本拟合优度较好;F统计值均超过临界值,说明方程整体上均是显著的。无论是哪个回归方程,各解释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并且其系数符号均与理论预期的完全一致,说明各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均是显著的,我们提出的理论假设均得到了中国经验数据的支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而大学扩招的实施则使得大学生就业质量显著下降。以拟合优度最高的方程2为例,大学毕业生人数每上升1%将使就业质量降低0.4%左右,教育经费投入、经济结构优化值每增加1%即分别提高就业质量0.78%和0.%。 4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中国17年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大学毕业生人数及扩招、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因素以及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人数及扩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负效应非常大,大学扩招后,急剧膨胀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成为大学生就业质量走低的重要原因;教育经费的投入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作用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第三产业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变迁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非常显著。

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必须适度发展高等教育,控制规模,应在大学入学与毕业两方面严进严出,切实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协调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应继续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应该认识到教育经费在促进教育发展以及就业质量提高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还必须不断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人力资本与经济结构的良性匹配才更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对社会的创造力与贡献力。 参考文献:

[1]陈韶伟.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

[2]张连绪.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J]. 中国高教研究,2004,(4). [3]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4]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张亚利.基于大学生情商与就业质量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 [6]胡天明,康周妹,温亚林.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因素及就业质量标准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8,(7).

[7]史淑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态势实证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4). [8]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2007,(12).

[9]Richard Freeman. “Labor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J].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 2005Vol.83, No.2 (May):403-408.

[10] Gary Stanley Becker,郭虹等译.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M].中信出版社,2007,(11). [11]Hansen .A.H. 徐宗士等译. Economic Policy and Full Employment [M].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12).

[12]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