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当代大学生职业倾向类型调
查研究 ---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当代大学生职业倾向类型调查研究
------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 采用职业倾向系列问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对长江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研究当代大学生职业倾向类型的特点。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类型依次为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传统型、现实型和研究型。2在企业型、现实型和研究型上男生均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均达到了0.01上的非常显著性水平;社会型上男女生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41),而在艺术型和传统型上则男生均分低于女生,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职业类型上存在得分存在差异:社会型上,大四年级与大一年级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31<0.05),且大四学生的得分高于大一年级;研究型上,大四年级与大一、大二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0.017<0.05),且大四年级学生的得分均低于大一和大二年级。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倾向 社会型
页
.
1引言
职业倾向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国外, 有不少学者对职业倾向进行了理论研究。早期研究者D·E·Super 于1959年提出了项职业倾向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MIT 教授施恩其先后提出了8 种职业锚,即:技能型、管理能力型,自主、型,安定、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纯挑战型,生活型[1]。E·O ’Conner 等人于1961年将其缩减为性和多样化、工作条件和同事、社会和艺术、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创造性等6个向度[2]。Schein 研究认为,人对可选工作的获得能力会影响个人职业倾向与职业结果的关系[4]. 1882年,eldman[5][6]研究认为, 个人对可选工作的获得能力、个人生活局限、职业特点等因素都会从不同方面影响个人职业倾向与职业结果的关系。多元职业倾向及其互补性对职业结果的影响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 个人年龄、工作时间和工作经历与职业倾向的持久性呈正相关, 个人自我认知、工作专一性与职业倾向呈正相关;个人职业倾向适合于工作环境且倾向显著,则可取得较好的职业结果.larcebeau则抽取了名望、利他、满意、个人发展等4个因素[11]。 然而在本研究中,笔者比较赞同的职业倾向理论是jhon·L·Holland[13]等人于1969年提出的6种职业倾向的环形结构模型。Holland认为大多数人可划分为6种职业倾向类型之一: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l) 。现实型的人偏好与物体打交道, 喜欢摆弄和操作具体有形的实物; 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活动, 厌恶从事教育性、服务性和劝诱说服性的职业。现实型的人往往表现出看重具体事物的价值观。研究型的人偏好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 并进行系统的和创造性的探究, 以求能理解和把握这些现象。艺术型的人偏好模糊、自由和非系统化的活动, 并在这些活动中创造艺术作品, 完成自我表现; 艺术型的人想象丰富, 看重美的品质。社会型的人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培训、教导、治疗和咨询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不喜欢与材料、工具和机械等实物打交道。社会型的人表现出重视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的价值观。企业型的人对领导角色和冒险活动感兴趣, 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收益的活动; 厌恶研究性的活动。企业型的人看重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常规型的人偏好对数据资料进行明确、有序和系统化的整理工作, 厌恶模糊、不正规、非程序化的或探究性的活动。常规型的人看重商业和经济方面的具体成就。[3]
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职业倾向的相关调查研究,如刘铁英、许兆瑞等对长春市某师范院校和某医学院校的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分布在六种职业倾向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社会型、调查型、艺术型、常规型、事业型、实际型[1]
;樊钱涛、毛禹忠、毛协群等对浙江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做了研究,对职业倾向量表进行因素分析提取了6 个因素, 分别为艺术型、常规型、企业型、研究型、现实型和社会型[2]。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但同时,对职业倾向的理论研究还较缺乏,这也可能是制约我国职业倾向教育的一个瓶颈。
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重视学科教育而忽视对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的研究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因此,进行职业倾向调查,了解职业倾向类型,在就业竞争压力比较大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类型,来达到使大学生对其自身有更好的了解,进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促进学校就业工
页
.
作顺利开展,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3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群体。 其中,男生100人,约占35%;女生185人,约占65%。大一95人,大二105 人,大三65人,大四35人。 2.2 研究工具 职业倾向系列问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本套试题由三部分组成兴趣倾向问卷、个人经历问卷和人格倾向问卷, 分别对测评者的兴趣、能力和人格特点进行测评。
2.3实测过程 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共回收285份,回收率达95%。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100%。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以得分最高项作为职业类型的典型倾向,统计职业类型分布分布,见图1
职业类型分布图150100500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传统型现实型研究型类型倾向
图1 职业类型分布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调查群体的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类型依次为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传统型、现实型和研究型。其中社会型人数最多,在群体中表现得最明显。社会型最多,研究型最少,该研究结果与浙江科技学院樊钱涛等老师的研究结果一致( 2005) 。这说明了:学生们更向往从事社交、管理等类型的工作,追求变化、善于表现及希望影响别人,而不愿从事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工作。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学生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2 各种职业倾向类型及其在性别上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和表2
表1 对职业倾向量表的基本统计分析
艺术型 常规型 企业型 研究型 现实型 社会型
人数系列1页
.
均值 13.01 12.13 14.07 11.20 9.03 6.95 标准差4.48 4.04 5.29 4.34 5.16 3.65
表2 各种职业倾向类型在性别上的统计结果
倾向类型 男 生
M±SD 社会型 17.96 ±3.21 企业型 艺术型 传统型 现实型 研究型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所有职业类型中,社会型的得分高于其他类型,说明调查群体的社会型倾向比较明显;在企业型、现实型和研究型上男生均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均达到了0.01上的非常显著性水平;社会型上男女生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41),而在艺术型和传统型上则男生均分低于女生,差异均不显著。 3.3各种职业倾向类型在年级维度上的统计结果,见表3
表3各种职业倾向类型在年级维度上的统计结果
大一 M±SD
大二 M±SD
大三 M±SD
大四 M±SD
T
p
16.33± 4.90
12.51± 4.57
12.03±3.99
12.06±5.47 13.24± 4.36
女 生 M±SD 16.48±3.81
13.28±5.22
13.38±4.47
12.1±4.04
7.47±4.15 10.3±4.08
t值 1.975
2.8
-0.942
-0.145
4.915
3.2
p 0.041
0.004
0.348
0.884
0.000
0.002
社会型 12.4±3.43 16.9±3.68 16.5±3.41 17.67±6.50 1.679 0.006 企业型 4.30±5.06 14.3±5.10 14.2±6.41 13.00±2. 0.058 0.981 艺术型 12.9±4.87 13.4±4.29 13.6±4.59 8.33±2.30 1.320 0.272 传统型 11.6±3.93 13.2±4.13 11.4±3.18 10.33±2.08 1.945 0.126 现实型 9.1± 5.47 9.46±5.01 7.25±4.42 5.33±2.51 1.4 0.231 研究型 11.4±3.99 12.3±4.37 8.75±3.32 5.66±2.08 5.698 0.00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在社会型和研究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0.001<0.05),说明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型和艺术型上表现出了不同。进一步Post Hoc Tests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型上,大四年级与大一年级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31<0.05),且大四学生的得分高于大一年级,说明大四年级的学生与大一新生相比更倾向于与社会型这一类型相关的职业;研究型上,大四年级与大一、大二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0.017<0.05),且大四年级学生的得分均低于大一和大二年级,说明大四年级的学生与大一新生相比更不倾向
页
.
于与研究型这一类型相关的职业。 3.4 社会型职业倾向在生源地、独生子女、专业性质及专业层次各维度上的统计结果,见表4
表4大学生的社会型职业类型不同维度上的差异 均值 标准差 t值 p 城市 17.3250 3.59763 0.831 0.408 农村 16.7342 3.79172 独生子 16.3913 4.10679 -1.233 0.220 非独生子 17.2535 3.40470 师范生 17.1029 3.561 0.357 0.708 非师范生 16.8462 3.93269 本科 16.9533 3.72240 0.248 0.805 专科 17.2143 3.55568
由上表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社会型这一职业类型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社会型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社会型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专业层次两维度上大学生社会型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4 讨论与建议
4.1 图1表明,调查群体的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类型依次为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传统型、现实型和研究型。其中,社会型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多数地位。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一致。如刘铁英,许兆瑞等对长春市某师范院校和某医学院校的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分布在六种职业倾向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社会型、调查型、艺术型、常规型、事业型、实际型[1]。社会型人数占多数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原因以外,主要还有现实因素。快速的现实社会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要求大学生主动接触现实,学会与他人相处。同时这一结果与一些研究情况不一致,如樊钱涛 毛禹忠毛协群等对浙江科技学院的大学生的研究[2]表明,对职业倾向量表进行因素分析提取6个因素, 分别为艺术型、常规型、企业型、研究型、现实型和社会型。笔者认为,这或许由于地域的差异导致了研究结果的不同。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个性化更要强些,追求自由、非系统化的愿望更加强烈。此外,这也可能是由于取样原因所致。
4.2 研究表明,男女生在社会型上的得分存在的差异,说明男女生在社会型上的表现是不同的,且男生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与女生相比,在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与社会型相关的职业,如传授、培训、教导、治疗和咨询等。笔者认为,这可能主要是社会对男女生的期望不同所至。男生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要求其承受任务,面对更多的压力,要为了生存而不断奋斗,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必然要求其去接触社会以及各种人事,进而在与人相处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4.3 研究表明,社会型在年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表现为大四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说明大四年级的学生与大一新生相比更倾向于与社会型这一类型相关的职业。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其自身所处成长阶段所决定的。大四学生面临走向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对自己的思考,对自己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的重新认识与提高,表现出对一些能够对他人提供帮助的社会服务活
页
.
动的期望与偏好,不喜欢与材料、工具和机械等实物打交道,重视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的价值观;而大一学生由于刚刚入校不久,对社会的现实还未认识充分,未能感受到就业等面临的压力,所以不太注重表现出社会型上的偏爱。
4.4 社会型在生源地、专业层次和专业性质等维度上未表现出显著地差异,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地区差异和社会需求等逐步变化,使当代大学生之间在地域以及对专业的认识等方面的差距缩小,进而弱化对职业倾向的影响所致。 4.5 综上研究,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大学生职业倾向测评及生涯规划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针对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好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二、职业倾向测评要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职业倾向测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补充作用,同时让职业生涯规划指引职业倾向测评朝具体应用方向走下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推动作用。
5结论
5.1调查群体的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类型依次为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传统型、现实型和研究型。
5.2在企业型、现实型和研究型上男生均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均达到了0.01上的非常显著性水平;社会型上男女生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41),而在艺术型和传统型上则男生均分低于女生,差异均不显著。
5.3不同职业类型上存在得分存在差异:社会型上,大四年级与大一年级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31<0.05),且大四学生的得分高于大一年级;研究型上,大四年级与大一、大二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0.017<0.05),且大四年级学生的得分均低于大一和大二年级。
6 参考文献
1刘铁英,许兆瑞. 大学生职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No14 2009.
2樊钱涛, 毛禹忠, 毛协群. 大学生职业倾向及学习动机实证研究. 浙江科
技学院学报, 17 (2)2005 (6 ).
3朱俊 石学云 刘芳 王亚宁.免费师范生职业倾向的调查研究。大学· 研究
与评价2009.1.
4龚晓麒, 顾琴轩.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职业倾向实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4) : 815- 817, 820.
5 谢哗.北京城市学院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倾向的研究. 海徒走读大学报.2005.1.
6 陈雯 何雨. 试论当前高校研究生初次职业倾向———以N大学为例. 就业与创业.
7于桂兰 于米.大学本科生职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 本期专
题.
8 张勇 方金金 李建侠.大学生职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管理观察.2010(8).
9 DaySX Rounds,J. Universality of vocational interest strue-tureamong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8(07)
页
.
10 陈国胜,骆秋琴,黄武刚,崔丽利. 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研究.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3).
11 许兆瑞.大学生所学专业_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的一致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12 冯小中 杨 光. 企业员工职业倾向研究.人力资源. 2006 .9 (478).
13 JUAN DOMINGO MARTÍN-ORTIZ ; VIRGILIO ORTEGA LEYVA ; JUAN CARLOS
SIERRA. FACTORIAL ANALYSES OF THE VOCATIONAL APTITUDES AND SELF-INTERESTS SCALE. Universitas Psychologica. 2002(1). 31-3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