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泥城幼儿园课程实施计划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泥城幼儿园课程实施计划

2008-9

一、园所基本情况分析

“现代学校”是一个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它的内涵是在时代不断的进步中需要不断的补充与调整。特征表现为:教育目的突出“以人为本”;学校功能体现“助人发展”;教育内容以“儿童为中心”;教与学的方式显现“探求与建构”;教育效果为“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校管理是“民主智力”。也就是当学校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策略与方法,改变教育行为,改善学校文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教师能量的时候,任何学校都能成为好学校,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的发展。

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 当前学前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是市教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上海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学前教育事业与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合并为终身教育领域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随着2006上海市学前教育建设工程的启动,整个学前教育的大背景将是一番新气象。而本园所在的南汇区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形成依法办园、自主发展的机制,加大本区学前教育发展力度,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因为这是南汇顺应整个上海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南汇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南汇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追求。

 在整个学前教育处于良好发展前景的背景下,南汇还迎来了两港开发与新港城建设的热潮,为南汇社会、经济、教育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临港新城的崛起过程中,要求具备与新城相适应的学前教育的设施设备与质量保证,为新一代的港城人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满足来自各地的新城建设对子女的教育需求。

(二)内部背景

1、主要优势

 在“十一五”中,在政府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园将由老园舍置换至分城区,硬件条件方面给予改善,将成为本地区达到幼儿园“95建设标准”的一所新型的现代化幼儿园。

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幼儿园健康运动的特色研究已经在区内获得相当的知名度,课题成果获区教育科研等第奖。

 资源优势:本园所处的地理环境,既在临港开发的前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完整的农村地貌,为运动课程的走园本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 幼儿园已经形成较为良性的发展态势。园领导在园务管理上追求柔性化、在课程管理上提升了自主办园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了大幅度的转变,反思与研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整个教工队伍逐步走向成熟。

2、主要问题

 师资队伍:本园以教龄10年以上的中青年经验型教师为主,但在培养教师专业

化成长方面计划性还不够,因此教师个体发展不均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偏少。

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学校要求教师具备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教师

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是有待提高。

 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观形成进程慢:由于社区内家长学历参差

不齐,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观念较落后,与幼儿园所倡导的现代教育观距离较大,因此大教育观形成过程中阻碍多。

 特色建设:6年来,本园进行了“幼儿运动和运动器材”的相关研究,形成了

一定成果。但多数成果停留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没有更系统的提升为一套可操作的园本化教材,运动特色型教师未突现。

发展思路

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1、对课程园本化的认识:课程园本化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课程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的运作过程。幼儿园通过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过程确立适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体系,这就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质。

2、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认识:教育专家吕型伟在文章中提出:今后影响我们教育的有两大因素: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会引起学校及幼儿园中学的变化、教

的变化、人与人交往方式的变化等;二是脑科学的研究。本园积极提出建设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是对转型期教师必然的要求。

3、对绿色运动课程的诠释:

“绿色”本意上阐明的是象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本园所说的“绿色”包含了生态、健康两部分。生态包括遵循孩子本身发展的规律、回归自然;健康包含了幼儿身体、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4、对健康园所文化建设的诠释:园所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组成。本园所倡导的“健康”园所文化是指不仅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进行物化、外显、可操作,并且更重要的是体现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中的人文性、内在性、积淀性,使得幼儿园呈现物质环境优良、规章制度完善、教育理念完善化、特色研究个性突出、人文精神树立的建设过程。

(三)畅想幼儿园发展园景:

一所幼儿园应不断的为全体师生树立美好的发展园景,并获得师生的认同,才会有办学高质量的保证,才会在众志成城的激励下为之努力奋斗。泥城幼儿园以“与临港新城相匹配的学前教育机构”为高度,以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方向:既要立足幼儿园现状,又要超越于幼儿园的现有水平来畅想未来泥城幼儿园的发展前景。

二、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思考

从国内外以及最近的有关专家的论述:“当今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开展‘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多少借用了课程编制实践模式的一些基本思路,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对解决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有一定作用,但其适用性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下更不可能普遍适用。”另外还有专家认为“当前幼儿园对‘园本课程’存在着一些误解:1、是把园本可策划能够等同于特色课程;2、将园本课程建设视为短期任务;3、是把构建园本课程当作是赶时髦;4、片面认为建设园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5、是把建设园本课程当作不受约束的随意行为”……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泥城幼儿园对课程实施与管理有了以下理性思考:

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因而课程具有灵活性、丰富性特征,与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实行的中央——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相比,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有更大的自主权。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在文本上没有明确提出园本课程建设或课程园本化的要求,但稍加分析,可以发现“城乡各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因此现行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政策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教育指导纲要,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执行纲要的具体指导意见,再由幼儿园为主确定本园的具体课程”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使命,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幼儿园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比哦制。而且幼儿园只有将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实施与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开发结合与互动才能建构理想的、完善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我们的课程计划是关于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管理,而不是仅仅对运动课程的管理。我们

已经在幼儿的一日作息、内容设置等方面有所突破,但仅仅只是开始。我们的思考、摸索还在过程中。

三:泥城幼儿园课程管理与实施

为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推进泥城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也为了幼儿园每一个日常环节都可以有章可寻,使教育教学质量能有科学、系统的检测,故制订本课程实施方案。同时,也为进一步渗透本园的特色研究,把多年来对“运动”的研究有机的渗透到课程设置中,因此,在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时既突出了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又彰显出本土性、特色化。

泥城镇中心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保障措施六大部分。

(一)课程理念

遵循《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及其《课程指南》中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二)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一)基础课程目标

小班(3——4岁)

中班(4——5岁)

大班(5——6岁)

(二)特色课程目标

各年龄阶段“绿色运动”目标

(三)课程结构

共同性课程80%

个性化课程20%

课程具体实施安排:

(具体看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表)附

班级课程实施安排表(俯)

另外运动课程:

 每学期每班运动活动计划

 每月一次远足活动(方案、组织、反思、图文资料)

 每周五全园大带小综合运动活动

 每周每班一次集体运动教学活动

 上半年5月、下半年11月固定为“运动月”其中每位教师开放一次运动集体教学活动;组织“运动展示周”

 每天中、大班幼儿绕幼儿园操场跑步至少1圈

三、课程内容

(一)学习活动

(二)生活活动

(三)游戏活动

★(四)运动活动

结合主题活动。每一个大主题中渗透运动小主题

四、课程的实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